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大國應急背景下的礦山救援技術裝備機遇與變革

2018-09-20 09:19:42 《中國應急管理》雜志   作者: 常健  

2018年7月27日,由華北科技學院,中國煤礦安全技術培訓中心主辦,中安科工(北京)應急技術研究院承辦的“大國應急背景下的礦山救援技術裝備機遇與變革圓桌論壇”在華北科技學院召開。出席專家有陜西陜煤集團神南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救護大隊大隊長李保宏,貴州盤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救護大隊副大隊長郭順利,原北京市豐臺區地震局局長、北京應急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呂廣生,北京賽克德利科貿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斌斌,北京消防總隊高級工程師李翔,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警學院消防指揮系副主任劉立文,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原巡視員景曉波,解放軍總醫院骨科主任、教授王巖等。

參加圓桌論壇人員主要就應急管理部成立后礦山救援隊職能變化和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對礦山救援技術裝備的驅動展開了討論。

論點一:職能變化

李保宏:救護隊職能從單一趨向多元化

陜煤集團神南救護隊是一支處理礦井水、火、瓦斯、煤塵、頂板等五大自然災害的軍事化礦山應急救援專業隊伍。原本職能較為單一,近年來,根據現有裝備情況、特殊工作性質和人員具備技能,陜煤集團神南救護隊逐漸承擔起多項救援搶險任務。在2017年陜西榆林綏德縣7·26洪水事故中,救護隊就承擔了利用現有儀器裝備進行檢測及清淤任務,幫助當地人民恢復建設。自此,救護隊職能開始變化,由單一趨向多元,交通、自然災害等領域救援任務均開始涉及,裝備配備也按照國家隊的裝備標準進行了升級配給,對完成任務起到了關鍵作用。

李翔:消防搶險救援任務增多

對于北京消防總隊來說,過去承擔的消防火災救援和搶險救援工作量基本是對半,現在搶險救援占了大部分,其中主要是救助。在消防火災救援中遇到的難題主要有高層、地下、石油化工、大空間大跨度的城市融合體。礦山救援則對專業性要求更高,因為礦井地下最危險也最復雜,因此礦山救援經驗如果能借鑒到其他行業將更有意義。

劉立文:提高綜合性,實現一專多能

隨著礦山救護職能多元化發展,礦山救護專職隊伍的建設也要在進一步強化原有專業優勢的基礎上,提高綜合性,實現一專多能。在對礦山救護專職隊管轄區域內可能發生災害事故類型進行充分評估的基礎上,有重點地進行綜合性建設。可以重點從購置專業的救援裝備、掌握專業的救援技術、進行專業的技術訓練三方面入手,進而提高多樣化救援能力。

論點二:裝備要求

郭順利:適應各種情況的先進裝備非常重要

相較其他地方,貴州地質情況特殊,礦下情況更為復雜,因此要求根據具體條件來攜帶不同專業裝備。2009年發生的貴州晴隆6·17透水事故,就是因為救援技術裝備水平不足最終只營救出三名幸存者,由此可見適合各種救援情況的先進裝備至關重要。

呂廣生:健全機制整合資源,裝備齊全是關鍵

2008年汶川地震給了我們一個深刻教訓,就是如何做好突發地震事件的救援工作。針對這個問題,我在北京市豐臺區地震局任職期間,主要牽頭做了以下幾件事:

1.健全、完善應急救援體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應急應對措施和辦法。

2.通過整合全區有效資源,成立了一支5000多人的地震救援隊伍,以國外預備役體制建設,原則是“實名制、專業化、常備型”。

3.按照“配齊、配全”的原則,一方面通過政府財政支持,一方面與轄區內的國企、民企建立戰略合作,以國際輕型救援隊的裝備標準完成通訊指揮、應急指揮、探生、破拆、救護等一系列裝備物資的配合。

2014年云南魯甸發生6.5級地震,北京市豐臺區地震局快速做出反應,短短四小時內組織人員奔赴災區,圓滿完成當地政府賦予的艱巨的救災任務,與我們平時注重完善救援體制、提高人員素質和裝備齊全密不可分。

論點三: 研發和標準

王斌斌:提高企業研發能力是重點

礦下救援使用的氧氣呼吸器是實施礦下救援的關鍵,目前我們公司正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研發液態氧,讓液態氧不再是概念,而是可以實現的戰略預想,這也是企業對于先進裝備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王巖:裝備產品標準改進任重道遠

國家地震救援隊是在2006年成立的,在此之前,地震系統其實沒有自己真正的救援隊伍。參與國家、國際救援的是解放軍某部軍工兵團;各省的救援力量主要是消防,開展的考察和培訓活動也都是在消防;部分是礦山救援隊,一些礦山救援隊同時也肩負著地震救援;到了區縣一級,大部分救援隊伍則是NGO組織,由一些志愿者組成。全國每年的大比武中,具有一定的戰斗力和一定的裝備、人員、能力的社會NGO組織,能參加一線救援,但經過測評后能達到輕型和中型救援隊標準的隊伍還是少數。而且目前各救援隊伍裝備良莠不齊,因此統一裝備,實現裝備的標準化很重要。關于地震救援培訓,國家層面的救援隊是標準化的,但其他層面達到一定標準的不多。特別是一些NGO組織的培訓師只是單科結業,知識點不夠準確、課件不標準化,也是需要改進的。

論點四:技術驅動下的發展前景

劉立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對礦山救援技術裝備的驅動

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下,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應急領域的應用會產生不同以往的效果,甚至發生顛覆性的變革。當前我國應急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日益增多,傳統工作模式已經無法完全適應災害防控和應急救援的現實需要,迫切需要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應急工作機制,實現智慧應急管理的全覆蓋以及災害事故精準有效處置,不斷提升應急工作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從應用范圍來看,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可以應用到應急指揮平臺軟硬件建設、災害態勢評估與研判、應急通信保障、新型應急裝備研發和救援裝備日常管理等諸多方面。特別是在人員定位、生命探測以及在救援現場危險環境下完成特殊救援任務如排爆、滅火、偵檢等的人工智能裝備的研發,對保障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景曉波:應急產業發展進步顯著

自2003年成功應對非典以后,國家大力推進應急產業建設,不斷增強應急保障能力;2007年首次提出發展應急產業,應急產業開始進入公眾視野,一個新的產業發展拉開了序幕,經過多年發展,應急產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2008年工信部成立后,開始承擔應急管理、國防救援、產業管理等職責,提出做好兩個保障:一是通訊保障,各種災害發生后,快速恢復通訊;二是供應品保障,圍繞“找得到、調得出、用得好”的原則,做到“平時服務、急時應急、戰時應災”。

后圍繞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相關文件提到的建立一個目錄,即應急產品和服務目錄;兩個基地,即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和應急物資儲備能力建設基地;三個機制,即應急產業發展機制、重點應急產品和企業制度、國際交流合作機制,工信部又提出了應急產業發展的三點行動計劃:一是力爭到2019年,我國應急產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水平提高,規模明顯壯大;二是培育十家左右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三是建立二十個左右特色突出的國家應急產業示范基地及三十個左右應急物資儲備能力建設基地。由此可見,我國應急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礦山救援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