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煤炭
  • 煤化工
  • “智造”未來:內蒙古崛起一流煤化工智能工廠

“智造”未來:內蒙古崛起一流煤化工智能工廠

2018-11-15 09:36:34 新華社內蒙古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一個剛剛投產不久的新型煤化工企業,以“智能制造”為目標,在茫茫草原上建起一座“智慧工廠”,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在國內樹立起“智能革命”標桿,貢獻了一場由“制造”進階“智造”的轉型之道。

顛覆印象的“無人工廠”

走進一個上千平方米的產品包裝車間,機器轟鳴,進料、配送、組裝、打包,各項工序流暢有序,但轉來轉去只能看到一兩個人。

內蒙古中煤蒙大新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簡稱中煤蒙大)的智能化生產車間,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傳統化工廠的印象。

“我們已在部分生產線和操作區域實現無人化。” 中煤蒙大黨委書記、總經理李俊杰說。

投產不過3年,這家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的企業,正在深度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國內關于“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探索,貢獻著一場“智能革命”的成功示范。

中煤蒙大公司是中煤集團旗下的二級子公司,主要負責中煤集團在鄂爾多斯地區投資建設的重點項目——60萬噸甲醇制烯烴項目,總投資104億元。歷經三年建設期,于2016年4月順利投料開車,不足24小時產出聚合級乙烯、丙烯,歷時5天,先后生產出合格聚丙烯、聚乙烯產品。2017年正式商業運營以來,年產值達69.32億元,利稅3.08億元。

與同類規模企業上千名的用工量相比,中煤蒙大建廠初期定編855人,現在實際用工690人就已足夠。

占地面積為197公頃的廠區內,一片寂靜,一棟嶄新的辦公大樓坐落于院內正北方。院內鮮見工人走動,偶有車輛出入。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的全面規劃設計,數據信息統一共享平臺的構建,讓生產現場實現了局部的“無人化”。

烏審旗地域遼闊,境內資源富集,進駐了中天合創煤炭深加工等一批一流工業項目。中煤蒙大的落地,猶如梧桐遍地引金鳳。

近年,烏審旗深耕新型工業化之路,強力推進天然氣產業和煤化工企業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成果顯現。

作為后起之秀,中煤蒙大高標準起步。早在項目建設之際,信息化、智能化就被納入整體規劃和建設,成為企業成長的先天基因。如今,“智能”更植入企業運作的每一個細胞。

智能化管理深入骨髓

在中煤蒙大中央控制室,一塊大屏幕不斷變換角度,顯示著廠區的各項運作和數據。幾十名操作人員坐在電腦前,操作或關注全廠的生產環節、區域。

通過“中煤蒙大云數據中心”覆蓋全域的數據平臺,扮演著“超級廠長”的角色,由生產、管理、預警入手,掌管著企業的方方面面。

一塊電子屏、一張長桌和一排書柜,簡單地構成了一間交接班室。但在這里,即將上工的職工鼠標輕點,就能知曉全廠所有過去及進行中的生產情況。

“傳統化工企業的交接班要口頭傳達,或在本子上填寫交接班日記,籠統又低效。而在我們這套數據系統的交接班模塊上,交接班實現了數字化、實時化、可視化、精細化,保證了生產的平穩運行。”公司副總經理薛錄召介紹。

自2015年7月經過基礎建設、深化應用、智能決策三個階段,中煤蒙大通過構建數據信息統一共享平臺,形成覆蓋全廠的高效安全、信息共享、自動化、智能化的“數字化企業”支撐體系,集中體現效率原則。

這直接促進了生產方式的迭代:通過智能工廠建設,完善雙向考核、細化安全管控、優化工藝管理、強化設備監測、加強技術創新等,實現了從原料進廠到產品出廠的生產全過程管控,所有生產和輔助裝置實現自動化控制;也同步促進了管理模式的升級:建成以MES為核心生產運行管理體系,22個信息模塊,涵蓋物料、能源、設備等管理模塊,實現了從原料進廠到產品出廠全流程管控;實時監測物料能耗和化驗分析數據,做到了動態優化操作及生產數據的“班跟蹤、日平衡、月結算”,實現了電子交接班,使班組運行更加規范高效。初步實現了感知實時化、裝備數字化、管理流程化。

這些系統的應用,極大促進了生產經營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透明化和精益化,實現工作效率提高10%、節能降耗顯著提高、安全環保可控。

在這里,工業化和信息化實現了深度融合,在國內成為引領方向的標桿。2017年,中煤蒙大獲評工業和信息化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示范企業;今年,數字化工廠建設獲批國家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及“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人工智能應用試點示范”和內蒙古自治區“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

“這種融合是貫穿全價值鏈的,實現了大數據統籌和服務全域的現代化科學管理模式,有力推動了新舊動能的轉換。”李俊杰表示。

科技創新就地轉化“真金白銀”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創新引領,科技驅動。十九大報告精神在這里轉換為實實在在的探索與內生動力。

在中煤蒙大包裝儲運中心的汽車裝卸裝置區域,十幾輛甲醇車排隊進場準備卸貨。2017年10月,該區域完成了衡器系統的智能化改造,通過系統自動讀取入場出場車輛號牌和貨物信息等,實現了全自動化計量。繁瑣的人工計量就此退幕,人為錯誤和不規范行為也得以杜絕。

“每天有200輛貨車進出,裝卸任務量比較大。計量地衡智能升級改造后,每天能節省時間可達6個小時,提高工作效率30%、動態安全管控得到顯著提升。” 包裝儲運中心經理趙玉勇說。

不僅贏得了時間效益,對科技創新的不懈追求,也創造著可觀的經濟價值。

中煤蒙大公司主要生產裝置包括18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60萬噸/年烯烴分離、30萬噸/年聚乙烯、30萬噸/年聚丙烯、10萬噸/年碳四綜合利用及熱電站等生產裝置。近年來,因國內甲醇價格一直處于高位運行,嚴重影響了公司的經濟效益。

為擺脫不利局面,中煤蒙大公司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新興能源、正大新能源等多家公司,共同合作開展DMTO裝置提高雙烯收率的技術研究。

通過采用DMTO改進型催化劑和碳四預結碳等技術,2018年前7個月,DMTO裝置平均負荷接近110%,雙烯甲醇單耗平均值實現為2.99噸/噸,處于國內領先水平。與國內平均水平3.10噸/噸相比,僅甲醇單耗一項, 1~7月就創效6000萬元左右。

高尖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核心動力。蒙大公司注重研發人員配備及培養,申報專利15項,其中8項專利已完成授權。

在創新驅動引領的“智能制造”下,新動能加快成長,人、設備、軟件系統融為一體,互聯互通,高效運轉,聚變出大能量。無線智能儀表、熱成像、原料與產品衡器計量智能化、無人機巡檢、機泵群在線監測及大數據智能故障診斷等一批智能技術,如血液般正在不斷的流淌在廠區的每一個機體。

雖然投入商業運營不過一年,中煤蒙大已然成為業界“偶像”。目前,新能能源有限公司、兗礦化工有限公司、青海省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控、清華大學、內蒙古大學等單位進廠參觀交流,高度評價其信息化覆蓋面廣、智能化高端。清華大學、浙江中控、阿里巴巴、內蒙古大學等單位還與之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信息技術保障安全生產全面升級

生產應急指揮系統響應能力弱、作業環境危險、生產和設備監控不到位;現場施工安全管控有盲點;關鍵機組及機泵沒有故障預判功能……以上種種生產安全問題,是國內煤化工企業主要面臨的痛點。

“安全是企業永恒的主題,安全生產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中煤蒙大,以“智能”武裝安全防御體系,找準痛點,靶向施策。

在生產現場,公司兩聚產品共建設六條全自動包裝線,應用全自動智能化系統,包裝機實現了物料裝袋、稱重、袋口熱封、分揀、碼垛等自動化功能,保障了產品的安全包裝;甲醇原料入廠實現信息化、無人化管理,最大程度保障人員安全。

在信息技術方面,應用4G網絡,實現振動、溫度、聲音、可燃有毒氣體檢測、腐蝕等無線儀表檢測,實現移動視頻、無人機、巡檢機器人、智能終端等智能設備應用,對裝置運行和現場檢修、安全等作業全方位管控。

而應急指揮系統的開發應用,更是將安全設施、生產裝置和政府、醫院、救援機構等部門有機組織起來,實現了“應急聯動、萬物互聯”的快速反應和處置。

DMTO裝置泵房里,工藝工程師張寧拿著一部“手機”巡視檢查著設備運行情況。用“手機”視頻之余,還不時舉到空中測量著什么。

其實,這部“手機”是可視對講測量設備,具有測溫、測震、測可燃氣體和GPS定位等功能,同時還可以將現場檢測到的電流、溫度等信息實時反饋至中央控制室。而中央控制室里的工作人員也能同步了解到巡檢員的位置、路線等情況。

“智能巡檢系統不僅大大調高了巡檢效率和質量,也提升了外操人員的安全保障水平。”張寧說。

對員工的人文關懷,也無不滲透著安全生產的理念。

木質的墻壁、溫暖的燈光,頗具工業風的木桌上,現磨的咖啡和精致的茶點醇香誘人。幾名即將上夜班的工人享用這些的同時,還關注著墻上電子屏上的生產動向。

“值夜班,來這里喝杯咖啡,舒緩緊張節奏,又能幫助提振精神和集中注意力,同時盯著電子屏,實現高效且可持續的安全值守保障。”薛錄召說。

據悉,上崗前的人體面部識別、崗位電子手環、防爆機器人等技術,預計年底投用。屆時,員工和人體健康狀況將作為安全生產的核心保障,被密切關注和察看,以確保“用人安全”。

“要把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用到極致。”李俊杰說,通過數字基礎設施的鋪設,打通價值鏈各個環節,最終形成虛實合一的生產系統,從而實現“智能制造保安全”。

夢想初綻,路遠唯實。于中煤蒙大而言,智能工廠建設剛剛點燃星星之火,如何在未來發展中掀起燎原之勢,仍需深謀“智”取,砥礪奮進。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煤化工,智能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