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流經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劉家村的新安江江水清澈,水鳥嬉戲。
“以前汛期水面上漂浮著垃圾,現在垃圾明顯少了。”劉家村村民說,新安江水更清了。
劉家村所在的這段水域,處于浙江淳安縣和安徽歙縣的交界處,水環境的改變得益于浙皖共同開展的一系列聯合整治行動。這個曾經容易被忽略的環保盲點,已經成為長三角區域環境聯合整治的亮點。
近年來,依托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跨區域聯合執法、建立全方位區域環保合作機制等措施,浙江省積極參與長三角區域環境聯合整治工作,區域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改善長三角生態環境,橫向生態補償機制成了妙招。以水為媒,前不久,浙江、安徽兩省簽署了第三輪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兩省按照水質目標要求更高、補償方式更加多元等原則,共同設立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資金,確保水環境質量穩定并持續改善。
跨區域聯合執法,已經成為長三角區域環境聯合整治中的常態。2018年8月9日,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環保局與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環保局一起出動,聯合調查一起一般工業邊角料跨界傾倒問題。
不逃避、不推諉,出了問題共同承擔、共同負責。為了更好實現跨界執法,浙江牽頭召開了長三角區域大氣和水污染防治互督互學浙江現場會,交流污染治理和執法工作經驗。
同藍一片天,共護一江水。從方案編制到標準制定,從基礎設施建設到信用體系建設,長三角三省一市已建立起全方位區域環保合作機制,不再“各自為戰”。滬蘇浙皖共同編制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深化治理實施方案,共同簽署《長三角區域環境保護領域實施信用聯合獎懲合作備忘錄》;浙滬共同推進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二期建設。
“今年,合作將進一步深化,我們將推動三省一市應急資源數據庫共享,研究形成三省一市環境應急物資和救援隊伍跨區域調動、有償使用的工作機制,加強長三角環境科研合作交流。”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