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五大建議,中國地熱能發展未來可期

2018-09-30 11:26:26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作者: 吳昊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之一。地熱能是蘊藏在地球內部的熱能,是一種清潔低碳、分布廣泛、資源豐富、安全優質的可再生能源,通常分為淺層地熱能、水熱型地熱能、干熱巖型地熱能。地熱能開發利用具有供能持續穩定、高效循環利用、可再生的特點,可減少溫室氣體排發,改善生態環境,在未來清潔能源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望成為能源結構轉型的新方向。“十三五”時期,地熱能利用增量將占非化石能源增量的1/3。構建地熱能全產業鏈,大力推進地熱能開發利用,不僅可以加大清潔能源供應比例,同時還能促進康養、旅游、種養殖等行業的健康和高質量發展。在9月20日召開的天津地熱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汪集旸將地熱能比喻成地球的“充電寶”。他認為,要將各種形式的能量儲存于地下并按需求取出加以利用。

世界地熱能開發利用水平逐年提高

世界地熱能資源潛力大、分布廣泛。國際能源署(IEA)、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等機構的研究報告顯示,世界地熱能基礎資源總量為1.25×1027焦耳(折合4.27×108億噸標準煤)。其中,埋深在5000米以淺的地熱能基礎資源量為1.45×1026焦耳(折合4.95×107億噸標準煤)。

中低溫(25~150℃)地熱能源資源分布廣泛,高溫(>150℃)地熱能集中分布在大西洋中脊、紅海-東非裂谷、環太平洋、地中海-喜馬拉雅地熱帶。由于所處地理位置和大地構造背景的差異,四大高溫地熱帶沿線國家的地熱能資源較為豐富,主要包括冰島、肯尼亞、美國、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西蘭、中國、土耳其等。目前,世界上已開發利用的地熱田主要分布在高溫地熱帶上。例如,位于大西洋中脊地熱帶的冰島克拉夫拉(Krafla)地熱田、印度尼西亞卡莫江(Kamojiang)地熱田、新西蘭懷拉開(Wairakei)地熱田、中國羊八井地熱田和羊易地熱田等。

世界地熱能開發利用水平逐年在提高,利用淺層地熱能的國家也逐年在增加,從2000年的26個增加至2015年的48個。截至2015年年底,開發利用淺層地熱能的地源熱泵總裝機容量約為5萬兆瓦,占世界地熱能直接利用總裝機容量的71%左右;地源熱泵安裝臺數與2010年相比增長51%。

典型國家的地熱發展有益經驗

世界主要資源國促進地熱能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許多激勵政策和具體做法,對我國推進地熱能產業加快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是立法先行,理順地熱能管理體制機制。為了支持地熱能產業發展,發達國家普遍通過立法來確立地熱能法律屬性,明確管理權責主體,理順政府管理體制機制。

二是政策激勵,推進地熱能規模化開發利用。發達國家地熱能產業發展具有鮮明的政府引導與政策引領特征。美國、德國等國家均出臺了包括稅收抵免在內的多項稅收優惠政策,對地熱能開發利用項目給予一定比例的財政補貼。

三是科技創新,推動地熱能高效勘探開發利用。世界地熱能發展典型國家均重視科技創新,通過加大科研經費投入、設立重大科技研發計劃、組織聯合研發團隊等方式,持續推動地熱能勘探開發利用顛覆性技術攻關,助力地熱能產業提質增效。

四是國際合作,助力發展中國家地熱能較快發展。發展中國家也高度重視地熱能產業發展,通過吸引國外資金和先進技術開發利用本國地熱能。

中國地熱能產業體系已顯現雛形

中國地熱能資源豐富。在本次天津地熱國際研討會上,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王昆表示:“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積極推動地熱資源勘查開發,先后組織全國60多個單位3000多名技術人員,系統開展了全國地熱資源調查,對全國水熱型地熱能和336個主要城市淺層地熱能進行了評價,初步估算了全國3千米~10千米干熱巖型地熱能基礎資源量。”結果顯示,我國大陸336個主要城市淺層地熱能年可采資源量折合7億噸標準煤,可實現供暖(制冷)建筑面積320億平方米,其中黃淮海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最適合。

作為世界上開發利用地熱資源最早的國家之一,我國利用地熱能的歷史可追溯至先秦時期。20世紀50年代,我國開始規模化利用溫泉,相繼建立160多家溫泉療養院。20世紀70年代初,我國地熱能資源開發利用開始進入溫泉洗浴、地熱能供暖、地熱能發電等多種利用方式階段。21世紀以來,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推動下,地熱能資源開發利用得到較快發展。目前,呈現出淺層地熱能利用快速發展、水熱型地熱能利用持續增長、地熱能勘探開發利用裝備較快發展的趨勢。尤其是在水熱型地熱能利用方面,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在地熱能勘探開發利用裝備方面,也已是地源熱泵生產與消費大國,國產成套設備生產水平日益提高,國產設備占據了大部分國內市場。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干熱巖型地熱能資源勘查開發尚處于起步階段。干熱巖地熱能是未來地熱能發展的重要領域。王昆表示,“2017年,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度鉆獲236℃的干熱巖,實現了我國干熱巖勘查的重要突破。接下來,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將重點對深部地熱能和干熱巖勘查開發的關鍵技術組織科技攻關,發揮公益性、基礎性引領作用。”

我們可以看到,隨著中國地熱能勘探、開發及利用技術持續創新,淺層地熱能利用快速發展,水熱型地熱能利用持續增長,干熱巖地熱能資源勘查開發開始起步,我國地熱能產業體系初步形成。但與此同時,我國地熱能發展也存在不充分、不協調的深層次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對地熱能資源勘查評價和科學研究不充分。我國進行過兩次全國性地熱能資源評價,僅對少數地熱田進行了系統勘查,研究基礎薄弱,分省、分盆地資源評價結果精度較低,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明顯差距。二是對地熱能產業發展初期扶持的政策不充分。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些財政和價格鼓勵政策,對加快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及促進北方地區清潔供暖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但政策不完善,執行不到位、不充分。三是地熱能產業發展不協調問題依然突出。四是地熱能資源管理制度不協調,缺乏具體可落地的管理手段和措施。

我國地熱能資源基礎雄厚,市場空間廣闊,發展趨勢良好,是極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環境效益方面,地熱能產業規模發展將對我國調整能源結構、防治環境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經濟效益方面,地熱能產業規模發展將為我國經濟增長及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貢獻新動能;社會效益方面,地熱能高質量發展將帶動裝備制造、地質勘查、建筑、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等上下游產業全面發展,促進就業不斷增加。在新時代,如何用好地熱能這一“充電寶”,為我國高質量發展注入“能量”,是行業內外一直關注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聯合編寫的《中國地熱能發展報告(2018)》曾明確提出推動中國地熱能高質量發展的五點對策建議,得到汪集暘院士等行業專家的一致肯定。

盡快摸清我國地熱能資源家底。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鼓勵各類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開展全國地熱能資源調查評價。以華北、松遼、江漢、鄂爾多斯、蘇北等盆地(平原)為重點,盡快查明水熱型地熱田的地質條件、熱儲特征、地熱能資源的質量和數量,并對其開采技術經濟條件做出評價,為合理開發利用提供依據。加快深部地熱能資源探測和開發技術攻關,為干熱巖型地熱能規模化、商業化開發利用做好準備。

攻關地熱能勘探開發利用關鍵技術。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應設立地熱能資源調查和科技創新重大專項資金,加大對地熱能勘探開發利用核心關鍵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加強地熱能專用設備和特種技術的研發。

先行先試培育地熱能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一是建立雄安新區地熱能區域高效開發利用示范區。二是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淺層地熱能集群化利用示范區。三是建設共和干熱巖型地熱勘查和試驗性開發工程。四是建設地熱能特色小鎮示范區。以江蘇如東小洋口地區等為示范區,建設以地熱能為基礎的梯級開發利用的清潔能源高效利用特色小鎮。在各地先行先試的同時,要盡快建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試錯和容錯機制,充分調動各方參與改革創新的積極性,大膽探索試點,踐行新發展理念,及時總結經驗,待條件基本成熟后再在全國推廣。

出臺優惠政策,支持地熱能高質量發展。在地熱能產業發展初期,應參照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財政、稅收和金融等支持政策,對水熱型和干熱巖地熱能勘探開發利用給予大力支持。將地熱能開發利用納入可再生能源基金補貼范圍內,發放綠證配額。

建立完善地熱能的管理和監管體制機制。一是做好地熱能專項規劃。二是完善地熱能管理制度。三是建立地熱能開發利用考核體系。

近些年,面對國際地熱能開發利用熱潮和國內對清潔能源的巨大需求,我國地熱能開發利用在“政產學研”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快速發展,勘查開發利用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中國已經是世界地熱能源大國和開發利用大國。隨著《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的大力推進和煤改地熱能等資源利用的有序展開,必將帶動和引領我國地熱能開發利用進入快車道,成為應對氣侯變化,打贏藍天保衛戰,優化能源結構的重要力量,為高質量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重要貢獻。

轉自:中國礦業報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中國,地熱能,清潔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