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低了,天然氣行業心里暖了。黃金時代,更是催生了行業的勃勃雄心。
在能源轉型推動下,天然氣黃金時代在延續。不出意外,2018年國內新增天然氣消費量超過300億立方米。全球范圍而言,在天然氣到底是過渡能源還是主體能源的喧囂聲中,天然氣消費增速依然維持,還是增速最快的能源。
全球都為天然氣瘋狂。全球LNG新增產能85%在美國,特朗普總統充當最大的天然氣推銷員,施壓中國、歐洲購買更多LNG。在藍天和能源結構調整雙重動力下,中國成為天然氣消費的發動機,急速向前。
北美產量飛速增長,東亞天然氣消費一騎絕塵。天然氣黃金時代的大戲正在上演。全球的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25%左右。
天然氣消費突飛猛進是21世紀以來的事情,國內到2014年,消費量快速增長。之后經歷短暫的盤整,重新駛上高速增長的快車道。吸引全球主要供應方蜂擁而來,市場上熱鬧非凡。也促進了下游的競爭。
消費勢頭還不減,截至2018年11月底,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51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2%。已經超過2017年全年消費量100多億立方米,進口量1110億立方米,同比增35.9%,是消費量增速的近兩倍。對外依存度44%,高于去年近5個百分點。
天然氣黃金時代也成就了一批下游燃氣企業。攜早期積累的優勢,領跑行業。此外還有一批資源豐富的第二梯隊企業、地方政府成立的燃氣公司在奮起直追。在這個時間點上,主要的7家“燃氣七雄”合計天然氣銷售量占全國消費量接近50%,門檻在100億立方米。
雖然領先優勢明顯,但爭奪也會更加激烈。燃氣七雄華潤燃氣、港華燃氣、中國燃氣、北京燃氣、新奧燃氣、昆侖燃氣、申能燃氣都在快速增長,并有深圳燃氣、佛山燃氣、長春燃氣、山西國新等地方國有公用事業企業,天倫燃氣、中裕燃氣、北燃藍天等上市公司,各省還在陸續組建省級燃氣公司結合省網,分享天然氣終端消費市場的機會。
燃氣市場不寂寞,競爭激烈。
爭奪2000億方新市場
天然氣黃金時代真正來了,在一次能源中增速最快,在煤、油增長逐步趨穩,到達峰值的背景下,天然氣的成長性顯得彌足珍貴。
天然氣被賦予了重要地位。通常說法,19世紀是煤炭的世紀,煤炭驅動了工業革命,在全球擴散,20世紀是石油的世紀,推動汽車社會的形成,汽車工業至今仍是支柱產業。21世紀被稱為清潔能源的世紀,天然氣因其清潔、高效被賦予重任。
電在能源消費中占據不可取代的地位,天然氣以化石能源利用清潔的特性,承擔著能源轉型的責任。中國能源消費雖然仍然以煤炭為主,但是在環境約束下,能源轉型急速前進,天然氣消費孕育了一批巨頭。
中國天然氣消費增長一路狂奔。2006年中國第一次進口液化天然氣,到2017年底,LNG進口量3800多萬噸,全球排名第二。在不遠的將來,中國進口LNG超過日本躍居全球第一,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2018年前11月,天然氣進口8119萬噸,其中液化天然氣(LNG)進口4752萬噸,同比增加48.5%;氣態天然氣進口3367萬噸,同比增加26.8%。LNG進口量比去年全年多出近1000萬噸,洶涌而來。
中國天然氣消費2000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年均增長16%,持續至2014年。經過三年的調整,2016年天然氣消費又重回兩位數增長。2010年天然氣消費量躍過1000億立方米的檻,之后以500億立方米為標準,2012年接近1500億方,2013年大幅增加至1600億方左右。
之后增速放緩,到2016年天然氣消費量超過2000億立方米,2017年底達到2373億立方米,今年不出意外將超過2700億立方米。新增市場,在市場規模大省份、促成早意識到機會的企業成為巨頭。2000年以后,主要的燃氣企業都已上市,借助資本的力量在全國圈地。
不過,市場布局圍繞主干輸氣管網,成長規模有限。由于價格管制,城市燃氣本身的經濟吸引力有限。隨著價格逐步放開,管網和基礎設施開放的推進,以及天然氣替代的落地,天然氣作為公用事業開始吸引更多資本進入。新的爭奪已拉開帷幕。
按照2030年天然氣占比15%的目標,在目前消費量基礎上,還有2000億方的增量市場,將是個大市場。有足夠的空間留給新巨頭。
燃氣七雄競爭格局
新的燃氣企業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截至2017年底,天然氣消費量跟經濟活躍成正比,環渤海、長三角、東南沿海和西南天然氣產區是主要的消費區域。
2017年,環渤海、長三角和西南地區天然氣消費量1189億立方米,占比達到50%。用氣量超過100億立方米的省份包括江蘇、廣東、四川、新疆、北京、山東六省市。河北、河南、浙江、重慶四省市用氣量接近100億立方米。
用氣量超過100億立方米的立方米的六省市2016年已經固定。2017年,“2+26”以及煤改氣帶動更多省份天然氣消費量提升。天然氣消費集中造成大的燃氣企業要么深耕某個規模大的市場,要么提早全國布局,不然只能靠當地市場。
目前全國燃氣七雄都是21世紀初開始布局,全國擴張,占得先機。只有北京燃氣和上海燃氣深耕當地市場。尤其是北京燃氣,靠北京單個城市最高的天然氣消費量進入七雄,最近也開始全國布局。
華潤燃氣
華潤燃氣,是根正苗紅的央企。華潤燃氣是華潤集團戰略業務單元之一,主要在中國內地投資經營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燃氣業務,包括管道燃氣、車用燃氣及燃氣器具銷售等。成立于2007年1月,2008年10月底就在香港上市,成為華潤集團旗下燃氣板塊的上市平臺。
截至2016年底,華潤燃氣已先后在蘇州、成都、無錫、廈門、昆明、武漢、濟南、鄭州、重慶、福州、南京、南昌、天津、青島等220多座大中城市投資設立了燃氣公司,業務遍及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燃氣年銷量近160億立方米,用戶逾2600萬戶。
截至2017年底,華潤燃氣銷售氣量197億立方米,接近200億立方米,優勢持續保持。華潤燃氣管網長度14.55萬公里,居民用戶3056萬戶,供應用戶15224戶、商業用戶226434戶。平均居民接駁收入2940元。
截至2018年上半年,共有燃氣243個燃氣項目,覆蓋22個省份,73個地級市,14個省會城市,3個直轄市。2018年上半年銷售天然氣123.75億立方米,同比增22.9%,燃氣用戶3252萬戶,同比增12.3%,接駁覆蓋人口1.98億。盈利26.48億港元,同比增25.3%。經營現金流40.71億港元,同比增32.1%。全年銷售天然氣或超過240億立方米。
港華燃氣
港華燃氣實力雄厚,是老牌港資。港華是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在內地經營的公用事業企業,業務涵蓋城市燃氣、城市水務、燃氣具零售、分布式能源,以及燃氣綜合保險、家居精品、高端櫥柜等延伸服務。
中華煤氣1994年就開始在內地投資設立燃氣項目,從珠三角拓展至華中、西南及東北等地區。2002年,香港中華煤氣在深圳成立港華投資有限公司,負責管理內地項目。至今,港華燃氣在南京、武漢、西安、濟南、成都、長春及深圳等地經營131個城市燃氣企業,業務遍布23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
港華的住宅及工商業客戶數目由最初約5000戶已發展至2600多萬戶,售氣量達到195億立方米,供氣管網總長逾103,000公里,已成為內地最具規模的城市燃氣集團之一。
為進一步拓展燃氣新應用,提高能源效益,港華集團2016年成立港華能源投資(深圳)有限公司,主要以分布式能源和集中供熱項目開發及投資建設為主,致力為工業園區、商業綜合體、數據中心等客戶提供高效的能源。
新奧能源
新奧燃氣是純正的民營企業。新奧能源是新奧集團燃氣產業載體,1992年從事城市管道燃氣業務,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清潔能源分銷商之一。至今形成了天然氣銷售、綜合能源服務、能源貿易、能源輸配四大核心業務,致力于成為綜合能源服務商。
截止2017年底,公司總資產600億元人民幣,擁有400多家全資、控股公司和分支機構,員工32000多人。業務涉及17個省、直轄市、自治區;178個城市天燃氣項目;1729.9萬居民用戶;10.2萬家工商業用戶;75000公里;8861萬覆蓋城區人口;105個城市投資運營;606座天然氣加氣站;600億總資產。全年銷售天然氣196億立方米。
新奧開始轉向綜合能源服務,帶動天然氣銷售量快速增長。2018年上半年天然氣銷售量110.62億立方米,住宅用戶16.14億立方,工商業62.64億立方米,汽車天然氣6.13億立方米,燃氣批發銷售量25.71億立方米。CNG加氣站325座,LNG加氣站281座,天然氣儲配站176座,現有中輸及主干管道42032公里。累計投運綜合能源項目46個。
新奧集團在燃氣和綜合能源業務之外,今天還投運接收站、頻頻向上游擴展,其上游資產主要在A股的新奧股份。
中國燃氣
中國燃氣,有著民企外衣的企業。中國燃氣主要股東和發起人是國臺辦海峽經濟技術合作中心,股東還包括中石化、阿曼國家石油公司、印度燃氣公司等。中國燃氣2002年成立,自稱是中國最大的跨區域能源供應服務企業之一。通過16年發展,中國燃氣構建了以城市管道天然氣業務為主導,液化石油氣、液化天然氣、車船燃氣、分布式能源、天然氣發電、供熱、合同能源管理服務以及燃氣設備,廚房用具制造,網絡電商并舉的全業態發展結構。
中國燃氣目前在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都布局項目。截至2017年財年末,員工總數超過5萬人,旗下公司800多家,擁有400多個管道燃氣項目,600多座天然氣汽車及船舶加氣站,110多個液化石油氣分銷項目、17個天然氣長輸管線項目(包括4個省級管網),1個煤層氣開發項目,8個液化石油氣碼頭,4個大型石油化工倉儲基地。
截至2018年3月31日財年,中國燃氣共有495個燃氣項目,可接駁用戶4098萬戶,天然氣銷量186.59億立方米,其中城市燃氣117.86億立方米,貿易和管道68.73億立方米。
具體而言,居民用戶2457萬戶,工業用戶9721戶,商業用戶16.9萬戶。CNG/LNG加氣站580個。居民用戶平均接駁費,城市燃氣2523元人民幣,鄉鎮燃氣3089元。平均氣價,居民用戶2.4元,工業2.5元,商業2.6元,加氣站2.63元。
2010年中國燃氣創始人劉明輝、黃勇被調查。2011年中石化和新奧發起并購,中燃差點被收購。劉明輝等最終宣布不予起訴,經過這一輪收購,北控進入中國燃氣,成為主要股東,其間中國燃氣還收購中裕燃氣,增強其市場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北控也是北京燃氣的控股股東。
北京燃氣
北京天然氣消費量的巨大規模,成就了北京燃氣。北京燃氣是一個有著60年歷史的國有企業。2006年12月31日,原燃氣集團管道天然氣業務與非管道天然氣業務分立,分立后的北京燃氣集團主要從事城市天然氣業務,并于2007年5月在香港資產上市,注冊資金58.836億元,截至2017年末,總資產614億元,天然氣購入量154億立方米,銷售氣量接近160億立方米。
北京燃氣“立足北京,內外并舉;專注燃氣,上下延伸”,努力實現上游資源和中游長輸管線建設及下游燃氣應用領域的全產業鏈發展。北京燃氣是全國最大的單體城市燃氣供應商,管網規模、燃氣用戶數、年用氣量、年銷售收入均位列全國前茅。北京是國內首個天然氣年購銷量均突破100億立方米的城市,在世界城市中位居第二。
北京燃氣是港股上市公司北控的資產,北京燃氣近來通過收購擴展業務。港股的北燃藍天的天然氣銷售量并沒有納入北京燃氣。北控及北京燃氣在曹妃甸接收站擁有股份,持有陜京管道權益,并計劃自建接收站。
北京國資北控在燃氣領域布局頗廣,通過股權投資還涉及上游、管道、接收站、其他企業股權等。是隱身的巨頭。
昆侖能源
三大油公司也有一家下游公司進入,及昆侖能源。中石油旗下的昆侖能源,經過重組涵蓋了中石油天然氣的中游和下游業務。
2008年,昆侖實施戰略轉型,將國內天然氣終端銷售與綜合利用作為新的業務發展方向。2012年起,中國石油對天然氣下游業務進行持續重組。至2017年昆侖能源有限公司、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中石油昆侖天然氣利用有限公司,以及江蘇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大連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京唐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完成整合,昆侖能源有限公司成為中國石油唯一從事天然氣終端銷售和綜合利用的平臺企業,中石油昆侖燃氣有限公司成為昆侖能源有限公司在國內天然氣終端投資和運營的管理平臺。
2018年半年報內,昆侖能源天然氣銷售量104.6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62%。其中城市燃氣銷量71.86億立方米,同比增樘29.86%。昆侖能源堅持管道建設帶動終端銷售的策略,騰沖等4條支線完工,汨羅—屈原等4條支線收尾,楚雄—攀枝花等6條支線建設中。同時在中俄東線沿線簽訂11個合作協議。
氣電和分布式能源是發展方向。周口電廠1號機組調試,增城電廠建設中。南通等16個電廠簽訂協議,鎮江電廠等5個項目完成可研評審。
申能燃氣
除此之外,其他燃氣公司公開資料并沒有顯示目前銷量超過100億立方米。業內多名人士認為申能以上海為基地,發展很快。申能構建生產采購、管網輸配、銷售供應為一體的完整的燃氣產業鏈,形成上海市“6+1”(西氣一線、二線、進口LNG、川氣、東海氣、江蘇如東及五號溝應急儲備)天然氣多氣源保障體系。
申能與北京燃氣頗多相似,深耕上海。2017年公司天然氣經營規模80.6億立方米,燃氣供應占上海市場的90%以上份額;截至2017年底,公司擁有燃氣用戶680萬戶,地下管線超過2.3萬公里。
旗下包括上海燃氣(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液化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上海石油天然氣有限公司、上海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上海燃氣浦東銷售有限公司、上海燃氣市北銷售有限公司、上海大眾燃氣有限公司。
上海天然氣消費量還沒有放量,消費量沒有超過100億立方米,但上海是西氣東輸首站,近年還建設交易中心,推進天然氣價格市場化。上海周邊的長三角地區,接收站密集,管網縱橫,消費增長潛力很大。
前景定位已有分化
此外還有很多燃氣公司,深圳燃氣、廣州燃氣、佛山燃氣、中山公用,廣州基本每個市都有燃氣公司,瓜分市場。中石化、中廣核都組建燃氣公司,地方省級燃氣公司也有進展,加上原有省網公司業務,頗有實力。山西、山東、新疆兵團都組建了燃氣公司。
各省都有省網公司,在各地占盡優勢。此前成本公開也不盡透明,賺取了產業鏈上最豐厚的利潤。不過在監管壓力下,已經逐步規范。
未來后進的燃氣企業將經歷重組,小范圍也會存在自己的燃氣公司。城市燃氣公司屬于城市公用事業,單靠居民用氣,價格調整不靈活,傳統的燃氣公司都是靠接駁費、燃氣器具、初裝費獲取收益。此外就拼經營區域內的工商業用戶。
目前而言,申能、北燃(北控)、深圳燃氣都以入股方式涉足接收站業務,北燃是唯一在冬供其間購入LNG現貨的燃氣企業,北燃還計劃在天津自建接收站。北燃是陜京線股東。
新奧燃氣自建的接收站已經投運,但管道建設的利益還沒有平衡。新奧能源發展方向朝向綜合能源服務,因地制宜提供能源解決方案。華潤、港華、中燃至今沒有涉足接收站業務。
港華、中燃、華潤都涉足分布式能源和園區供能業務。昆侖能源依托中石油,在產業鏈上走得更遠,接收站、管道都是業務范圍,并進入天然氣發電建設。
城市燃氣具有小范圍自然壟斷的特點,此前依靠特許經營權,在某個區域是壟斷式經營。隨著管道建設完善,受到的監管壓力也將增加,轉變成固定回報模式。需要開拓新的業務。
城市燃氣作為入口的價值將逐漸體現,挖掘好的公司將領跑未來。未來要綜合電、熱、冷多能互補,充分實現渠道的價值,滿足用戶需求。細分的儲氣調峰、基礎設施、運輸物流、服務方案設計、數據化改造提升都決定著未來的格局。
具體到企業,有些定位綜合能源服務,有些走向全產業鏈整合,有些做精主業,有些進入電商,嫁接新的增長動力。還有些通過收購整合,提升規模。(文/張旭東)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