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隨著醴陵站壓縮機組升壓測試成功,中國石油2018年21項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程全部順利完成。輸送瓶頸有效破除,新形成3個3000萬立方米的資源靈活調配能力,包括“南氣北上”日輸送能力達到3000萬立方米,中貴線日反輸能力達到3000萬立方米,陜京四線通道日增輸能力達到3000萬立方米。
加快天然氣管網互聯互通工程建設,是落實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工作最重要的一環。為推動形成“全國一張網”的天然氣供應格局,2018年2月,國家發改委先后兩次下發文件,對加快推進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工程提出明確要求,中國石油承擔其中大部分工程并全部如期完成,具體包括18項壓氣站工程和3條管線工程。工程涉及地區多,協調難度大。
面對工期緊、任務重、期望高、協調難度大的實際,國家部委、地方政府和中國石油創新建立總協調人工作機制,并充分發揮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作用,先后組織召開部際協調會、天然氣產運儲銷周例會、互聯互通工程推進會50余次,明確互聯互通工程重大問題清單,按照“事不過夜”原則及時協調處理。中油管道公司有關領導先后26次赴現場調研指導,13次前往設備制造工廠協調催交催運。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工程按下“快進鍵”,一批重點工程建設投產周期大幅縮減。
施工組織上,中國石油成立專項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組織管道建設運營企業、天然氣銷售企業,與中國石化、中國海油、設備供應商等企業積極開展商務談判,加大施工力量投入。參建各方投入管理和施工人員7500余人,施工機械設備2700多臺套。2018年,18個壓氣站新建、擴建項目中的機組平均安裝調試周期縮短了45天,盤錦、蓋州、托克托、中衛、醴陵5座壓氣站12套壓縮機組及長沙支線建設實現了當年開工、當年建成。
為讓工程經得起歷史檢驗,中油管道公司與各成員企業簽署了《互聯互通重點工程建設目標責任書》,進一步明確責任,從嚴考核與問責。建立覆蓋質量責任描述、約束、考核追責及評先選優的質量責任體系,指導各建設單位健全完善質量責任制度;堅持組織開展質量飛檢,在建設期及時消除質量隱患。組建互聯互通工程專項督查組,24次深入廣州、河池、梧州、中衛、盤錦、蓋州等工程現場,對進度、質量、安全進行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追責,推動各參建單位從嚴管理,努力建設優質工程。
21項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工程相繼投產后,華北地區保供能力顯著提升,在實現“南氣北上”日3000萬立方米的基礎上,大連LNG等向華北日增供700萬立方米、天津LNG日增供2700萬立方米;同時增加3條華北地區冬季清潔取暖供應通道:第一條是中衛—陜京四線—京津冀通道;第二條是東北—秦沈線—北京通道;第三條是天津—北京通道。這三條通道極大地提升了冬供期間華北地區天然氣保供能力。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