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油氣
  • 天然氣
  • 全球天然氣供需寬松 為何國內“只要量不談價”?

全球天然氣供需寬松 為何國內“只要量不談價”?

2018-08-21 08:47:16 中國能源報

雖然距離冬天采暖季用氣高峰還有一段時間,但我國天然氣市場已經開始“熱鬧”起來。

記者獲悉,8月10日,中石油向陜蒙地區液化天然氣(LNG)工廠直供的管道氣已開始執行新的氣價政策——計劃內供氣價格上調0.2元/方至2.08元/方,超出部分執行3元/方。據接近陜西LNG工廠人士測算,按此加價政策,不算抵扣與折舊,LNG出廠成本約為3850元/噸。“這比往年同期高出約1000元/噸。如果執行3元/方的氣價,LNG工廠的生產成本更將增加到4760元/噸—5032元/噸。”

響應上游漲價,8月11日開始,山西、陜西、河北、河南、山東、江蘇等多地LNG工廠出廠價格進入上行通道。有市場機構統計信息顯示,連日來,日均出廠價格漲幅在50—200元/噸,部分地區LNG出廠價已接近去年采暖季前期價格水平。多位專家向記者表示,氣源供應形勢緊張的當下,限氣之余,注定又是一個漲價季。

“量緊價漲”態勢延續

卓創資訊統計數據顯示,受氣源緊張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我國有半數LNG工廠處于停產狀態,且年內開工無望。由于上游氣源限氣較為頻繁,在運LNG工廠也已較長時間處于半產狀況。

“今年國內LNG市場供應量預計將比去年下降15%左右,降至約850萬噸,約合120億立方米,在全年表觀消費總量中的占比將由去年的不到6%進一步下滑至4%多一點。”卓創分析師劉廣彬說。

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從媒體日前爆出的中石油冬季供氣“漲價”方案看,今年冬季,中石油更加細分了天然氣供應合同的資源構成,合同量與額外氣量、均衡量與調峰量、管制氣源與非管制氣源、居民用氣與非居民用氣等多種專業名詞“堆砌”其中。

根據方案,今年冬季中石油基本執行“居民用氣保量不漲價,均衡量中的管制氣限價保量、非管制氣高價保量,調峰氣量則保量不保價或者高價保量,以及額外氣量不保量也不保價”的原則,其中,部分氣源價格計劃上浮幅度高達40%或執行交易中心對應價格。

記者多渠道了解到,目前,各地與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公司的今年冬季用氣協議已基本完成。但由于今年以來國內天然氣供應一直吃緊,對于中石油上述價格新政中的漲價幅度,各地已經無暇顧及,在冬季用氣協議談判中紛紛“只要量、不談價”。

“因為資源比較緊張,所以我們現在只要量,根本不談價。即便如此,我們省今年全年的合同量還比去年下降了。”有地方省級能源局人士對記者說。

談及具體漲價幅度,該人士直言,“沒辦法測算。只有中石油知道合同里的氣量均衡量與調峰量各是多少,他們并不告知我們。到最后結算時,他們要多少錢,我們就得給多少錢。”

“我們的氣價應該是合同內冬季非居民用氣上浮20%,額外氣量在上海或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掛牌。”有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北方分公司人士對記者說,“總體來看,今年的氣量非常緊,我們負責的京、津、冀、晉、黑、吉、遼及內蒙古東部市場今年的合同氣量比去年只增加了25億方。”

另有中石油天然氣銷售東部分公司人士也告訴記者,“實際合同約定的漲價幅度不像有的媒體披露的那么高,但今年冬季的氣源量增加確實很有限。”

國際氣源長期供過于求

在國家強調要打贏藍天保衛戰的當下,伴隨著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與“煤改氣”作為各地“硬任務”的推進,“到2020年甚至2021年國內天然氣供應將持續緊張”已成業內共識。

從需求層面看,在北京世創油氣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建紅看來,中國每年的天然氣消費增量控制在200億—250億方應是最佳方案,目標容易實現,且保供系統調劑余缺難度適中。

但根據生態環境部年初部署的清潔取暖任務,今年我國北方地區仍將完成約300萬戶居民“煤改氣”,加上因此帶動的工業“煤改氣”,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量已達到近200億方。“我們預計,2018年全年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量將與2017年基本持平,表觀消費總量可達到約2750億方,增量在350億方左右。”楊建紅對記者說。

他進一步指出,接下來在2019、2020年,雖然“煤改氣”采暖用氣增速會大幅放緩,但工業“煤改氣”上行空間依然很大,發電用氣增量也將很可觀,“保守估計我國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量仍將達到250億方以上,且超過300億方將是大概率事件。”

從供應層面看,多位業內專家認為,當前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國際天然氣資源將處于供需寬松狀態。

“國際剩余常規天然氣可采資源量在180萬億方以上,非常規資源量是常規的2倍左右,二者加起來可滿足全球100年的需求。且當前世界天然氣三大市場中的北美市場已經全面過剩,歐洲市場正著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只有以中國、印度為首的亞太市場真正需要天然氣。基于這個判斷,我認為,長期來講,世界天然氣資源量是過剩的。”楊建紅說。對此,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高級經濟師徐博表示認同,并進一步認為:“到2030年國內天然氣消費量按5500億方計,3000億方的增量也是可以滿足的。”

那么,全球供需寬松,為何國內卻會出現供應緊張?在楊建紅看來,主要原因在于國產氣增量相對穩定,進口氣又受基礎設施制約,短期難擴容。

就國內天然氣生產而言,不少業內專家認為,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年產量可達到1700億—1800億方。屆時,需求量按3300億方計,則需要進口約1500億—1600億方。

但據了解,近期除今年已投產的中石化天津、中海油深圳迭福與新奧舟山三個接收站外,到2020年前不會再有新建接收站投產;進口管道氣也只有中俄東線的北線部分管道預計2019年底投產。“所以,提升進口天然氣增量只能在現有進口基礎上達產或擴產。”徐博說。

據國內進口LNG主要資源供應方——中海油相關貿易人士介紹,預計到2020年,國內進口LNG增量空間約有4000萬噸,約合560億方氣。

另外有市場消息顯示,由于近期國際現貨LNG價格大幅上漲,為避免被國際賣家高價“綁架”,中海油已經停止采購現貨。

有業內專家預計,未來,我國國產氣有望年增100億方,管道氣中亞進口年增40億—50億方、俄羅斯進口年增40億—50億方,國內天然氣供需緊張局面得到大幅緩解也是可期的。

供應安全標準體系亟待建立

為應對即將到來的冬季大概率天然氣供需緊張局勢,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圍繞產供銷體系建設做了大量工作。

但在徐博看來,像去年那樣的國產LNG價格瘋漲現象,今年亦不可能完全避免,交易中心成交的氣價大幅上漲也極有可能。他同時指出,“10年前就有北方地區愿意承擔5元/方的氣價,這說明用戶短期承受能力還是很強的。國產LNG的量畢竟很小,按中石油今年的價格新政,漲幅較高的非管制氣量占比也僅在15%左右,從這個角度講,市場心態還應該回歸理性。”

需要注意的是,采暖季北方地區用氣量上升實屬正常。但仍有一系列重要問題需要科學評價:何為天然氣供應緊張?是何種程度的緊張,相應需要啟動怎樣的應急預案?各方要承擔怎樣的儲備調峰義務?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到何種程度,既能保證安全供應又不致增加用氣成本?……要回答這些問題,供應安全評價標準體系的建立是關鍵,而這正是我國目前缺乏的。

“沒有供應安全標準,保供就很難衡量,不能簡單將供應安全的責任推給市場主體的任何一方。”徐博說,“立法必須先行。”

據徐博介紹,2010年以來,我國能源主管部門雖然在多項天然氣發展“指導意見”、“規劃”中談及供應安全,但這些文件并無法律約束力。

“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回收期長,供應安全責任又涉及民生,沒有法律法規約束誰會主動擔當?參考國際經驗,要建立供應安全的標準體系,就必須出臺《能源法》或專門的《天然氣法》、《儲氣法令》,明確規定各相關方義務。鑒于立法需要較長時間,建議盡早以國務院‘天然氣供應安全條例’形式先行頒布實施。”徐博說。(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能源報”作者:仝曉波)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