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中國也不足以消化2019年進入液化天然氣市場的額外供應,液化天然氣價格可能會下跌。雖然中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在2019年開始飆升,但它不太可能與2018年的41%增長相匹配。根據2月23日公布的海關數據,1月份中國液化天然氣進口量為658萬噸,創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27.8%。
但隨著北方冬季結束,隨著大部分液化天然氣來自于煤制天然氣轉換項目,液化天然氣進口量的大幅上升趨勢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內放松。今年冬天,約300萬中國家庭正在從煤炭加熱轉向天然氣,這增加了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然而,在冬季供暖期于3月15日結束后,這一需求急劇下降。咨詢公司WoodMackenzie的主管NicholasBrowne本周在新加坡舉行的LNGgc亞洲會議上表示,中國可能會在2019年將其液化天然氣需求增加約800萬噸,雖然此次活動的其他分析師對中國天然氣需求增加的前景持樂觀態度,但沒有人預測2018年的的漲幅將會重演。
液化天然氣市場的問題在于,2019年可能會有超過3000萬噸的額外液化天然氣供應。Poten&Partners商業情報主管JasonFeer在亞洲會議上表示,預計2019年全球天然氣新增供應量為3300萬噸,但需求量僅為1600萬噸。另外,WoodMackenzie的Browne表示,今年和明年將新增約70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這是由于八家新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工廠以及包括新的美國項目已經開始。
長期好,短期壞雖然未來幾年的需求前景表明新的液化天然氣額外供應量最終將被消化,但2019年或2020年天然氣市場供應過剩。印度和其他新興買家有可能需要更多的天然氣,但大買家日本和韓國的需求前景更為溫和。日本核電發電量的增加可能會導致液化天然氣進口量下降,盡管它將在幾年內保持其作為最大買家的地位。另一方面,韓國的能源政策現在嚴重傾向于可再生能源,而且該國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需求萎靡不振。總體而言,亞洲似乎不太可能吸收今年進入市場的所有新增的液化天然氣供應量。
如果天然氣價格進一步走軟,可能會提振需求,但主要進口商想要購買的額外數量也有限,特別是在冬季和夏季高峰之間的需求疲軟時期。亞洲液化天然氣的現貨價格已下跌至每百萬英熱單位6.20美元(mmBtu),為17個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較2018年6月份的高點11.60美元下跌47%。如果低價不能刺激亞洲需求大幅上升,那么天然氣很可能必須轉移到歐洲,尤其是來自卡塔爾和美國。
在歐洲,如果價格合適,液化天然氣可以取代俄羅斯的管道天然氣,并且價格可能會變得足夠低。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預計2019年將向歐洲提供相當于每百萬英熱單位6.40美元的管道天然氣。這意味著美國和卡塔爾可能將液化天然氣運往歐洲和亞洲,特別是當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選擇不參與價格競爭而放棄市場份額的時候,而液化天然氣供應過剩只會是一種暫時現象。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