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農用膜帶數萬噸白色垃圾 亟須建立回收體系

2010-06-10 12:56:41 新華網

隨著設施農業的發展和新技術推廣的加強,農用膜在農業生產中越來越普及,被農民朋友稱為糧食、蔬菜生產和增產的“好助手”“好管家”。然而有利也有弊,農用膜廣泛使用也帶來“白色污染”,基層干部和科研人員建議,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解決農用膜污染問題,從生產源頭就考慮污染處理,并調動各方積極性建立長效回收機制。

千萬畝全膜玉米帶來數萬噸“白色垃圾”

近年,甘肅科研人員在實踐中探索出一項新的抗旱技術--全膜雙壟溝播技術。這一技術抗旱增糧增收效果明顯,尤其在玉米種植中,可大幅提高產量,單產平均增幅可達30%以上,一些高海拔地區現在也能種植玉米,給旱作農業地區農民帶來可觀收益。另外,農用膜還具有增溫增光的效果。

由于抗旱增糧增收效果突出,加之甘肅省籌集大量資金,通過補貼農用膜等方式大力推廣,這一技術已得到廣大農民認可,推廣面積快速擴展,今年甘肅全膜玉米種植面積已達1047萬畝。

這一技術好處多多,但也造成了“白色污染”。“鋪一畝地至少需要5公斤農用膜,1000萬畝就要5萬噸農用膜。”甘肅通渭縣農業局副局長馬健武說,“這一技術,解決了很多問題,但造成的污染也應重視,要想辦法解決。”

記者到甘肅會寧、通渭、隴西等地采訪看到,在一些全膜玉米種植區域,樹枝上、道路邊、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殘破的農用膜隨風飄舞。

廢舊膜燒埋扔危害大

記者在甘肅通渭、會寧、隴西等地農村采訪了解到,農民目前主要通過燒、埋、扔等方式來處理廢舊膜。

“收拾起來賣錢,一家一戶量太少,價格低,不劃算,也不知道賣給誰。”記者隨機采訪的一對隴西縣農民夫婦說,“處理這些地膜還真是個麻煩事,燒了有怪味,扔掉又吹得到處都是。”

記者在現場看到,負責任的農民會挖一個坑,將這些廢舊膜埋了;嫌麻煩的,就扔在地頭或附近的水溝里、道路邊;還有的卷好帶回家,用于填炕,灰燼再回田。

甘肅省皮革塑料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張定軍告訴記者,燒、埋、扔等地膜處理方式都不能將危害除掉,燒,產生有害氣體,如二惡英等;埋,數十年甚至百年不降解,導致土壤板結、肥力下降;扔,影響水質、土壤,而且這些方式會造成巨大的浪費。

在采訪中,記者遇到專門撿拾廢舊膜出售的農民。會寧縣郭城驛村農民王福軍告訴記者,撿拾廢舊膜的人非常少,主要是收的人少,他也是偶然認識了一個收廢舊地膜的,于是利用閑時撿拾地膜出售。

王福軍介紹,撿拾廢舊膜相當費工,但1立方米壓得結結實實的廢舊膜,自己拉到收購站才100元。他們主要到一些田地撿拾或收購成堆的廢舊膜,風化后飄散在路邊、地頭的膜一般不撿拾,撿拾也不劃算。 廢舊膜收走做什么?甘肅通渭縣宏鑫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宏義告訴記者,廢舊膜回收后,經過反復沖洗,然后粉碎成塑料顆粒,生產一些塑料管材、塑料桶,廢舊膜上的土無法完全沖洗掉,因此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較差,在農村低價銷售。

李宏義的公司主要生產農用膜,近年因為農用膜污染問題,當地政府希望他能回收。他考察了農用膜回收市場,購買了一些機器,嘗試回收了上百噸廢舊膜。他說:“目前的回收方式并不可取,回收的廢舊膜只能生產一些劣質產品,銷售困難,損害農民利益,企業也無利可圖。”

以舊換新 建立長效回收體系

采訪中,意識到廢舊膜危害的基層干部和科研人員均表示,考慮到農用膜的使用會越來越多,可降解膜價格高昂難以推廣,呼吁盡快建立廢舊膜長效回收體系。

由于廢舊膜收購價格低廉,農民積極性并不高,馬健武、李宏義建議以舊換新,農民會樂意接受,比如3-5公斤舊膜換1公斤新膜等,可以通過讓利,讓一些農資銷售點代為收購,不必再建一套單獨的回收體系。

如何做好廢舊膜回收利用,甘肅省皮革塑料研究所汪曉鵬、張定軍、張永顯等科研人員建言:出售的新農用膜必須使用統一的原材料,并達到一定的厚度。厚度不達標,使用后會支離破碎,不利于回收;目前還沒有哪項工藝能讓廢舊膜回收有較好的收益,為了提高回收的積極性,要給予回收企業一定補貼,畢竟這對生態環境有利;加大對相關科研的支持力度。目前政府缺乏對這方面科研的支持,無法進一步展開研究。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

標簽:白色垃圾 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