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11月首個智能化工作面——張集礦1312(1)工作面安裝結束,到今年張集礦1313(1)工作面、顧橋礦1312(1)工作面、謝橋礦12414工作面三個智能化工作面同時回采,潘三礦1621(1)智能化工作面正在安裝,近年來,淮南礦業集團持續推進生產方式轉變,讓煤炭開采更智能。
嘗到了智能化的甜頭
“和上個工作面比,今年綜采二隊減少用工約40人,在平均煤厚僅2米的12414工作面,9月沿走向回采了182米,原煤產量達到23萬噸。”談到今年3月5日開始回采的首個智能化工作面,淮南礦業集團謝橋礦礦長陳功勝高興地說。
據介紹,智能化工作面可在正常回采時進行追機作業,自動移架、自動抵車。人工操作少了,安全隱患大幅減少。
12414工作面投產以來,綜采二隊無一起輕微傷事故發生。今年3月至9月,在謝橋礦安全生產標準化考核中,綜采二隊有3個月考核排名位居第二,4個月位居第一。
在12414工作面綜采自動化控制系統監控中心,監控中心(控制臺)司機李俊介紹,泵站控制系統、三機控制系統、開關數據、電液控主機數據等實時參數,在監控中心電腦屏幕上都能看到。
“這就像人們體檢,對比標準值與實際值,就可直接發現身體是否存在問題。”謝橋礦綜采二隊隊長李欣說。12414工作面智能設備正式運行以來,綜采二隊機電事故率為零。
磨好金剛鉆再攬瓷器活
顧橋礦1312(1)智能化工作面于今年1月1日正式投產。在此之前,顧橋礦和負責回采任務的綜采一隊分級開展培訓,提升職工的操作技能。
設備地面調試期間,顧橋礦綜采一隊輪流組織職工參與設備拆裝,幫助職工了解設備情況。廠家調試設備期間,該隊專門抽調業務骨干配合調試,學習掌握設備操作技能。大部分井下設備在廠家的指導下由礦方安裝,有助于業務骨干熟悉設備性能。
這些業務骨干回到隊里后,將設備的技術資料和學到的經驗做成課件,每周利用培訓時間對全員進行培訓。“磨好金剛鉆才能攬好瓷器活。”顧橋礦綜采一隊隊長謝楊華說。
顧橋礦綜采一隊采煤班職工薛剛在井下干了15年。1年前,他連電液控支架是什么都搞不清楚。而現在,他已經熟練地操作控制系統。“以前覺得智能設備很‘高大上’,經過礦上和隊里密集系統的培訓后,俺也玩得轉智能設備。”薛剛說。
讓“高大上”設備“服水土”
“智能化工作面的設備很先進,最初在使用時存在問題,我們需要進行技術創新,讓‘高大上’的設備‘服水土’。”技能大師工作室牽頭人汪文進說。在張集礦1312(1)工作面安裝回采中,汪文進帶領工程技術人員圍繞安全生產難點開展技術創新。
1312(1)工作面設備安裝結束后,在系統調試時總是運轉不穩定,技術人員反復排查,最終找到了答案。原來,廠家在系統設計時只設計了2臺綜保開關,且與照明共用電源。這一設計導致系統運行時負荷重,設備運行不順暢。為解決這一問題,張集礦在增加1臺綜保開關的基礎上,獨立控制照明系統,同時將電源線線徑增加一倍。
在1114(1)工作面,由于設計原因,在設備檢修、液壓管路處于泄壓狀態時,乳化泵仍然運轉,一個小時耗電250千瓦時。為此,技術人員在液壓管路上增設電接點壓力表,并合理設置工作壓力上下限定值,使乳化泵從原本24小時連續運轉變為十幾分鐘啟動一次,每次僅運行十幾秒,電耗下降了60%。
“效率是效益的前提,我們按照采煤機械化、掘進機械化、修護機械化、前探支護機械化、可視化、后運連續化、乘人機械化‘七措并舉’的要求,推進生產方式轉變。”淮南礦業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