眾所周知,石油歷來是全球能源博弈的核心,但隨著資源枯竭、全球對能源轉型的呼聲漸高,清潔能源天然氣被寄予厚望,行業人士紛紛預計它將在未來取代石油成為全球主要能源。而市場份額之爭也開始從油市轉向了天然氣市場。
這不,一向熱衷于搶占市場、企圖穩住霸主地位的美國最近也開始搞起了小動作,把天然氣消費70%以上依賴進口的大賣家歐盟作為“主要戰地”,還將矛頭指向了俄羅斯,不知這三個“歡喜冤家”又要上演怎樣的大戲?
美國總統特朗普抨擊德國在能源上成為俄羅斯的“俘虜”,反對兩國建設“北溪-2”項目;美俄領導人在赫爾辛基會晤后,公開談及要在對歐供氣上展開競爭……
由一條尚未完工的天然氣管道所引發的“天然氣之爭”,折射出各方在商業利益、地緣政治等方面的不同訴求和考量。
歐洲各國的考量
利益使然,在歐洲,德國態度積極,其他歐盟國家反對。
德國出于能源和商業利益需求,是“北溪-2”項目最堅定且最主要的支持者。支持這一項目的德國人認為,德國等歐洲國家和俄羅斯之間是買家和賣家的關系,歐洲需要俄羅斯的天然氣,俄羅斯也需要從歐洲賺錢。
根據歐洲統計局數據,德國進口天然氣中的50%至75%來自俄羅斯。由于“北溪-2”經波羅的海直接連通俄、德兩國,其建成通氣后,德國將不僅滿足自身天然氣需要,且將成為俄天然氣輸往其他歐洲國家的重要樞紐。“北溪-2”與“北溪-1”天然氣管道一起,可滿足歐盟國家約四分之一的天然氣需求。“北溪-1”于2011年建成,近年來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
但這一項目遭到烏克蘭、波蘭以及歐盟的反對。波烏兩國擔心,俄羅斯將減少或停止經過兩國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給兩國帶來經濟和地緣政治方面的損失;歐盟指出,這會影響歐洲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戰略。
出于維護與美國關系的戰略需要,一些歐洲國家也表現出進口美國天然氣的意愿。尤其是波蘭、立陶宛等中東歐國家,甚至寧愿付出較高價格,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然而美國液化天然氣對于歐洲來說,遠水解不了近渴,而且價格高于俄羅斯天然氣。如何使近年來著力推行但收效不佳的能源多元化戰略更為有效,仍將是歐洲各國面臨的考驗。
美國態度
對于特朗普政府而言,高調插手歐洲天然氣供應問題,有著經濟和政治雙重考量。
經濟方面,特朗普一上任就公布了“美國優先能源計劃”,繼續大力開發頁巖氣,加大本土開發力度。大力開發頁巖氣不僅為美國帶來了能源獨立,還擴大了其在全球天然氣市場中的影響力。國際能源署預測,美國到2022年底之前將成為全球第二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而美國要擴大銷路,顯然會把一洋之隔、依賴油氣進口的歐洲作為優先目標。
然而,俄羅斯在歐洲天然氣市場穩居老大地位,“北溪-2”項目更將增加俄對歐天然氣出口。因此,特朗普政府依靠慣用手法,將經濟議題同防務、安全等議題掛鉤,打壓歐俄能源合作、為美國液化氣出口鋪路。
政治方面,美國擔憂,“北溪-2”項目會進一步削弱歐洲國家在天然氣市場的話語權,并引發歐洲內部分歧。為此,美國把天然氣當作“地緣戰略武器”,以遏制俄羅斯在歐洲的影響力。
特朗普去年8月簽署新的對俄制裁法案,涉及俄羅斯能源工業的公司和項目。但歐洲人士擔憂,制裁將傷及參與“北溪-2”項目的荷蘭皇家殼牌等多家歐洲能源巨頭,甚至可能威脅到歐洲國家的能源安全。
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伊申格爾指出,美國的目的是推進美國在歐洲的利益,但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問題,不應該由美國來決定。
俄羅斯態度
對于能源大國俄羅斯來說,對歐出口天然氣同樣具有經濟和地緣政治意義。俄羅斯是歐盟最大天然氣供應國,且近年來對歐盟總出口量持續增加。
當前,俄羅斯通過多條管道向歐洲供氣,其中經烏克蘭過境輸歐的天然氣占很大份額。由于與烏克蘭之間的爭端,俄羅斯一直希望降低對過境轉運國的依賴,在對歐天然氣出口上把握主動權。
在此背景下,“北溪-2”對俄羅斯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憑借能源合作這一特殊紐帶,俄寄望改善和發展同歐洲國家的關系,發展戰略合作,進而獲得更多外交利益。
但俄羅斯對歐能源戰略能否奏效,還存在不少變數。首先,俄羅斯難以完全忽視烏克蘭方面的利益,完全避開烏克蘭對歐洲輸氣;其次,歐盟和一些歐洲國家均反對俄羅斯利用能源來分化和控制歐洲,俄烏爭端帶來的不確定性也使歐洲國家轉而尋求更多能源來源;再次,美國對俄歐能源項目的阻撓和打壓將長期化。
目前,“北溪-2”項目穩步推進,有望于明年建成。可以預見,未來一段時間,美歐俄“天然氣之爭”將繼續上演新劇目。
未來展望
俄羅斯將加快亞洲天然氣市場的開拓。近兩年,受到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煤炭和核電與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效應等因素影響,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速明顯回落。除了北美地區增速快于過去十年外,其他地區增速全面回落。2014年1~10月,中國天然氣消費149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4%,低于上年同期的14.4%。預計全年表觀消費量183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3%,比去年低5.5個百分點。
亞太地區消費量,2008年超過歐洲,2011年超過前蘇聯,成為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消費區。同時,拉美、中東、非洲的天然氣消費也在不斷增長,非經合組織國家天然氣消費在2008年超過經合組織國家,目前上升到52.3%。
中國在世界天然氣市場中的角色發生重大變化。通過過去1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開始跨入了世界主要天然氣生產國和消費國行列,中國與世界天然氣市場的融合度以及世界市場對中國的影響都顯著增強。
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增長6倍,占國內能源總量的比例從2%增長5.8%,占世界天然氣消費總量的比例從1%增長5%。其背后的原因是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儲運設施不斷完善、供應能力大幅提高和長期保持低氣價,中國正在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天然氣資源。
中國天然氣市場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隨著市場化進程的推進以及相關法規政策的完善,市場將逐步向全世界賣家開放,尤其市作為鄰居的俄羅斯。同時俄羅斯也會探索積極進入中國市場。
美國LNG目前仍需要面對的短板。一些投資者也由此開始擔憂,美國的加入恐怕會引起全球天然氣市場格局大變,新一輪洗牌或已不可避免。不過這似乎有點杞人憂天。在天然氣出口方面,美國要完全取代俄羅斯簡直是異想天開。有兩大因素正在拖累它的出口。
首先價格就是美國最明顯的“短板”。以路易斯安那州亨利樞紐的2.8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美國LNG出口價通常與亨利樞紐現貨價掛鉤)為基準,扣除加工和運輸等因素之后,俄羅斯出口至歐洲的天然氣價格約為5美元/百萬英熱,而美國的出口價則超過6美元/百萬英熱。作為老客戶的歐盟當然會首選俄羅斯。
另外,交通運輸也是美國將天然氣運至歐洲的一大障礙。盡管美國近幾年不停修建和完善港口LNG終端、儲氣設施等,對歐洲出口量也因此擴大,但跟俄羅斯的多條輸氣管道相比,美國這些設施簡直“小巫見大巫”。目前歐洲依然十分依賴于從俄羅斯進口,業內人士紛紛認為,未來20年,俄羅斯在歐洲能源市場的地位都不太可能被撼動。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