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是中國高度重視的清潔能源,天然氣供應鏈安全是中國低碳經濟轉型的保障。中國的環境危機促使中國能源企業加大天然氣的跨國投資,從而促進“一帶一路”天然氣供應鏈的全面升級。澳大利亞是世界天然氣出口大國,近年來中澳兩國天然氣貿易快速增長。天然氣有望成為中澳經貿關系的新支柱,有助于推動“亞太能源走廊”的建設。
隨著化石燃料的枯竭和環境污染的日益加劇,開發清潔、高效、可再生的能源是中國綠色發展的迫切任務。2016年9月,中國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頁巖氣發展規劃(2016-2020年)》,標志著中國替代能源戰略的正式啟動。如今,“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能源出口國與能源消費國之間的橋梁,其新的時代使命是構建全球能源貿易走廊。澳大利亞擁有南太平洋地區最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希望將其在南太平洋地區的能源資源轉化為戰略資源。中國應把握全球能源勘探開發的發展趨勢,適時調整對大洋洲地區的天然氣投資政策,探索中國與澳大利亞天然氣合作的新路徑。
“一帶一路”天然氣供應鏈的基本特征
天然氣是當前被廣泛認可和使用的清潔能源,已占全球能源消耗總量的1/4。天然氣消費在中東和亞洲地區日益普及,且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雖然天然氣在亞洲能源結構中所占份額相對較小,但出于對環保壓力和替代性能源的考量,各國政府對天然氣的進口需求不斷增加。2017年,中國的天然氣進口量為6857萬噸,較2014年增長60%。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取得積極成果,維護國際天然氣供應鏈安全成為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轉型、碳減排承諾履約的保障。當前,“一帶一路”天然氣供應鏈具有以下四大特征。
一、天然氣供應國
從亞洲向全球擴展傳統的天然氣供應國包括卡塔爾、土庫曼斯坦等亞洲國家。然而,隨著天然氣開采技術和裝備的發展,天然氣生產與出口國逐漸呈現出“遍地開花”的態勢。俄羅斯、美國、莫桑比克等國都成為新的天然氣生產大國。例如,美國研發出新的天然氣開采方法,包括水平鉆探技術和水力壓裂法,極大地推動了美國非常規原油和頁巖氣生產的快速增長;2018年,俄羅斯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開始向中國運送天然氣,使得北極能源開發正式步入商業化。
二、海運液化天然氣成為中國重要的天然氣進口方式
2017年,液化天然氣僅占亞洲能源總消費的10%,但預計亞洲的液化天然氣需求將在未來幾年里大幅增長。例如,日本是液化天然氣進口大國,自2011年3月福島核事故以來,日本采用燃氣發電來取代核電;韓國、印度也主要依靠液化天然氣來滿足國內對天然氣的需求。2018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氣進口國。然而,許多天然氣產區距離中國較遠,這使得通過管道運輸大量天然氣變得過于昂貴或不切實際,而海運液化天然氣是中國進口天然氣的可行選擇。
三、天然氣出口國不斷提升
液化天然氣產能為應對天然氣需求增加,自本世紀初以來,全球液化天然氣的產能持續上升。卡塔爾是目前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在2011年完成液化產能擴容后,其產量的三分之一被用于出口。澳大利亞是第二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占全球液化天然氣出口的20%。如果澳大利亞的LNG(Liquefied Natural Gas)項目能夠按計劃竣工,預計到2019年將實現每年8500萬噸的產能,屆時澳大利亞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生產國。
四、中國的天然氣供應鏈安全受制于地緣政治
由于能源生產、運輸和消費在地理空間上的非均衡分布,導致中國遠洋進口天然氣面臨較大的安全隱患。中國當前的天然氣進口國主要來自中東和中亞,敘利亞戰爭、美俄對峙、也門危機、伊核危機等地區性政治沖突直接影響中國天然氣運輸通道的安全。尤其是從卡塔爾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受到海運成本上漲、航道擁堵、海盜襲擊、地區沖突的影響,安全風險急劇攀升。
反觀大洋洲,不僅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國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南太平洋水道也是連接亞歐美三大能源消費市場的便捷通道,具有更好的運輸安全性,因此其必將成為一條新的國際能源走廊。綜合而言,當前“一帶一路”天然氣供應鏈格局發生了明顯變化,發端于俄羅斯、美國和澳大利亞的貿易流已然形成。未來10年,全球液化天然氣供應將大幅增加,這不僅反映了能源生產的技術進步,也反映了全球天然氣需求的迅速增長,尤其是亞洲國家快速增長的清潔能源需求。預計到2020年末,全球天然氣需求將增長近15%,而中國的需求將翻一番。亞洲需求的實際和預期增長,尤其是來自中國的需求,反映出中國旨在減少煤炭發電和降低碳排放的決心。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對澳大利亞天然氣投資的發展方向
澳大利亞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基于兩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互補性。澳大利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向中國出口鐵礦石、煤和液化天然氣,而中國將其制成品出口到澳大利亞。近年來,隨著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其對清潔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澳大利亞天然氣探明儲量約11.1萬億立方米,居亞太地區之首,其中,約82%的天然氣資源集中在西澳大利亞州海域和澳大利亞北部地區。2017年,澳大利亞的天然氣行業產值約為3000億美元,占其GDP的2%。由于澳大利亞四面環海,其所有的天然氣出口都采取海運液化天然氣的模式。2016~2017年,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出口創匯237億美元,占澳大利亞出口總貨物量的11%。預計2020~2021年,液化天然氣出口將為澳大利亞帶來440億美元的收入,屆時天然氣在澳大利亞出口總貨物量的比重將上升為20%。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背景下,中國選擇澳大利亞作為海外天然氣供應鏈的新支點主要源于以下四個方面。
一、中國與澳大利亞的能源合作取得了新進展
預計至2019年,澳大利亞將取代卡塔爾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液化天然氣將取代焦炭成為澳大利亞第二大出口商品。目前,中國是澳大利亞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也是其液化天然氣出口的第二大目的國。僅在2018年上半年,來自澳大利亞的液化天然氣就占中國LNG進口總量的一半。因此,在澳大利亞投資,采用合理的價格購買天然氣資源,是解決中國能源替代困局的最佳途徑。在中澳自貿協定的支持下,中國能源企業在油氣領域尋求與澳大利亞的合作,為中國與澳大利亞的能源貿易奠定了基礎。2017年12月,澳大利亞最大煤層氣生產商箭頭能源公司(Arrow Energy Company)宣布啟動蘇拉特(Surat)盆地億噸天然氣田開發項目,該天然氣田是澳大利亞西北部最大的未開采氣田之一,天然氣儲量約為1416億立方米,而中石油擁有箭頭能源公司一半的股份,這意味著大量天然氣資源將有望進入中國市場。
二、中國獲得了進入澳大利亞能源工業中上游的機會
首先,中國油氣企業能夠參與澳大利亞天然氣田的勘探開發,參考和借鑒澳大利亞的天然氣鉆井技術和工程模式。其次,中國在參建昆士蘭柯蒂斯液化天然氣項目(Queensland Curtis LNG Project,QCLNG)的過程中,借鑒合作伙伴先進的模塊化建設和項目管理經驗,為中國企業單獨投標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開發項目奠定技術基礎。第三,中國造船企業可以借鑒日本對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造船技術,學習掌握南太平洋航道的相關知識,從而為中國船隊運輸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奠定設備與知識基礎,實現“國氣國運”戰略。
三、澳大利亞為實現多元化能源出口將更依賴中國市場
澳大利亞政府把液化天然氣的生產和出口作為國家戰略,而能源消費穩定增加、購買力與投資能力雄厚的中國是澳大利亞最佳的合作伙伴。因此,澳大利亞邀請中國參與QCLNG等天然氣開發項目,將有助于澳大利亞實現其戰略目標。一方面,澳大利亞加強與中國的合作,能夠有效應對相對低廉的美國頁巖氣的競爭壓力,為澳大利亞維持和擴大在中國能源市場的份額創造機會。另一方面,澳大利亞的天然氣開發,吸引了來自英國、美國、日本和中國的油氣行業巨頭的投資,有助于推動澳大利亞西北地區和中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四、中國的天然氣供應鏈安全需要加強與澳大利亞天然氣行業巨頭的合作
目前,中石化、中海油等企業已紛紛參與開發澳大利亞天然氣項目。中海油獲得柯蒂斯天然氣項目25%的上游資產,以及天然氣液化廠第一條生產線50%的權益,成為該項目第二大利益相關方,能夠獲得860萬噸/年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合同期為20年。2012年,中石化出資28.65億美元購買澳大利亞第二大天然氣項目——太平洋液化天然氣項目(Australia-Pacific LNG Project)公司25%的股份,簽署了850億美元合同用于購買330萬噸LNG,并最終累計增加到760萬噸/年,合同期為20年。
中國對澳大利亞天然氣投資所面臨的風險
中國與澳大利亞的天然氣合作依賴于企業投資、穩定的雙邊政治關系和合理的價格體系,這就要求中國企業理性分析投資風險,使相關項目成為未來中澳能源合作的成功典范。
一、全球天然氣產業鏈的雙向競爭風險
從供給方來看,美國、卡塔爾、俄羅斯是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出口方的競爭對手。美國憑借先進的頁巖氣開采技術,不僅減少了從海灣國家的天然氣進口量,而且轉變為液化天然氣的出口國。這也促使卡塔爾等海灣國家調整出口市場定位,將重心轉向亞洲市場。俄羅斯正在提升其北極液化天然氣產能,并與中國簽訂長期的訂購合同。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將出現供過于求的趨勢。從需求方來看,印度和日本是中國液化天然氣需求端的競爭對手。日本是澳大利亞QCLNG項目的第一大天然氣出口國和運輸承包商,當前澳大利亞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大都依賴日本的運輸船隊。日本能源外交的核心之一,即是控制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的中上游產業鏈。
二、澳大利亞天然氣的價格競爭風險
國際油價上漲將削弱澳大利亞天然氣的競爭優勢。目前,亞洲市場至今沒有適當的LNG現貨基準,期貨合同大多與日本海關清關原油價(JCC)掛鉤。因此,澳大利亞液化天然氣出口的定價也與JCC掛鉤。相對于北海布倫特等原油交易中心而言,日本期貨原油合同存在價格滯后性,因此澳大利亞對中日韓等國出口的LNG價格明顯高于國際平均價格。由于天然氣開采成本高,LNG出口政策多變,導致澳大利亞天然氣在價格上缺乏競爭力。
三、澳大利亞國內“氣荒”引發的天然氣出口政策變動
風險澳大利亞國內的經濟生態決定其對外能源合作的成敗。對于澳大利亞這種資源出口型的國家而言,天然氣出口政策與國內選舉密切相關。雖然澳大利亞政府出口天然氣的收入會通過轉移支付或稅收變化傳遞給家庭,但液化天然氣出口量的增加造成國內供給量的相對下降,從而抬高了澳大利亞國內天然氣價格,這又實際抵消了大部分民眾相對增長的財富。換言之,由于液化天然氣產業屬于高度資本密集型,無需大量勞動力。雖然天然氣行業成為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柱,但其惠及的民眾相對較少,澳大利亞非天然氣行業的民眾比身處天然氣行業的家庭需要承擔更多的國內天然氣漲價壓力,從而形成反對澳大利亞天然氣出口政策的輿論基礎,直接影響澳大利亞的政黨政治生態環境。例如,2017年末,澳大利亞南部地區出現大面積的天然氣短缺,民眾將矛頭指向澳大利亞的天然氣出口政策。為了緩解國內能源危機,2018年7月,澳大利亞政府提高了液化天然氣出口單價,降低了液化天然氣的出口量以滿足國內需求。
結 語
在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下,亞洲能源需求的規模和構成已發生巨大變化。在未來十年,以中日韓為核心的亞太液化天然氣市場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市場,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液化天然氣出口國之間的競爭將更為激烈。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改變,直接影響澳大利亞資源出口政策的調整。翻開國際經濟地理的圖景,可以明確發現:澳大利亞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將融入有中國參與的東亞一體化。在此圖景下回望五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的實踐,通過天然氣合作促進南太平洋通道的航運量,從而進一步改善南太平洋通道和航道沿岸區域的經濟吸引力,以中澳天然氣貿易為核心的亞太能源走廊建設,將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延伸。可以預見,能源合作將成為促進澳大利亞全面參與“一帶一路”的推進器。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