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三農”領域有不少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電網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電力供應是基本的公共服務,加快農村電網發展,提升普遍服務能力,全面推進鄉村電氣化,是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扶持農村農業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對振興鄉村、發展鄉村具有重要意義。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唐山供電公司變電運維室副主任李征帶來了關于加快農網發展,服務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建議。
李征表示,國家電網公司始終高度重視農村電網發展,先后開展了擴大內需農網工程、無電地區電力建設、新增中西部農網工程和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等農網專項工程,全力服務“三農”工作和鄉村經濟社會發展。2013-2018年,累計完成農網建設投資7886億元,大幅提升了農村電網供電能力和服務質量。特別是“十三五”前兩年,投資1424億元,打贏農網改造升級“兩年攻堅戰”,惠及1.6億農村人口和1.4億畝農田,涉及貧困人口2903萬人,顯著改善了“三農”用電條件。
振興鄉村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2018年,國家電網編制完成鄉村電網發展規劃(2018-2025年),計劃投資超過1萬億元。其中2018-2020年4600億元,用于“三區兩州”深度貧困地區和381個國家貧困縣電網升級改造的投資就達900多億元,約占20%。
眾所周知,農網工程投資規模大、運維成本高、經濟效益低,特別是中西部、邊遠地區農網投入產出水平遠低于東部地區,具有明顯的普遍服務特性,對社會資本不具有吸引力。隨著“煤改電”的推廣和農村家用電器的普及,北方農村現有電網容量配置不足的問題更加凸顯。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東中部地區用電需求增長強勁,季節性供電緊張問題依然存在,農網發展相對落后,急需“擴容升級”;西部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邊遠地區農網發展歷史欠賬多、落后尤為突出,供電能力和質量有待持續提升。
此外,盡管近年來農網建設投入大、速度快,但農網建設歷史欠賬太多,仍然跟不上農村發展的需要。而且,隨著農民生產生活方式改善升級和農業現代化、農村電氣化發展,對農網供電能力和服務質量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因此,李征建議:
1.保障資金投入。對深度貧困地區和邊遠地區農網建設改造,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力度,參照西藏農網工程現行補貼政策,給予80%中央資本金支持,并予以足額安排。對中東部地區,安排專項資金對2000年前后農網改造的設備進行統一升級。
2.給予政策支持。對農網建設改造投資實行長期低息貸款或政府貼息,在電價政策制定上充分考慮農網投資的公益屬性,妥善解決農網建設改造的后續投資還貸問題;對電價承受能力差的中西部偏遠地區給予稅收優惠和運營補貼;對國家電網內部“東西幫扶”,在輸配電價核價、稅收減免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3.建立長效機制。一是統籌規劃長效機制,將各地農網規劃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城鎮化、扶貧搬遷等政策統籌實施,避免電網先行建設后出現有網無荷的局面,減少資金資源浪費;二是普遍服務長效機制,確立服務標準、資金來源和補償辦法;三是能源轉型長效機制,在國家層面推進鄉村電氣化工程,優先在網架結構好、供電能力有保障、用戶承受力較強的地區推進“煤改電”“油改電”,加快農村用能轉型升級,從“有電用”向“用好電”轉變。
4.合理建設標準。當前各地能源主管部門普遍將國家確定的農網規劃平均指標作為最低保障目標,造成貧困地區建設標準反而高于非貧困地區,超出實際需求,帶來投資浪費。因此,應根據各地實際需求和承受能力,合理確定農網建設標準,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確保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