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煤礦關閉后的產業轉型之路

2010-06-11 08:02:31 京華時報   作者: 孫乾 肖岳  

昨天上午,房山區史家營鄉的機關干部、各村黨委按照部署,將鄉轄區內的12座煤礦口全部封堵。至此,在房山地區存在千年歷史的煤炭開采業,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煤炭產業鏈瞬間抽離,留給這座老礦區的是綿延不盡的轉型探索,與此同時,囿于這里的人們陷入迷茫。

工人在封堵煤礦的窯口。本報記者胡雪柏攝

關閉煤礦

北京城向西約200公里,墻體顏色越來越深,直到走到滿目黑色的“煤道”,即到史家營鄉。

這個如今僅有5000多戶的小鎮,采煤史可追溯至明清以前。經年彌漫的煤灰已扎進小鎮的墻縫兒中,長在年長者的皺紋里。

2005年以前,這里有142座煤礦。此后4年內,史家營鄉陸續關閉了130家煤礦。今年春節后,最后12個煤礦陸續關停。今年5月底,全面關閉煤礦的消息傳來,史家營鄉連同昔日熙攘的“煤道”一同安靜下來。

外鄉人陸續搬離這里,路邊一處接一處的飯店和旅館關門停業,每隔幾十米就停著一輛拉煤車,幾家汽車修理鋪還開著門變賣輪胎和器械,就連公共廁所也都關門謝客。一處加油站還在營業,員工說:“煤場還有剩下的煤,這批貨車走后差不多就該關門了。”

全員失業

“能走的都走了,留下的都是走不了的。”本地人老于稱。

老于年過六旬,年輕時,他在礦上做工,工作辛苦但是養活家人豐衣足食。近十幾年,小鎮魚貫涌入許多外來務工者,老于和當地許多年長的村民被礦上辭退,他和兒子湊錢買了輛二手拉煤車。老于的妻子在當地開了一間小餐館,供外地來往貨車司機停腳歇息。老于家每年約有10萬元進賬,對此他心滿意足。

老于說,留下來的人都過慣了祖輩留下的生存方式,但也承認“不能毀滅性開采”,只是,“想不出沒了煤怎么活”。

在一處礦上,老蔡蹲在清掃一空的煤場,一根煙接一根煙地抽。他們的礦5月31日就已經關了,老蔡說,相比礦工自己并不算著急,“他們現在到區里問補償方案了”。

5年前,老蔡用攢了十多年的積蓄買了輛裝載機,包攬了一個年產20萬噸煤礦的煤場裝煤工程。裝載機將堆在煤場的煤轉裝到拉煤車上,每噸4元錢,因此一年下來毛利80萬。“現在不敢想了,裝載機準備賣了,”老蔡稱,“看看補償方案怎么定,再決定啥時候搬出去。”

“區里都在開會,說是在討論方案。”礦工老韓從區里回來,便在煤場的宿舍里收拾東西。宿舍是清一色的黑色,老韓說:“干了這么多年,臉是黑的,手是黑的,肺都是黑的了。”

老韓是本地人,因為祖上沒有積蓄,一直在礦上做工人,每年凈剩2萬元。“苦,可是也有奔頭,”老韓一邊說著一邊把宿舍里剩下的鋼床拆了,“從小就在礦上混,出去不知道做啥呢!”

在以采煤為主營產業的地區,逾八成的本地人像老于、老蔡、老韓一般生活。“聽說要讓我們去山上植樹”“聽說礦上改成果木生產基地了”“聽說要發展農家樂”……驅車走過貫穿史家營鄉的“煤道”,路邊遇到很多閑來無事的人,話題總不過如此。

據了解,一座年產50萬噸的煤礦,直接需要的勞動力約1000人,間接帶動的勞動力近1萬人。僅以史家營為例,隨著煤礦陸續關停,史家營鄉本地有7421個勞動力下崗待業,更多的外來勞動力無從統計。

舉村搬遷

沿著“煤道”盤山而上,直到山頂的西岳臺村。今年3月27日,因長期開礦導致地面塌陷,一棟二層小樓瞬間從山頂消失。此事將這個僅有236戶村民的煤礦村置于風口浪尖。

經勘探專家的勘探顯示,西岳臺村下已大部分懸空,不適宜人類居住,村里多處立起了“塌陷區域注意安全”的牌子。當地政府隨后制定了村民整體搬遷政策,要求村民在本月底搬完。

“沒聽說有搬的,”村民老張說,經過村民合計,目前的安置方案沒辦法搬。老張稱,塌陷事件后,政府組織了人員前來評估,“后來就沒有信兒了”。接著,村民接到通知稱,要求本月底搬離西岳臺村,先給每戶每月1500元租房補助,安置方案還在研究。

對此,史家營鄉政府相關工作人員稱:“我們確實在加緊制定安置方案,但是制定過程中,希望村民先搬離這里,以保障安全。”

老張還是不想搬。他說,在西岳臺他每月除了煙酒幾乎沒有支出,糧食蔬菜都是在山上自己種的,只要人不懶去背幾趟煤,取暖做飯問題也解決了。而出去樣樣都得花錢,一家5口養活不了。“出去沒有房子住,如果活不下去就回不來了。”

轉型探索

為了遏制此前猖狂的私挖盜采情況,剩煤在運送完畢后,賈峪口檢查站的限高桿,將下降到2.5米以下,關閉了運送通道,私挖盜采的情況將會好轉。

史家營鄉政府方面坦言:“關礦并不難,一個令或一個政策下達,只要執行徹底,效果立竿見影。真正難的,是關礦以后,如何滿足群眾就業需求,如何保持地區的社會穩定,恢復原本經濟實力,實現經濟平穩轉型。”

6月9日,從史家營鄉一處山頂往下看,煤粉堆成的“黑色瀑布”規模逐漸縮小,煤礦破壞的山體周圍開始改建修復。史家營鄉西岳臺村山下的溝中,原本雜亂的場景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土地和剛剛壘起的溝渠。

“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是郁郁蔥蔥的綠色,”史家營鄉政府的工作人員稱,政府加足馬力商討轉型措施,植被恢復工作早已著手落實。

“產業鏈的一次性斬斷,對于鄉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史家營鄉政府工作人員說,經過多次研究和調研,史家營鄉政府決定,集中力量全力打造“生態旅游、觀光體驗、休閑養生、特色種養、綠色加工”于一體的生態溝域循環經濟產業鏈。

無論是在史家營、南窖還是大安山等地,煤礦的紛紛關停,也引發了礦工或者搬遷地村民等人的擔憂,曾經穩定的生活來源,一下全部斷掉,政府目前在制定或者即將實施的一些安置和善后政策,是否能真正解決所有的問題,依然是個未知數。

一名房山區的官員說:“我們在嘗試著一條新路,能夠借鑒的,都借鑒了,但依然在摸索中,努力而艱難地前行。這個過程需要多久,卻不可知。”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煤礦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