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山西省忻州市的盤道煤業公司,是山東能源龍礦集團第一對對外開發的礦井,經過15年的發展,從年產6萬噸小煤窯成長為年產120萬噸礦井。今年10月底將按照去產能計劃退出舞臺,這是該集團第三對去產能礦井。
再見了,我的老盤煤
“目前職工分流安置工作已經基本結束,456名職工已經得到了妥善安置。”10月8日,盤道煤業公司人力資源科科長閆志勇說。今年1月,山東能源集團將該公司列入2018年去產能計劃。今年5月,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將該公司列入了2018年化解過剩產能關閉退出的礦井。6月30日該礦組織召開了專題職代會,職工分流安置工作正式拉開了序幕。
該公司成立了去產能工作推進辦公室,下設政策研究組、資產清查組、物資回撤組、治安穩定組4個工作小組,編制去產能工作推進表,掛圖作戰保節點,確保去產能工作順利。6月18日,他們就完成了井口封閉,較年初計劃提前近兩月。
“我們在今年初組織資產清查工作,對全礦的設備、物資進行統計,兄弟單位調劑使用。”該公司資產清查組組長王永春說,截至9月底,大恒煤業、望田煤業等單位先后到盤道煤業調劑物資900余臺件,已完成了當初的調劑計劃。
多方“聯姻”,為員工謀出路
“作為資源型企業,關閉退出是發展的客觀規律,但去產能不能丟掉人心,關礦井不能損害員工利益。妥善解決員工分流安置工作是公司轉型發展的首要任務。”該公司工會主席高月兆說。
為將每個員工分流安置好,該公司本著自愿的原則,積極實施了企業內部安置和退養、對外開發、自主創業、轉崗培訓等8條轉型出路。
“我們仔細研究了山西省和山東省兩地的去產能員工分流安置政策,保障員工合法權益最大化。”該公司人力資源科李守國說。目前協商解除合同78人,內部退養34人,自主創業9人,通過二次開發分流安置300余人。
“雖然我已經離開盤道煤業到了兄弟單位,但依然在熟悉的機電專業崗位上工作,心理落差不大。”選擇內部企業安置的員工高經革說,他們選擇內部企業安置的兄弟門,都干著自己熟悉的專業、熟悉的崗位。
再次“走出去”,續寫“新盤煤”
據介紹,該公司去年就成立了對外開發領導小組,依托技術、管理等方面優勢,著力發展煤礦生產經營托管業務。2017年7月份與阿爾巴斯二礦達成了托管協議,先后進駐100余人。今年又與朔州市下梨園煤業達成了安全生產技術服務協議,進駐了200余人,接連刷新了下梨園煤業月產及日產原煤紀錄,并實現了機電“0”事故、安全“0事故”,讓龍礦盤煤品牌在山西省朔州地區打響。
“我在下梨園煤業依然干綜采工作,工資還是盤道煤業發,而且比原來還高一些。”參與到下梨園煤業工作的員工高沛虎說。該公司3月中旬對下梨園食堂進行了改造,引入龍口本地廚師,讓“新盤煤”員工吃上“家鄉飯”。4月中旬,開通了龍口市(家鄉)直達下梨園煤業的通勤班車,每月往返3次,沿途經過東營、淄博、濰坊等地,一舉解決了200多名山東省內員工的休班交通問題,讓員工多一些時間陪伴家人。
“我們圍繞著‘隊伍不亂、精神不散、文化不斷’,推動企業從煤炭生產商向煤炭生產服務商轉變,著力打造‘無資源的資源型企業’的新盤煤。”盤道煤業黨總支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鄭學軍說,“新盤煤”將從生產者轉變成打工者,依托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和生產技術的輸出,為周邊礦井提供安全生產優質服務,續寫盤道煤業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