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綜合
  • 新能源裝機成第一大電源 青海積極領跑國家新能源發展

新能源裝機成第一大電源 青海積極領跑國家新能源發展

2019-01-17 10:49:29 青海日報   作者: 王宏霞 孫禹晨  

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被大自然賦予了豐富的能源資源,蘊含著發展水電、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產業的巨大潛能。

作為我國清潔能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青海省委省政府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順應世界能源發展大勢,把握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趨勢,舉全省之力不斷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著力打造清潔能源的輸出大省、產業大省和生態大省,奮力走在國家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前列,積極領跑國家新能源發展。

數據顯示,2017年青海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達84.3%,發電量占比75%,兩項指標均居全國前列乃至世界前列。2018年6月,隨著海南藏族自治州一座百萬千瓦光伏電站并網運行,青海新能源裝機首次超過水電,成為青海第一大電源。

截至2018年11月末,青海省電力裝機容量達到2799.4萬千瓦,其中太陽能、風電裝機分別為961.9萬千瓦和266.9萬千瓦,水電裝機為1191.6萬千瓦,火電裝機為379萬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裝機2420.4萬千瓦,占全省裝機總容量的86.5%。

不僅如此,2017年青海連續7天168小時實現全省100%清潔能源供電,打破了世界紀錄,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2018年青海再接再厲,連續9天216小時百分百依靠可再生能源供電,真正實現了用電“零排放”,由此帶來的“綠電”效應,不僅讓青海為告別化石能源邁出了開創性的步伐,而且也讓青海在探索符合國情的能源轉型道路上邁出重要步伐。

加強產業發展離不開規劃的引領。為此,青海編制了《創建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實施方案》,制定了海西州、海南州兩個基地五年行動計劃和年度實施方案,加快推進能源文明消費、多元供給、科技創新、深化改革、加強合作。與此同時,不斷強化技術創新,打造清潔能源發展的效率優勢,繼率先建成全國首座“百兆瓦太陽能光伏發電實證基地”和青海新能源大數據中心后,青海又建成全國首座、全球第三座并網發電光熱電站和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發電項目,清潔能源多能互補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格爾木、德令哈兩個基地成功入選國家能源局2017年光伏發電領跑基地名單。

2018年2月,青海建設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正式獲批。省委省政府以創建全國清潔能源示范省為牽引,穩步推進海南、海西兩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建設,力爭將海南藏族自治州建成全國首個“千萬千瓦級”光伏發電基地,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成全國最大光熱發電基地,并打造全國調蓄能力最強的黃河上游水電基地。

基于廣泛互聯的大電網以及黃河上游梯級電站充足的調峰能力,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積極貫徹落實國家能源戰略,主動加強與東部電力輸入省份溝通協作,通過電力交易市場優化資源配置,促進青海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在更大區域范圍消納。

2016年3月,青海富余光伏電量首次輸送華東0.98億千瓦時;通過跨省跨區電量交易,2017年青海向我國中東部地區輸送清潔能源電力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4%,實現新能源消納由以省內市場為主向省外市場拓展的轉變。2018年,青海清潔能源消納水平再創新高,截至11月底,青海電網累計外送清潔能源電量93.0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2.4%。其中,外送新能源電量31.22億千瓦時,水電電量61.8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112.1%和209%。

2018年11月7日,國內乃至世界第一條專為清潔能源外送而建設的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正式擂響戰鼓。依托這一外送通道,青海將實現遠距離輸送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的技術突破,標志著青海電網正式步入“特高壓時代”;工程建成后將促進青海乃至整個西北地區新能源與西南水電實現更大范圍內的水火互濟、風光互補。

青海是中國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地,也是生態保護的重點區域。為呵護這里的藍天碧水,自2015年4月起,省委省政府積極響應國家電網公司“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的電能替代號召,重點在青海湖、三江源等“兩域三市四縣”推動電能替代向商業熱泵、餐飲電炊、家庭電氣化、農業配套等領域拓展。

眼下在青海省的三江源頭地區,昔日燒煤、燒牛糞、燒柴的冬季取暖模式正逐漸被使用電能所替代。據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青海已實施清潔取暖在內的電能替代項目1283個,完成替代電量73億千瓦時,減少燃煤消耗89.67萬噸,二氧化碳減排242萬噸。

2018年6月16日,和煦的陽光照在海東市平安區石灰窯回族鄉上唐隆臺村的養殖大棚上,牛棚里成群結隊的黑牦牛正懶洋洋地享受著陽光的滋養。當飼養人員拿著粉料走向牛群時,牦牛們瞬間“滿血復活”。“經過電網改造升級,我們公司的粉料工作更有保障了,不用再擔心出現跳閘或保險燒斷的情況,我們要開足馬力喂養,爭取在銷售時節多出欄。”說到農網改造帶來的便利,平安子諾肉牛養殖公司負責人馬生虎贊不絕口。

同年10月12日,地處三江源頭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再傳喜訊,由國家電網公司投資3200萬元建設的瑪多4.4兆瓦村級扶貧電站成功并網發電。作為國內海拔最高的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并網后年發電量將達680萬千瓦時,惠及當地11個貧困村的628戶、1686名貧困人口。

“十三五”期間,青海計劃建成扶貧光伏裝機78.95萬千瓦,覆蓋39個貧困縣、1761個貧困村、78450戶貧困戶;改造42個縣農村電網,力爭到2020年全省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88%。

如何利用好資源稟賦,拉動清潔能源的生產和消費?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形成規模優勢;加快外送通道建設,這不僅是青海給出的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有力答案,也是青海主動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推進能源綠色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

根據相關規劃,青海計劃在2020年建成黃河上游梯級水電站14座,裝機規模152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占比達到90%,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達到80%;創建能源領域國家實驗室,初步形成太陽能技術創新體系;打造國家級太陽能裝備制造基地,組建上下游企業發展產業聯盟,形成光伏應用與制造一體化發展模式。

此外,“十四五”期間,青海還將建成“海西格爾木—華東地區±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外送綠色電量620億千瓦時。力爭到2025年,清潔能源生產能力、消費比重進一步提升,全面建成全國首個清潔能源示范省。

在發展綠色能源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共識的今天,青海在推動國家新能源產業基地建設領域所取得的重要進展,讓人們更增添了一往無前的信心和決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以新能源產業為代表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青海樣本”必將釋放更大活力,贏得更大作為。(馬新)

記者快評

清潔能源,為創新驅動發展“賦能”

世界經濟的每一次重大轉型,都與能源變革息息相關。進入21世紀以來,以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為主的新能源發展勢頭強勁,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開發利用方式面臨挑戰,一場歷史性的能源變革正在全球范圍內孕育。

“能源轉型是社會化的系統工程,其根本任務是構建清潔、低碳的新型能源體系,根本途徑是再電氣化。”2017年,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舒印彪在公司年中工作會上提出的再電氣化,從生產環節看,體現為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從消費環節看,則體現為電能對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

隨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及能源變革行動不斷推進,清潔能源已成為全世界綠色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而相關研究表明,90%以上的清潔能源必須轉化為電才能得以應用。因此,電能是清潔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形式。

青海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接續地。在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和省委省政府生態保護優先戰略的指引下,青海的經濟結構正發生著可喜變化,初步走出了一條具有青海特色的綠色發展道路。尤其是2017年、2018年“青洽會”期間,青海在全國率先進行了“綠電7日”和“綠電9日”實踐,為告別化石能源邁出了開創性的步伐。

當今的現代科技全面、系統、深入的發展正在將人類文明推進到生態文明的新時代。能源正在由化石資源為主轉向以太陽能、風能和水能為主,分布式能源概念將重構能源基礎設施,電動汽車將取代燃油汽車;在這個生態文明新時代,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系統、能夠生產綠色有機的生態產品、能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區域,將成為具有巨大競爭力的區域。因此在新的時代,青海許多特有條件開始凸顯自身獨特的經濟比較優勢。

清潔能源是人類利用能源的發展方向。實踐證明,在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的今天,盡快實現由過去單純依靠大規模投資、大規模資源低效率消耗并造成大規模環境破壞維持增長,轉為主要依靠科技創新等創新驅動發展,已成為改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和途徑。相信,通過發揮具有自身比較優勢的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讓它們為創新驅動發展“賦能”,青海一定會闖出一條經濟落后、生態脆弱的少數民族地區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馬新)

一線故事

探班清潔能源“高速公路”始發站

數九寒冬,朔風凜冽。而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塔拉灘上的海南750千伏變電站內,卻是另一番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頂著零下15攝氏度的嚴寒,上百名電網建設者或綁扎鋼筋,或制作模板,高高挺立的混凝土泵站前人歡馬叫,青海首條特高壓輸電工程相關配套工程基礎澆筑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海南750千伏變電站工程是±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建成該工程可為±800千伏換流站提供充足的負荷保證。”海南750千伏變電站工程業主項目部副經理張萬祥介紹說,受當地環境氣候影響,工程有效施工期短,為了確保特高壓工程按期投運,海南750千伏變電站按照特高壓換流站建設里程碑計劃倒排工期,組織開展冬季施工。

走進變電站,一個白色的“箱子”首先映入眼簾。“可別小看了這個觀測站,它發揮的作用可不小呢!”張萬祥說。原來,這是當地氣象部門為工程專設的氣象觀測站,站內共安裝了3個溫度測量儀和1個風速測量儀,可以實時測量24小時內的溫度和風速變化,助力工程安全施工。

在略顯空曠的施工場地內,一個個軍綠色的帳篷在雪野的襯托下格外顯眼,這是施工人員為澆筑好的基礎專門搭建的暖棚。走進一間暖棚內,只見幾個不銹鋼方墩樣式的電烘箱井然有序排布在基礎周邊,施工人員張育誠正在棚內測量并記錄溫度。他說:“冬季施工保證混凝土質量,控溫是關鍵。棚內溫度須控制在15攝氏度以上,低于這個溫度混凝土入模溫度控制難度會變大。”

據了解,在海南750千伏變電站長約800米、寬約450米的站區內,這樣的暖棚共有16個。負荷允許條件下的暖棚內使用電烘箱進行加溫,部分暖棚使用無煙煤進行加溫。施工人員分組,每隔2個小時進行一次測溫巡視和控溫調整。

自2018年11月7日青海-河南±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動員大會至今,海南750千伏變電站的主變油池、高抗油池、繼電器小室、330千伏構架基礎墊層澆筑已完成100%;330千伏構架基礎澆筑以及330千伏繼電器室柱基鋼筋綁扎等項工作有序推進。

“在我們這個‘智慧工地’,只需要一臺手機和一個APP,就能精準把握現場人力資源動態。”據青海-河南±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輸電線路(青海段)業主項目部副經理趙國仲介紹,為加強工程精益管理,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大力推行大數據分析應用,并探索應用智能管控系統對作業人員、著裝規范、行為規范、作業環境、工程驗收等環節進行智能分析并發布指令,力求做到“智能識別,現場識別及后臺識別”。

目前,除全力組織推進海南750千伏變電站工程冬季施工,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還配合“青海-河南”特高壓工程,在西寧建設完工了國內首座±800千伏換流變現場組裝廠房和我國凈空最高的高海拔高壓試驗大廳,廠房與高壓試驗大廳連為一體,共同組成換流變組裝與試驗基地,為后續工程換流變設備組裝和電氣設備試驗做好了充分準備。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新能源裝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