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晚,國內最大的民營清潔能源運營商新奧集團下屬上市公司新奧股份發布公告:公司成功競購東芝在美的液化天然氣(LNG)業務,從而在全球天然氣出口增量最大的兩個國家美國和澳大利亞都擁有了自己的上游布局。
據了解,東芝本次出售的是其2013年參與、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把頁巖氣加工成液化天然氣的項目。該項目預計將于2020年開始的20年內,每年預計銷售220萬噸液化天然氣。
在此之前,美國燃氣巨頭Tellurian公司成為最有可能的競購方,并被日本媒體普遍報道,同時參與競購的還包括了英國與荷蘭公司“荷蘭皇家殼牌”、美國公司“埃克森美孚”,但新奧股份最終競購成功。
毫無疑問,這是中國民營企業首次在美布局LNG上游。至此,中國進一步做實了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LNG進口國的地位。
迅速談成的收購案
據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新奧股份對東芝美國LNG業務的競購幾乎沒有花費太多的時間,“我們整個收購談判也就有兩到三個月的時間,非常迅速。”
的確,當日本媒體還在專注于對美國燃氣巨頭Tellurian公司競買談判價格的報道之中時,新奧股份已經向東芝伸出了橄欖枝。
根據新奧股份(SH.600803)發布的重大資產購買預案:公司擬以1,500萬美元的現金對價購買東芝美國LNG業務100%股權。同時東芝能源系統與解決方案公司計劃向新奧股份支付8.21億美元,作為前者與東芝美國LNG簽署的相關合同權利與義務的合同承繼對價。
若該交易順利完成,新奧股份將承接東芝美國LNG公司(TAL)與自由港(Freeport)相關的3號液化出口工廠每年約115,000,000 mmbtu (約合220萬噸)的天然氣液化服務(Tolling)合同,期限20年。
公開信息顯示:美國自由港LNG出口終端項目位于美國墨西哥灣,共建設3條液化生產線,總計1500萬噸以上的年產能,為全球第七大LNG項目,客戶均為國際LNG巨頭。目前1號線的客戶為日本JERA和大阪燃氣;2號線的客戶是英國石油;3號線為韓國SK集團以及東芝集團,預計將于2020年下半年投產。
“新奧股份通過本次交易承接東芝與自由港的液化合同,可在兩年內迅速實現業務在天然氣上游領域的跨越式發展,將LNG業務規模從現在的每年10萬噸增加到未來的每年230萬噸以上。這將助力上市公司繼續推動海外天然氣上游的資源掌控,打造完整的天然氣產業鏈,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天然氣需求。”新奧股份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除此之外,新奧股份的這一投資布局也非常好地契合了國內對天然氣正在快速增加的需求。根據咨詢機構思亞預測,中國天然氣消費將在2019年和2029年分別達到3000億和4900億立方米。隨著國內“煤改氣”以及“藍天保衛戰”等環保壓力,未來5-10年國內天然氣產量的增長有限,將難以滿足中國快速增加的需求。
然而,天然氣管道投資巨大并且建設較慢,LNG將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成為保證中國天然氣供應的主要來源之一。中國現擁有的長協還不能滿足LNG進口需求,預計2019年和2029年將分別出現1700萬噸和4400萬噸的缺口,急需新簽長協確保中國的天然氣供應。
據新奧股份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自由港3號線預計在2020年下半年投產,這將可以顯著緩解國內天然氣的供應壓力。”
中國日益增長的天然氣需求
中國不斷飆升的天然氣需求正在改寫全球LNG市場的全新格局。
早在今年6月15日,摩根大通銀行分析師曾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由于國內天然氣產量和管道里程數增加仍將無法跟上需求的增長,中國有望在2021年前成為全球最大的LNG進口國。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日本都是全球最大的LNG進口國,然而,也就在這份報告發布后不久,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中國通過管道和海上油輪進口了741萬噸LNG。中國今年前5個月的LNG總進口量達到了3490萬噸。
對比日本財務省的統計數據,日本在此期間的LNG進口總量為3450萬噸。這意味著中國今年前5個月LNG進口量終于超過了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的LNG買家。
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也顯示:前三季度,我國進口原油3.36億噸,同比(下同)增加5.9%;天然氣6478萬噸,增加34%;成品油2459萬噸,增加9.8%。天然氣進口增速位列所有能源品類的進口之最。
不僅如此,國際燃氣聯盟(IGU)在9月份發布的《世界液化天然氣(LNG)報告2018》也指出,全球液化天然氣貿易連續第三年創紀錄,達到2.931億噸。這比2016年增加了35.2公噸(+12%);是有史以來的第二大,僅落后于2010年增長的40公噸。
在國際燃氣聯盟(IGU)看來,“亞洲仍然是全球需求的驅動力,中國增長了12.7公噸,這是單個國家有史以來最大的年增長,是由于中國正在促進煤氣轉換的強有力的環境政策所推動的。”
“當然,澳大利亞和美國的項目推動了液化天然氣供應的相應增加,從而支持了貿易的增長。受澳大利亞生產和中國需求的影響,太平洋盆地繼續是貿易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太平洋內部貿易流量達到創紀錄的125公噸。”國際燃氣聯盟(IGU)對外表示。
不僅如此,一個值得關注的變化是中國通過油輪進口的天然氣和短期貿易正在大幅增加。
國際燃氣聯盟(IGU)的報告也指出,“盡管根據新的長期合同,中國繼續獲得貿易量,但2017年的增長規模意味著中國短期進口也大幅增加;2017年市場非長期增長4.7公噸,是所有進口國中最大的。”
受油價上漲和強勁需求的影響,亞洲平均液化天然氣價格(包括現貨價格和合同價格)比2016年增加了13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而今年1到9月份我國進口天然氣的價格,比去年同期則增長了16.9%。
顯然,所有這一切,都為中國企業的油氣資源布局提供了重要的機遇。
新奧股份的能源布局
事實上,對于定位為天然氣上游資源獲取,成為具有創新力和競爭力的天然氣上游供應商的新奧股份來說,其核心戰略就是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打通從煤到氣的LNG上游產業鏈。除了上市公司主業中現有的天然氣生產、能源工程、甲醇、煤炭等板塊外,氣源的開拓和布局一直是其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
早在2016年3月,新奧股份就出資7.5億美元(超過人民幣49億元)收購了弘毅投資所持有的澳洲Santos(桑托斯公司)的股份,現在憑借持有10.07%成為這家澳大利亞油氣商的第一大股東。
公開資料顯示:Santos是澳大利亞較大的油氣商之一,在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上市,該公司2015年的產量為5770萬桶油當量、同比增長7%,銷量為6430萬桶油當量、同比增長1%。
而截止到今年9月份的最新資料顯示,收購后Santos產量提高約31%,達到7780萬桶油當量,非常接近澳洲第一大油氣公司Woodside 8400萬噸的產能。
目前,Santos已成為澳大利亞成本最低的陸上運營商。同時,Santos以2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Quadrant能源100%的股權。預計此收購將使Santos在高質量、低成本、長期西澳常規天然氣資產組合基礎上,進一步增強離岸作業能力和西澳作業者的地位,協同效應也將帶來每年4000萬~5000萬美元的增值。
對于本次對于東芝在美國的LNG業務的收購,新奧股份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整個收購過程非常迅速,只有兩三個月的時間。它幫助我們布局了在美國的LNG上游資源,在美國和澳大利亞這兩個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中都擁有了自己獲取氣源的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0月19日,新奧舟山LNG接收站試車順利,進入正式運營階段。這是國內首個由國家能源局核準、民營企業投資、建設和管理的大型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新奧集團董事局主席王玉鎖甚至提出“舟山LNG接收站的投運推動新奧下一個20年高速發展。”
至此,以美國得克薩斯州LNG業務和澳大利亞Santos的油氣資源,以及國內的煤制氣為上游,以 GLNG 為代表的天然氣液化工廠和以新奧集團的舟山 LNG 接收終端為中游、以新奧能源遍布全國的燃氣分銷系統為下游的一個天然氣全產業鏈得以布局完成。
對于新奧股份海外的油氣投資和產業鏈布局,平安證券在其研報中就指出,“海外油氣投資所貢獻利潤大增:三季度單季總投資收益為1.94億元,海外油氣投資推動了公司業務的顯著提升。”
新奧股份最新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實現營收97.97億元,同比增加39.71%;實現歸母凈利潤10.35億元,同比增長169.33%;其中三季度單季實現凈利潤3.29億元。
對此,申萬宏源證券分析師謝建斌、江真俊也指出,“主營業務業績下滑,但投資收益增長顯著。這主要源自公司聚焦天然氣產業鏈,Santos業績顯著提升所致。”
國泰君安證券肖潔也認為,“公司三季度受益于Santos投資收益,LNG、甲醇價格同比增加,業績大幅增加。由于四季度我們預測油價高于三季度,LNG需求旺季,判斷四季度業績依舊向好。”
顯然,對于Santos的成功投資,勢必也將增加人們對此次新奧收購東芝在美LNG業務的預期。
不存在太多阻礙的“并購審查”
值得注意的是,新奧股份的本次收購正趕上美國對外商投資趨嚴的一個重要法案的實施。
2018年10月10日,美國財政部(作為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牽頭部門)頒布了關于設立關鍵技術試點計劃的暫行規定,該規定實施了《外商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FIRRMA”)的部分內容,其中就包括了擴大“受管轄交易”范圍,并規定從11月11日起,涉及特定行業的敏感技術的交易必須進行強制申報。
根據該法案,未按要求向CFIUS申報可能導致交易方面臨金額高達整個交易價值的民事處罰。
對于這一法案的實施,高偉紳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柏勇律師指出,“CFIUS的管轄權范圍目前涵蓋除最為被動的外商投資以外的幾乎大部分交易,就實踐而言,該等變化要求潛在的非美國投資者在簽署收購協議之前,對美國目標公司的關鍵技術和所涉行業進行詳盡的盡職調查,未能準確判斷和滿足強制申報要求可能使整個交易面臨風險。”
那么,在中美貿易戰以及日益嚴峻的并購審查背景之下,新奧股份的此次并購是否會因此受到影響呢?
“對于在美的并購項目,如果不存在敏感性技術,也不存在項目曾經向軍方或政府出售的背景,買家又是一家純粹的民營企業,那么,并購審查就不會存在太大的阻礙。”德和衡華盛頓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楊彥輝律師告訴記者。
來看一個新奧股份所并購項目的背景,公開信息顯示:擬出售的是東芝從2013年參與的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將天然氣轉化為LNG的業務,東芝最初計劃通過建立液化天然氣設施,來支持附近的美國核電站項目。不過,核電站項目在2016年已停止,使得東芝的液化天然氣供過于求。該公司自2013年開展此方面業務后就陷入虧損,虧損金額最高達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15億元)。因此,對東芝來說,本次出售成為其消除巨大經營風險,消化成為重負的負資產的一項重要舉措。
對于該項目的技術敏感性,業內專家告訴記者,“液化天然氣屬于常規性技術,對新奧股份來說,更多地屬于資源性的布局。而且,在中美逆差的背景下,這一能源領域的收購應該有助于緩解美國對華的貿易逆差。加上新奧股份的民營性質,受到阻礙或刁難的可能性不大。”
與此同時,這起并購的另一個重要背景是擁有11個會員國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步協定》即CPTPP將在今年年底生效,CPTPP最受關注的是其首次在國際貿易協議中納入了“國企條款”。在“國有企業章節”中,對成員國政府補貼國有企業和成員國政府干預市場方面加以限制,這也給了新奧股份在海外進行氣源布局的機會。
新奧股份發布的公告顯示,Toshiba Corp.就美國LNG業務的未來發展考慮了多種選擇。其中,就通過轉讓給第三方的方式完全退出美國LNG業務的選擇,Toshiba Corp.向日本及海外的LNG業務參與者、大型公用事業客戶以及金融機構發出收購投標邀請,并收到了多家潛在買方發出的投標書。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