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油氣
  • 石油
  •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油氣合作轉型探析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油氣合作轉型探析

2018-09-11 15:41:21 中國石油報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已經五年,勾畫了一個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大框架,相應的能源合作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而當下,我國對外能源合作也正在經歷從傳統的雙邊合作機制向新型的多邊合作機制的轉型時期,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油氣合作,正當其時。

駛向深海:為今后一段時間

能源合作開篇謀章

一直致力于國際能源合作與金融監管研究的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分析師張巖介紹,繼2016年“一帶一路”倡議列入“十三五”規劃之后,“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倡議產生了緊密關聯。2017年作為中國“十三五”規劃落地之年,“一帶一路”倡議在能源領域的影響力也體現了出來。

剛剛發布的《世界能源藍皮書:世界能源發展報告(2018)》(以下簡稱報告)中提到,截至2017年年底,同中國簽署“一帶一路”相關協議的國家及國際組織總數達到68個,涉及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在化工、冶金、石化等領域產能合作融資;與泰國有關和平利用核能合作,與瑞士、巴基斯坦等國的能源產業合作;以及與沿線一系列國家的能源貿易合作協定。

張巖認為,在《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石油發展“十三五”規劃》《天然氣發展“十三五”規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等我國多部能源領域的重要政策文件中,“一帶一路”都作為政府和行業工作重點出現。例如天然氣領域提出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保證國內能源安全、建立區域天然氣市場;煤炭領域提出以此為契機提升行業的國際競爭力、推進產能合作。

2017年,中國國際能源貿易合作的總體表現為保持石油天然氣等原有合作領域、深化合作程度,在總量上有所增加,同時開拓多條用于貿易合作的新線路,繼續堅持將單一的能源貿易合作線路轉變為能源貿易合作網絡,竭力突破馬六甲海峽、印度洋航線等能源貿易合作瓶頸,從而提升我國能源安全效果。多元化顯而易見。

國際石油貿易合作領域,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原油進口量已經占到中國原油進口總量的76%,這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性動力。此外,中國正在積極嘗試原油國際投資合作和國際技術合作,更向國際能源治理合作方向合作,包括鞏固并發展人民幣定價體系、期貨市場和國際市場代表權等。天然氣國際合作方面,從中國進口天然氣總量角度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中國提供了進口需求的72%,成為中國天然氣國際貿易的支柱性力量,特別是中亞、中俄、中緬三條重要的天然氣管道建設卓有成效,對保障我國的能源安全發發揮了巨大作用。

尋找航標:原油貿易投資

單一線路轉向多元網絡

2017年,作為國際能源貿易合作重點的原油貿易領域,中國的石油凈進口量由2016年的3.56億噸上升至3.98億噸,比上年增長10.8%;原油凈進口量由2016年的3.81億噸上升至4.20億噸,比上年增長10.5%;石油對外依存度在去年64.4%的水平上增長3個百分點、升至67.4%。從國際角度看,我國國際能源貿易合作的主要伙伴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前三位原油來源國分別是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前十位則為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拉克、伊朗、阿曼、巴西、委內瑞拉、科威特和阿聯酋,除巴西、委內瑞拉外全部為“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

作為我國原油國際貿易主要合作對象的俄羅斯、沙特阿拉伯與安哥拉總計提供了我國原油進口需求的37.78%。其中自俄羅斯進口量占總量的14.24%,全年總計5970萬噸、合每日119.4萬桶,比上年增長13.8%;自沙特阿拉伯進口量占總量的12.43%,全年總計5218萬噸、合每日111.1萬桶;自安哥拉進口量占總量的11.11%,全年總計4662萬噸、合每日93.3萬桶。三者中,自俄羅斯進口原油主要通過管線運輸,自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進口原油主要通過海運運輸。繼2016年俄羅斯超過沙特阿拉伯成為我國最大原油來源國后,今年兩者之間的差距進一步增大,由去年的148萬噸上升至今年的762萬噸,主要受今年俄羅斯與我國油氣管道建設趨于完善和OPEC減產的影響,預計未來這一差距將進一步擴大。

同時,我國與“一帶一路”域外國家之間的石油國際貿易合作也在蓬勃發展,主要對象為美洲的委內瑞拉、巴西、哥倫比亞和美國。委內瑞拉、巴西和哥倫比亞在2017年12月我國石油國際貿易合作中分別名列第六、第八和第十,增長速度顯著;美國則成為2017年我國第十一大石油貿易合作伙伴,隨著美國國內采油業的回暖和中美貿易協定的簽訂,預計這一趨勢在未來可能得到增強。

新發現的油氣資源集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區域和國家

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簽署確定文件)的原油進口量已占到我國原油進口總量的76%左右,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性力量。由于我國在原油國際貿易合作方面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經驗,在原油國際投資合作和國際技術合作中也積極進行嘗試,未來中國在原油方面的國際合作將會向治理合作的方向前進,包括鞏固并發展人民幣定價體系、期貨市場、國際市場代表權等。

分劃航線:天然氣貿易

轉變為多種類發展

在天然氣貿易領域,2017年天然氣進口創新高,全年進口量大增近30%,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由2016年的34%上升至39%,接近40%大關。自2013年天然氣對外依存突破30%大關后,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快速增加,特別是天然氣國際貿易合作的快速增長成為了我國能源結構中的新常態。

從國際角度看,2017年我國天然氣國際貿易合作最為顯著的特點是液化天然氣進口量超越韓國,成為僅次于日本的世界第二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我國2017年全年液化天然氣進口量達到3789萬噸(相當于每天50億立方尺),比上年增幅高達48.37%;已經超過韓國的3651萬噸液化天然氣進口量,成為僅次于日本的8162萬噸(相當于每天110億立方尺進口量)全球排名第二大進口國。目前我國在14個港口建有17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最大接收量為每天74億立方尺、接受能力相對于2016年提升了69%,超過2012-2016年平均50%的年增長率。得益于此,2017年我國液化天然氣進口量重新超過管道氣進口量,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占比54%,管道氣進口量占比46%。中國進口液化天然氣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卡塔爾、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其中來自澳大利亞進口液化天然氣最多,在總進口量中占比約為46%;我國其他的主要液化天然氣國際貿易合作方分別為卡塔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占比分別為19%、12%、8%和5%。此外美國與我國液化天然氣國際貿易合作進程快速深化,2017年我國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1030億立方尺、占液化天然氣總進口量的4%,成為我國第六大液化天然氣來源國;相較于2016年172億立方尺的進口量急劇增長598.8%,考慮到2017年中美之間達成的一系列貿易協定和能源領域合作意向,這一比重在未來可能進一步擴大。

張巖介紹,由于澳大利亞一直未能和我國就“一帶一路”合作達成一致,我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天然氣國際貿易合作未能納入“一帶一路”倡議機制,造成我國液化天然氣國際貿易合作以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主。

管道天然氣2017年總進口量為42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9%,相較2016年12%的增速低1.1個百分點,這一狀況主要受到2017年年末我國管道天然氣進口主要來源國土庫曼斯坦天然氣供應量減少影響。

我國管道天然氣主要來自土庫曼斯坦、緬甸、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2017年分別占我國管道天然氣進口量的82%、8%、8%和2%,土庫曼斯坦依舊是我國管道天然氣的最重要進口來源,2017年進口量達到350億立方米,是我國目前最主要的天然氣來源地。根據中國石油和哈薩克斯坦天然氣運輸公司在2017年月9月份簽訂的購氣協定,哈薩克斯坦自10月15日起開始通過中亞天然氣管線向我國供氣,年供氣量50億立方米,未來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管道氣量將顯著增長預計可以成為我國排名前三的天然氣來源國。此外,我國與俄羅斯之間的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工程在2017年進展迅速,預計可以在未來兩到三年正式開通使用,屆時中俄管道天然氣國際貿易合作將會成為我國天然氣進口的最主要來源之一,能夠有力保證國內天然氣消費需求。

從進口天然氣總量角度看,“一帶一路”國家為我國提供了進口需求的72%,成為了我國天然氣國際貿易的支柱性力量,特別是中亞、中俄、中緬三條重要的天然氣通道建設卓有成效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發揮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天然氣管道建設周期過長、建設費用相對較高,難以應對短期內快速增長的我國天然氣消費需求。需要在構建中長期管道建設計劃的同時,積極擴建液化天然氣接收和儲藏設施,以液化天然氣應對彈性系數較大的生活需求,以管道天然氣應對彈性系數較小的生產需求,實現多層次供應的合理性、規劃性運用。

安穩停泊:能源合作風險

需盡快完成多層次供給體系

打造一個穩定且有效的國際能源合作機制是未來中國一段時間的能源領域發展重點,是降低對外部能源依賴程度的有效途徑。“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一個廣泛且多元化的合作平臺,將為中國和國際各國能源合作提供更加良好的機遇。但是,不可忽略的是,沿線國家能源合作中依然面臨一些問題,如合作國家較為單一、普遍存在穩定性問題,可能影響能源生產,波斯灣區域局勢復雜、存在大規模沖突的可能,對中東能源運輸產生威脅;能源儲存能力低下導致的能源安全問題。

我國在能源合作領域的主要“一帶一路”沿線合作國家包括沙特、伊朗、伊拉克、阿曼、卡塔爾、阿聯酋、科威特,亞洲的緬甸,以上國家普遍面臨著國內安全困境,有可能對于能源生產、運輸造成影響,進而引發我國能源安全問題。

我國2017-2018年冬季部分城市出現了天然氣供應短缺和限制供應情況,其成因是多方面共同導致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便是能源儲存能力的低下。相對于儲存條件要求較低的石油,天然氣更受儲藏條件限制,造成我國形成了天然氣氣源充足、運力足夠卻受制于儲藏能力的獨特情況。

現階段我國雖然已經建成了以呼圖壁天然氣儲氣庫群、相國寺天然氣儲氣庫群為代表的一系列天然氣儲藏設施,但是以調峰、短期儲藏任務為主,未能履行戰略儲備的職責。以西南相國寺天然氣儲氣庫群為例,設計容量僅為42.6億立方米,經過五次注氣后庫存量達到40.21億立方米,相當于設計容量的94%,庫存空間余量僅僅相當于我國2017年從中亞天然氣管道進口量的0.6%,即使在2018年年初第一采氣期度過之后庫存空間余量上升至13.7億立方米的情況下,也僅相當于2017年中亞天然氣進口量的3.5%。

目前我國天然氣儲備能力僅相當于消費量的3%左右,在不計算新增外部輸入的情況下僅供國內正常消耗兩周左右。一方面國內天然氣儲藏設施無力有效進行戰略儲藏、造成進口天然氣不得不處于“即買即用”“用多少買多少”的狀態;另一方面在天然氣使用高峰期無力保障供應,甚至因為短期供應不足引發社會危機。

專家分析建議,中國現行能源安全策略為打造多條互相獨立的能源供給線路以防止地區風險的連鎖反應,未來除了在現有四大通道的基礎上擴大輸入能力外應該盡最大可能性建立“一帶一路”機制下與北美、南美國家間的貿易合作與投資合作關系,打造“第五條”能源通道。

雖然“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一個廣泛而多元化合作平臺,但目前還未能夠發展成為具有針對性的能源合作體系,未來仍需各方在共贏大格局下進行統一規劃與籌謀。中國不僅延續了之前與“一帶一路”國家深入進行能源貿易合作的趨勢,同時積極變革合作思路,將傳統的國際能源貿易合作、國際能源投資合作轉向國際能源技術合作和國際能源治理合作。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