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電力
  • 輸配電
  • 湖北電網:穿越40年 諸多“第一”成就南北互供樞紐

湖北電網:穿越40年 諸多“第一”成就南北互供樞紐

2018-12-13 09:02:00 互聯網

改革開放40年間,伴隨中國電力工業的發展,湖北電網從一個相對孤立的省級電網,逐步成為南北互供的樞紐、全國聯網的中心。中國第一個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第一個5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第一個特高壓交流工程,它們的起點或落點都在湖北境內。獨特的區位優勢,讓湖北電網的發展歷程中留下了諸多“第一”。

八十年代初期,湖北檢修公司巡線工作環境。當時巡視時,沒有“高科技”助力,靠的是人能吃苦耐勞,巡視人員類似現在的“驢友”頭戴草帽、身背工具包,穿行在田間地頭、高山原野,一天巡視20多基塔、走二十多公里是常態。

在500千伏線路上帶電作業

“看到猴子沒事,班長李祥林就先上去,進入500千伏等電位。我們再一個個上去。這次試驗成功讓大家相信,在平武線上帶電作業能行。”——閆旭東

微風拂面,但空氣仿佛凝滯。金屬籠子被緩緩拉至20余米的高空中,懸掛在試驗導線上。“開始升壓!”35千伏、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電壓逐漸升高,金屬籠子中原本不停躥動的猴子漸漸安靜下來。“看看有沒有事!”試驗結束,一群年輕人迅速圍上去,拍了拍籠子,猴子睜開眼睛,一會便恢復了正常。確認猴子沒事后,李祥林首先穿上屏蔽服,進入500千伏等電位。然后,其他人再一個個上去。

這是1982年4月下旬在武漢高壓研究所內進行的試驗。試驗是為了驗證“人能否在500千伏線路上帶電作業”。

當年1月投運的平武線,是中國第一條交流500千伏輸電線路。1978年,為滿足武鋼1.7米軋機沖擊負荷超過300萬千瓦的用電需求,加強湖北、河南兩省電網聯系,國家批準建設500千伏河南平頂山——湖北武昌輸變電工程。

為武鋼供電的線路,一旦因為缺陷或故障導致停電,經濟損失不可想象。

負責線路運維的湖北超高壓輸變電局面臨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在500千伏線路上開展帶電作業。

“理論上是可行的,但能不能在那么高的電壓等級的線路上作業,誰心里都沒底!”湖北電力檢修公司員工閆旭東回憶。彼時,國內帶電作業的最高電壓等級是220千伏。湖北超高壓輸變電局從武漢動物園買了一只老猴子,養了一段時間,決定先做試驗。

試驗成功后一個月,1982年5月,中國首次超高壓帶電作業進行。任務交給了當年20歲的閆旭東。“我在山區林場長大,爬高不是問題,掌握平衡還可以,老師傅們可能感覺這個小孩還不錯。”閆旭東回憶,當天到了現場,廠醫檢查確認各項指標正常后,他穿上屏蔽服,坐在吊籃中升空。吊籃在離導線2米左右的位置停住,閆旭東再踩著金屬梯上到平武線的導線上,走了20多米,檢查、緊固了一下間隔棒,然后再走回來。“中午12點半上去的,大概下午1點半左右下來的。”

作為中國超高壓帶電作業第一人,閆旭東后來成為《世界電力》雜志的封面人物。他說,不是自己有本事,而是時代和電網的發展成就了自己。

改革開放所釋放的巨大能量繼續推動電網迅猛發展。平武線投運后不到20年,湖北電網500千伏主網架逐步形成,一躍成為區域樞紐電網。1988年,湖北與湖南省實現500千伏聯網。2000年,湖北、江西兩省電網500千伏聯網。以湖北電網為中心,聯接河南、湖南與江西的華中電網形成。

閆旭東他們從事的超高壓帶電作業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1995年的時候,我們還為國際帶電作業協會展示過旋放法帶電作業。”閆旭東驕傲地說,他所在的團隊相繼開展了直升機中相帶電作業、±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等電位作業等,多年來為全國培訓帶電作業人員近萬人。

為了培養更多新人,今年56歲的閆旭東仍主動要求留在帶電作業班。2009年6月10日,閆旭東的徒弟胡洪煒和同事配合,完成了世界上首次±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帶電作業。2010年4月12日和12月9日,徒弟李明又先后完成了國內500千伏線路首次直升機帶電作業和1000千伏特高壓線路帶電作業。

掌握直流運維技術 運維葛洲壩交流站

“消化技術的過程蠻艱辛,摸索了很多年。大概在90年代中后期,我們就掌握了直流運維技術,依靠自己的力量就能運維(葛洲壩換流站)了。”——黃正發

湖北,千湖之省,長江、漢水兩江交匯,境內水系發達。荊楚因水而興,葛洲壩工程和三峽工程的相繼興建,一舉奠定了湖北電網在全國聯網中的樞紐地位。

1985年12月,中國第一座直流換流站——葛洲壩換流站開工。當年,原水利電力部在鄭州電力工業學校開設直流輸電專業,并連續兩年在宜昌定向招收了80名學生。后來,這兩屆學生都被分配到葛洲壩水電站和葛洲壩換流站工作。

1990年,±500千伏葛洲壩—上海直流輸電工程實現雙極投運。湖北電網實現了跨大區的電網互聯,初步顯現大電網在資源優化配置方面的優勢。

黃正發成為歷史的見證者與參與者。當年,20歲的黃正發從鄭州電校畢業進入葛洲壩換流站。由于站內設備都是從國外進口,兩名外方技術人員駐站解決設備的問題,并提供技術指導。然而,一涉及核心技術,他們就閉口不言。“當時我們查軟件,查到后面都被黑模塊屏蔽掉了。”黃正發說。

那是一段艱辛的歷程。大部分運維人員的英文水平不高,而設備圖紙都是全英文的,再加上技術壁壘,很多內容都看不懂。“非得問才行,自己解決不了,就問能搞清楚的人,把它弄通。”黃正發回憶,每天晚上運維人員都要在一起集中學習至少兩個小時,討論圖紙、技術及運維中的難題。一年下來,幾乎每個人都要寫滿兩大本的筆記。

當時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引進了一套直流模擬裝置,葛洲壩換流站每年都要安排人輪流去學習。運行方式的轉換、功率的變換……很多在今天看來“小兒科”的操作,都需要運維人員去摸索、去熟悉。

“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黃正發說。正是在這一步步的探索實踐中,葛洲壩換流站積累了超高壓直流的運行、檢修和管理經驗,也為三峽輸變電及后來的特高壓工程培養、儲備了大量的技術人才。

如今,在全國的換流站中,都有“老葛站人”的身影——

胡宇洋,2003~2009年在葛洲壩換流站工作,目前在±500千伏團林換流站擔任站長。

韓繼東,1999~2007年在葛洲壩換流站工作,目前在特高壓荊門站擔任副站長。

徐渝琪,2006~2008年在葛洲壩換流站工作,目前在±500千伏德陽換流站擔任值長。

劉天作,2008~2012年在葛洲壩換流站工作,目前在錫盟換流站擔任副站長。

……

在葛洲壩換流站工作的寶貴經歷,為他們如今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動工興建

“這是一個機遇。在2009年之前,還沒有1000千伏。能全程參與到特高壓荊門站的建設、設備調試和運行維護中,我覺得很自豪。”——李非

進入21世紀,歷史的機遇再一次垂青湖北電網。

湖北水資源豐富,但缺煤少油,化石能源貧乏。而跨區大電網在遠距離資源調配上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2006年8月,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動工興建。

而這,也給江陵換流站值長李非帶來人生中的一次機遇。

2007年8月,特高壓工程動工剛好一年。當年34歲的李非公開競聘成為特高壓荊門站副站長。一個月后,他和另外20多人在接受相關培訓后進場。當時,荊門站正在進行土建施工。20多人分頭跟蹤,從運行角度提出意見和建議,并開始制訂生產準備方案。

當時,我國電網最高電壓等級是750千伏,設備和電網結構與1000千伏最為接近。2007年年底,特高壓荊門站、南陽站部分人員被安排到750千伏官亭變電站學習。冬日的青海民和,氣溫降至零下十幾攝氏度。每天天不亮,這群年輕人就裹著軍大衣,從鎮上的賓館出發,步行半個小時趕到官亭變電站跟班學習,了解熟悉750千伏設備的結構和運行狀況。半個月的學習結束后,一行人回到武漢參加主設備方面的培訓。一個月后,部分人員又陸續趕到設備廠家參與設備監造。

與緊張工作相伴的,是巨大的壓力。特高壓站很多設備都是首臺首套,之前并無成熟的運行維護經驗。設備在帶電運行后,狀態怎樣、會不會出問題、如何應對,都是未知數。

李非回憶,當時荊門站運維人員分工明確,每人負責一塊:“有點類似于現在的‘設備主人’,誰負責哪臺設備,就要把設備從出廠到安裝再到運行維護的注意事項,編寫成標準的作業卡,再根據作業卡檢查、學習。”

2009年1月,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正式投運。線路一路跨越黃河、漢江,進入湖北,華北和華中電網實現強聯結。湖北電網因其獨特的區位優勢,成為三峽電力外送的起點、西電東送的通道、南北互供的樞紐、全國聯網的中心。

以此為起點,特高壓電網建設進入快車道。目前,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經營區域內累計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壓工程。11月7日,世界首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建設的特高壓輸電大通道——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開工,標志著特高壓建設迎來又一個新的高峰。

作為首批特高壓站之一,荊門站在投運后迎接了一批又一批的運維人員。“他們不用再到750千伏變電站去學習了。”李非說,荊門站先后迎來260批次8000余人參觀學習,培養特高壓站專業管理人才50多名,向其他特高壓站輸送人才15名。

如今,中國已是特高壓技術國際標準的制定者和引領者,特高壓成為一張國家名片走出國門。“美國、日本、德國、巴西等多個國家的客人都來荊門站參觀過。”李非說,身為中國電力工作者,他倍感自豪。

安全、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對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每一項重大電力工程,都源于經濟發展的內在驅動——500千伏平武輸變電工程為滿足武鋼的生產用電需求而建;±500千伏葛洲壩至上海直流輸電工程將葛洲壩的電力送至上海,緩解了華東地區的用電緊張局面;三峽輸變電工程讓三峽水電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示范工程實現了華北電網和華中電網的水火調劑、優勢互補。

采訪中,閆旭東說,他和同事都知道,給武鋼供電的平武線是無論如何不能出問題的。迎難而上,他們成功進行了500千伏線路的帶電作業。而黃正發、李非和其他同事的努力,則為我國的±500千伏直流和特高壓輸電運維技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電網等級不斷提升、規模不斷增長,保持安全穩定運行,經濟社會發展也獲得不竭的動力,穿越40年,直至今日,澎湃向前。

改革開放40年湖北電力大事記

●1981年 500千伏河南平頂山—湖北武昌輸變電工程竣工。這是中國第一項500千伏輸變電工程。

●1984年 鄂湘聯網工程——220千伏武昌鳳凰山至湖南巴陵輸變電工程投入運行。至此,湖南、湖北、河南、江西4省電網相聯。

●1988年 葛洲壩水電廠大江電站最后一臺機組投產。至此,全廠21臺機組全部竣工投產,總容量達271.5萬千瓦。

●1994年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開工。

●2003年 三峽工程第一臺發電機組——裝機容量70萬千瓦的2號機組并網發電。

●2005年 川渝、華北、華東、南方、東北電網與華中電網實現聯網。

●2009年 1000千伏晉東南—南陽—荊門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投運,華北和華中電網實現強聯結。

●2012年 三峽工程最后一臺70萬千瓦機組投產。三峽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2250萬千瓦。

●2017年 5月25日,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輸電工程——渝鄂直流背靠背聯網工程開工建設。該工程將柔性直流輸電電壓提升至±420千伏,輸送總容量達到500萬千瓦。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湖北電網,南北互供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