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季供暖來臨,今年天然氣供應會是怎樣?去年鬧“氣荒”的局面能否得以緩解?日前,筆者趕赴西氣東輸的主源地——新疆塔里木油田作業區,所見所聞,可見一斑。
天山南麓,茫茫戈壁。距烏魯木齊向西750公里的庫車縣,是西氣東輸起點的核心地帶。那里的油氣資源極為豐富,1989年會戰開發,2004年正式向東部輸出天然氣,到2017年,塔里木油田的油氣開采已達2500萬噸產量當量。據中石油新疆分公司負責人介紹,如今西氣東輸的三條管線已經聯網,正源源不斷地向我國東部地區輸氣。隨著京津冀及東部地區治理污染的力度加大,天然氣的需求量將不斷加大,明年塔里木油氣產量當量,計劃從現在的2500萬噸提高到3000萬噸,今年以來鉆井開采輸氣進度明顯加快。
汽車在油田作業區的公路上穿行,憑窗望去,無邊無際的戈壁灘上,一簇簇紅柳頑強地吐出紫紅色的花朵,當地人士介紹說,在酷似朵朵紅云的紅柳下面,則是縱橫交錯的油氣管道。放眼遠眺,若干座鉆井塔架高高聳立,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過去打一口井需要一年,如今只需半年,工效提高了一倍。油田區間公路兩旁,不時可以看到成排的新井,油氣通過地下管道輸送到附近的集氣站,再從集氣站輸送到更大的集氣站,經過加工提煉最終輸入主干線。
從新井到集氣站的管道連接,是油氣田施工的重要環節,它鋪設的快慢,直接影響天然氣的開發應用進度。筆者在戈壁深處探訪了一支管道鋪設專業團隊,他們來自中國石油管道局四公司。項目經理周海達是一名資深的"老管道",18年前曾參加了西氣東輸一線的管道鋪設,隨后去了泰國、緬甸等國的中標標段施工,今年三月,他又帶領一支精干的隊伍殺了個“回馬槍”。起初,他們只是援建一個集氣站的擴建工程,業主驗收時看他們施工質量好,速度快,便誠意挽留他們。開始,業主給了他們三口井的管道工程,后來又主動給他們增加三口井的施工任務。周海達說,油田方面恨不得今天打成一口井,明天就要投產輸氣,并要求他們平均45天要完成一口井與集氣站的管道連接工程。
周海達團隊急油田之所急,在工程附近臨時租借了一個簡陋的小院安營扎寨,日以繼夜,加緊施工。為了解決職工吃水問題,他們在院落旁連續打了五個井,才吃上了干凈的水。前些天荒灘上一場沙塵暴刮得天昏地暗,施工時焊接槍打不著火,只好作罷,等沙塵暴剛一停歇,他們又立刻奔赴現場。
鋪設油氣管道并不像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挖個深溝埋上即可,其實那是一個精準細致的活兒,特別是對焊接工藝要求甚高。據工程負責人介紹,油氣管道一個指甲蓋大小的地方,要經受一輛坦克的壓力,一旦焊接有誤,后果不堪設想。為此周海達費盡心思,精心挑選了技能過硬的焊接人員,經過嚴格的考核上崗,確保了每一根管道的焊接質量達到或超過了驗收標準,贏得了業主的贊譽。目前六口井的管道鋪設任務進展順利,年底將全部完工。
筆者在采訪途中看到,參與塔里木油氣開發的不只周海達一支團隊,河南、四川等地均在油田設有開采廠站,并且還有一些施工團隊從四面八方會集而來。周海達說,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多采氣,多輸氣,快輸氣,發揚堅韌不拔的“紅柳”精神,為滿足今冬人們的供暖需求,打贏環保攻堅戰,做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