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區塊鏈能否助燃我國碳市場

2018-08-20 08:46:22 中國科學報

碳排數據的真實性和透明性是碳交易市場的“七寸”。如果這一點不能得到保證,碳市場將舉步維艱。

因數字貨幣而迅速成為熱門的區塊鏈技術,如今已將戰火蔓延至碳排放領域。

英國利物浦市議會日前宣布與波塞冬基金會進行為期一年的試驗,雙方將利用區塊鏈平臺解決超過110%的碳排放問題,該市還宣布將在2020年底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凈零碳排放城市。

在此之前,IBM還宣布與中國能源區塊鏈實驗室合作,打造全球首個區塊鏈綠色資產管理平臺。據IBM介紹,這一區塊鏈解決方案將作為一個碳信用管理賬本,實現碳資產開發或減排配額發放。

“據估計,該平臺將大大縮短碳資產開發周期,同時降低20%至30%的碳資產開發成本,使大量碳資產能夠實現成本效益的發展。”中國能源區塊鏈實驗室首席戰略官曹寅說,“這將是一種非常流行的鼓勵公司和大型企業減少碳足跡的方法。”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低碳綠色發展,建設碳交易市場已經成為全球各國減排方式之一。然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碳交易市場卻一直不溫不火,在此情況下,區塊鏈能否成為點燃該市場的“助燃劑”?

須捏住碳市場“七寸”

7月10日北京發布的《2018年中國碳價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未來幾年內將逐步成熟,并從2020年起發揮重要減排作用。多數受訪者還預計,碳價將穩步上升,每噸二氧化碳價格從2020年的51元上漲至2025年的86元。

2017年12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發電行業)》印發,這也標志著全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正式啟動,碳市場的工作重心也開始由此前的試點示范轉向共同建設全國統一市場。

“碳排放交易就是二氧化碳排放權的買賣,是政府在確定碳排放總量目標并對排放配額進行初始分配后,企業之間(或國家之間)以排放配額為標的進行的交易。”碳衡標測(北京)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奇峰解釋道,政府首先根據科學研究確定碳排放的總量,再把具體的排放配額分發給企業,企業根據各自的邊際減排成本決定是否買入或賣出排放權。

“從理論上講,碳交易是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總量的市場機制途徑。”中國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原主任李俊峰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舉例說,“對于同一類企業,A、B兩家都是電廠,每年都發一億度電,A每發1度電有500克碳排放指標,而B有800克碳排放指標,那么A就可以向B買指標或者A多發電,這樣對整個社會來說,減排成本降低。這就是市場機制。”

不過,由于碳權的開發及交易涉及的主體眾多,當下的碳交易市場仍然存在諸多問題。趙奇峰以林業碳匯為例指出,從林權項目單位勘察、項目審定、政府備案登記、核證減排量、簽發到最后的上市交易環節,往往需要耗費長達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并且各個流程節點還存在造假、流程臃腫、不透明交易等問題。

“在碳市場中最重要的就是各個控排企業的碳排放數據,配額、價格以及數據的真實性和透明性,中心服務器無法對數據安全做到絕對的保障,而信息的不透明也讓很多機構和個人無法真正參與進來。”趙奇峰說。

可以說,碳排數據的真實性和透明性是碳交易市場的“七寸”。如果這一點不能得到保證,碳市場將舉步維艱。

與此同時,零碳可持續發展(深圳)有限公司主席兼創始人莊寧還表示,受制于各國市場的制度以及法規,全球碳交易市場呈現碎片化現狀。各國及各類型碳市場的交易條件并不統一,因此并不能實踐互聯互通。以每噸二氧化碳為交易單位的碳價格在全球不同市場間存在巨大差異,這大大限制了全球碳交易市場的發展規模。

區塊鏈有望將碳市場變透明

IBM認為,區塊鏈技術的數據不可篡改性質使得市場參與者眼中的碳市場更加可信。不斷增強的透明度和直截了當的審查能力,也會使管理者擁有更多的理由去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二氧化碳排放市場。

“區塊鏈技術有望成為有效控制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對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來源具有重要意義。”曹寅說。

IBM與中國能源區塊鏈實驗室合作,試圖通過區塊鏈簡化中國的碳交易流程,使不同企業之間可以直接互相轉讓配額,而無需政府去核實這些交易。區塊鏈使整個流程透明化,允許監管部門和企業對交易進行監督。

根據IBM透露的信息,利用區塊鏈技術可以為碳市場面臨的各種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他們正計劃利用數字合作和智能合約來提高碳資產開發和管理的效率。

對于智能合約,趙奇峰表示,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將環境問題的各種方法學智能合約化,優化環境資產開發流程。在碳交易過程中,可以將碳資產的開發、交易、配額拍賣等所有流程都編譯成智能合約運行在區塊鏈上并自動化處理。

也就是說,如果將碳資產開發方法編譯為智能合約,那么各個控排企業的碳資產額度就可以進行自動計算,整個流程變得透明、公開、準確,這不僅可以減少碳資產開發時間,還可以提高碳資產生產效率,降低碳資產的生產和管理成本。

莊寧還指出,通過結合區塊鏈技術創造數字碳通證,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流通性,從而推動碳交易市場發展。同時,區塊鏈技術亦有助于開拓以個人為基礎的碳交易市場,產生規模效應,從而有助于建立市場和減排的多贏方案。

趙奇峰表示,通過打造面向全球的行業公鏈,建立碳權數據流通和交易的規范,還可以將碳權數據上鏈流通和資產化,并通過有效的經濟激勵模型,將碳交易主體的權利、義務有機結合,將行業的利益主體、監管機構、行業協會和個人納入到有機的治理體系中。

“預計到2020年,我國每年碳排放權市場價值將達600億至4000億元。而通過區塊鏈技術的運用,全球碳交易市場規模或將在不遠的將來突破萬億美元。”趙奇峰說。

技術仍有不完美之處

不過,受訪專家表示,區塊鏈技術目前仍然處于發展早期,本身仍有較多技術問題和發展模式問題有待解決。

曹寅表示,從技術本身來說,區塊鏈涉及的各分項技術仍然較為原始,例如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節點布置、區塊容量、讀寫工具等,更不用說將這些分項技術糅合后的區塊鏈了。因此,目前的區塊鏈平臺所表現出來的讀寫性能、可擴展性、開發便利性、安全性、同既有系統的兼容性都不盡如人意。

不僅如此,區塊鏈技術只能防止上鏈后數據的篡改,至于上鏈前的數據是無法確定的,比如配額分配涉及到企業的報送數據,如果這些報送數據造假,“就算區塊鏈發展到10.0版本,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我們在強調區塊鏈技術優勢的同時,也要看到區塊鏈本身增加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問題。”在近日舉行的首屆區塊鏈綠色應用國際智庫論壇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國際部主任柴麒敏表示,2017年,全球“挖”比特幣的總耗電量相當于捷克一個國家的年耗電量,每塊比特幣交易還需耗電一千度左右。因此,未來區塊鏈除了服務于環保產業外,區塊鏈底層技術、數字應用和自身基礎設施方面都應該有綠色化的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區塊鏈,碳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