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的目標是“管住中間,放開兩頭”,即政府僅監管自然壟斷的管網輸配氣價格,將氣源和銷售價格兩頭放開。隨著改革的有序推進,供氣方與用戶進行交易的場所———天然氣市場的構建迫在眉睫。作為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中的重要能源品種,天然氣批發市場服從大宗商品交易的一般規律。
我國大宗商品現貨和期貨市場普遍采用標準倉單交割(交收)制,即在指定倉庫內進行交割。而天然氣因其能量密度低,儲運成本占貨值的比例高和依賴輸配氣管網等特點,需要在特定地點或地域的輸氣管網設施內實現集中交易和交割,這樣的管網設施稱為天然氣交易樞紐(tradinghub)。交易樞紐內的天然氣氣質一致,且可無成本地自由流動,因此可以通過自由競爭形成樞紐價格,實現“氣-氣競爭”的市場定價機制。
影響全球天然氣市場的交易樞紐包括美國亨利港(HenryHub,簡寫為HH),英國國家平衡點(NationalBalancingPoint,簡寫為NBP)和荷蘭TTP(TitleTransferFacility)等。
我國地域廣闊,天然氣區域市場表現出明顯的多元化和差異性特征,造成整體市場的不均衡和低效。2017年冬季局部地區出現的嚴重氣荒,就是這一問題的集中表現,因此迫切需要推動區域市場的發展和全國市場的一體化。交易樞紐是區域市場的交易和定價中心,樞紐價格之間的關聯和互動,將全國市場連通起來。構建和發展天然氣交易樞紐具有以下意義:天然氣市場化改革的需要,形成亞洲基準價格的需要,提高天然氣流通效率,提升其在一次能源中占比的需要,保證天然氣供應安全和管理天然氣價格風險的需要。建立交易樞紐的前置條件包括較發達的管網及儲氣基礎設施;強制實施第三方準入,或徹底打破縱向一體化,實現管網獨立;放開天然氣價格,僅對管網輸配氣費率進行監管。
我國天然氣市場改革始于2014年6月13日中央財經工作小組第六次會議提出的能源革命戰略思想,中共中央國務院2015年10月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和2017年5月印發的《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價格改革和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思路和主要任務等。已推行的改革措施包括:制定《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推動管網設施建設;頒布《油氣管網設施公平開放監管辦法(試行)》,要求天然氣管道、LNG接收站、LNG液化設施和儲氣設施向第三方公平開放;放開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和LNG價格,管輸天然氣實行基準門站價格管理,上浮20%、下浮不限,價格更為靈活。并推動跨省和省內兩級管道的財務獨立核算和管輸價格形成機制建設,逐步實現“管住中間,放開兩頭”。
綜上認為,我國已基本具備建立天然氣交易樞紐的條件。我國已建成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和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集中組織和撮合天然氣現貨交易,目前還沒有法定從事天然氣期貨交易的交易所,交易樞紐的規劃和建設相對滯后。一方面,制約了交易中心的發展,以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為例,目前基于非常分散的交割地來組織交易,同一個交割地的供氣方和用戶數量有限,流動性不足,難以形成反映當地供需關系的區域價格,更難以形成具有亞洲或全球影響力的基準價格。而交易樞紐可以集中交易和交割量,增加供給側和需求側市場主體的數量,避免價格操縱或流動性枯竭。另一方面,基于交易樞紐才能建立起可靠的交易和交割規則,透明的定價機制,以及種類豐富的交易和套利工具等。
天然氣交易樞紐主要有兩種類型:實體交易樞紐和虛擬交易樞紐。本文將通過對比,探討這兩類交易樞紐各自的特點和在我國的適用性。
1基本概念
實體交易樞紐是指位于具體地點的天然氣定價和交割設施,包括輸氣管網及儲氣庫、LNG接收站等配套設施。實體交易樞紐發源并廣泛應用于美國。歐洲早期也建立了一些實體交易樞紐,但發展較為緩慢。1992年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發布636號令,強制管道公司退出銷售業務,原本由管道公司負責的交易、交割、平衡、倉儲等業務需要新的主體來運營,大量實體交易樞紐應運而生。
早期的實體交易樞紐選擇建在多條管道的交匯點上,后來一些管道公司轉變經營方式,將整條管道或一段管道建成實體交易樞紐,樞紐內運輸費率保持一致,排除了地點對氣價的影響。HenryHub建于1988年,是美國現存最早的天然氣交易樞紐,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臨近墨西哥灣產區,連接9條州際管道和4條州內管道,運能大,連通美國中西部、東南部、東北部和墨西哥灣沿岸等市場,鄰近大容量儲氣設施并連接多個LNG終端。1990年,NYMEX推出全球首個天然氣期貨合約HenryHubNaturalGas,以HenryHub作為實物交割地。得益于地理和先發優勢,HenryHub已經發展成為全球天然氣基準樞紐。1992年之前,美國能源信息署(Energy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簡寫為EIA)認定的交易樞紐只有5個,到1998年增長至38個。
近些年交易樞紐的變化非???,新建、并購、關閉、更改運營模式等情況頻繁發生,過去留存下來的交易樞紐只剩下7個,交易樞紐的認定標準也越來越多元,因此美國能源信息署已不再對交易樞紐進行明確劃分和數據統計,而是重點關注27個交易樞紐,并與洲際交易所(IntercontinentalExchange,簡寫為ICE)合作提供8個樞紐的交易數據供市場參考。
各資訊提供商和交易平臺根據交易量自行選擇交易樞紐提供數據或組織交易,其中普氏能源提供基于109個交易樞紐的日交易數據和29個交易樞紐的競價周交易數據,天然氣情報基于153個交易樞紐的日交易數據和65個交易樞紐的競價周交易數據。HenryHub作為基準樞紐,產生基準價格;其他樞紐以其與HenryHub之間的價差(升貼水)來定價,即基差價格。
虛擬交易樞紐是人為劃出的一定地域及該地域范圍內的天然氣管網和儲氣庫、LNG接收站等配套設施,設施內部的天然氣氣質一致,氣壓一致,氣價一致,與具體所處位置無關,因此也可以實現天然氣的集中定價和交割。英國于1996年開創了虛擬交易樞紐,將國土范圍內的整個輸氣管網NTS(nationaltransmissionsystem)劃定為國家平衡點,輸氣費用采用“入氣口+出氣口”的定價機制,由入氣口和出氣口的兩部分費用相加而來,與途徑路徑無關。“入氣口+出氣口”的定價機制考慮了不同入氣口和出氣口的運輸成本差異,盡量避免托運人之間出現交叉補貼,與同網同價的定價機制有本質區別。國家平衡點內的天然氣價格已包含入氣口的費用,未包含出氣口的費用。在國家平衡點的基礎上,英國建立起了統一、高效的天然氣批發市場。
2011年歐盟將英國國家平衡點的成功經驗在歐洲范圍內推廣,建立了荷蘭TTF、比利時ZTP、德國NCG、法國PEGs、意大利PSV、奧地利VTP等多個虛擬交易樞紐,其中NBP和TTF在用戶數量、交易品種、交易量和交易交割比(churnrate,交易量除以交割量,反映市場的流動性)等方面實現全球領先,已經發展為成熟度高、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基準樞紐。通過各交易樞紐價格之間的相關性和互動性,歐洲原本分割孤立的多個天然氣市場被統一起來,實現了整個歐洲范圍內的資源互補和調度。
目前我國天然氣的定價和交割都很分散,主要沿用已有城市門站、管道交叉站點和LNG接收站等位置和設施,隨著交易量的不斷集中,部分交割點未來可能發展為物理交易樞紐。目前還未出現虛擬交易樞紐的雛形。
2兩類交易樞紐的管網設施對比
2.1管網設施的物理結構
實體交易樞紐的管網設施雖然僅涵蓋管道交叉點或一段管道,但由于它的運營和交易都基于整個輸氣管網,因此需要對所在的輸氣管網進行研究(表1)。輸氣管網內,很多閥門將管道分割為小段,每段內的氣壓各不相同,通過每段管道兩端的壓差實現天然氣的運輸,因此天然氣在管道內具有明確的流向和輸送路徑。輸氣管道之間交叉點較少,輸氣管網整體呈線狀分布(圖1)。
虛擬交易樞紐覆蓋的設施是整片管網,且具有排他性,即在管網所在的地理范圍內不能建設其他獨立的輸氣管網(表1)。整片管網是貫通的,各處氣壓一致(平衡),平衡氣壓在安全范圍內浮動。當某一入氣口的氣壓高于平衡氣壓時,天然氣進入管網;某一出氣口的氣壓低于平衡氣壓時,天然氣流出管網。整個管網每天的入氣量和出氣量保持基本一致,從而維持管網的平衡狀態。管網內的天然氣混合在一起,無法區分,也無明確的流向。輸氣管網密度較高,呈網狀分布(圖2)。
選擇在管道的交叉點或一段管道上建立實體交易樞紐,是最簡單、直接和傳統的辦法。天然氣在樞紐之間流動時,運費依賴于路徑的選擇及費率。隨著管道的不斷建設和加密,當輸氣管網呈高密度網狀分布時,制定輸氣價格、選擇最優運輸路徑、避免阻塞發生、交易和定價等都變得非常困難。將所有管道連通起來建立虛擬交易樞紐,一方面方便管輸費定價和計費,并可利用整個管網來平衡壓力,另一方面可以匯聚更大地理范圍內的天然氣交易量和流動性,形成更高效和更有影響力的樞紐價格。虛擬交易樞紐可以以國家為范圍,如NBP包括英國全境;也可以在劃定區域,如TFF只包括荷蘭國土的一部分,并非全境。虛擬交易樞紐的范圍不宜過大,內部的地理環境、輸氣管網和交易市場互相連通且分布均勻,邊界清晰和明確。各虛擬交易樞紐之間有連接線相連,將各自獨立運行的市場連通起來。
天然氣交割一般發生在產地、消費地或流通集散地。產地天然氣管網較密,但多呈輻射狀分布,環網較少,因此適宜發展實體交易樞紐,如HenryHub;流通集散地往往是多條重要長輸管道的交叉點,也多為實體交易樞紐;消費地較容易形成環狀管網。
美國國土面積大,人口少,城市分散,同時天然氣儲量豐富,以自產為主,供應穩定,價格長期保持低位。因此,各用氣量較大的州缺乏建設州內輸氣管道的動力,州際管道直接將天然氣送至城市門站,隨后進入城市配氣管網。因此,美國選擇建立實體交易樞紐。歐洲情況正好相反,人口多,城市分布密集,且各國天然氣自產量很少,嚴重依賴進口,用氣價格較高且供應不穩定,更適合構建虛擬交易樞紐。在歐盟的一體化框架下,各國積極發展虛擬交易樞紐,努力實現氣源多元化,并通過環網將不同氣源連通,以實現保證供應安全和降低氣價的目的。
我國幅員遼闊,天然氣儲藏和生產集中在新疆、陜西、內蒙古、四川等中西部地區,管輸氣三大進口通道中亞線、中俄線和中緬線也分別從西北部、東北部和西南部邊遠地區進入我國,而天然氣市場集中在東南沿海和中部地區,相距較遠,因此長輸管道多呈線狀分布,以單方向輸氣為主,適合建立實體交易樞紐。人口密集、城市集中的地區,管網密度高,并呈網狀分布,適合構建虛擬交易樞紐。東南沿海地區的LNG接收站向第三方開放,實現基礎設施服務與銷售的分離后,也可能發展為實體交易樞紐,中海油正在廣東省做這方面的嘗試。
2.2管網的運營和監管
每個實體交易樞紐及其相連的輸氣管道都是由企業根據市場機會而自發建設的,也由企業自主決策和運營。因存在局部壟斷,實行特許經營和監管定價。由于同時存在多個獨立運營的交易樞紐和管道,樞紐與樞紐之間,管道與管道之間會形成橫向競爭。監管時只需要限定最高價,無需考慮激勵因素,監管難度較小。
虛擬交易樞紐在一定地域內具有排他性,需要政府強行推動才能建立起來。因管網運營商處于完全壟斷地位,實行特許經營和監管定價。監管工作需同時考慮約束和激勵因素,監管難度較大。為減少壟斷勢力,管輸容量的分配、使用和結算等均需由獨立第三方機構來負責。虛擬交易樞紐最好由單一主體來集中運營,德國虛擬交易樞紐NCG由6個公司分別運營,協調難度較大,發展緩慢。
我國天然氣輸氣管網包括跨省管道和省內管道。跨省管道由國家發改委負責審批和監管,主要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石油)、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石化)等建設,2017年我國有跨省管道運輸企業13家,共擁有長輸管道約5.2萬km,中石油約占總里程的93%。省內管道由各省政府負責審批和監管,地方國企、央企和民企等多元主體合資建設,地方國企或央企控股。LNG接收站的投資主體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央企為主,也包括地方國企和私企,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參與投資的項目分別約占我國LNG接收站已投產總接卸能力的43%、30%和18%。地下儲氣庫主要由中石油和中石化等投資建設,2017年中石油約占我國已投產總庫容量的92%。
由此可見,我國天然氣管網設施的集中度較高,監管強度也相應較大。2016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要求運營跨省管道和LNG接收站的相關企業公布管網設施信息,據此制定了《運輸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和《天然氣管道運輸定價成本監審辦法》,并基于企業上一年度的成本信息,重新核定和公布了跨省管道的運輸價格,管輸費實現了獨立核算和獨立計價,管網設施定價機制改革邁出了重要一步。2016年8月頒布的《關于加強地方天然氣輸配價格監管降低企業用氣成本的通知》要求各省全面梳理天然氣各環節價格,減少供氣中間環節,將成本監審作為制定調整輸配價格的重要程序,降低省內管道運輸價格和配氣價格。2016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明確儲氣設施相關價格政策的通知》明確了儲氣服務市場化定價,并鼓勵城市燃氣企業建設儲氣設施。
2.3管輸費定價機制
采用實體交易樞紐的輸氣管網,每條管道需單獨核算管輸費率。先利用成本加成法計算出允許收入,再依據直接固定變動費率制計算出最高費率,實際費率由雙方根據供求情況協商決定。直接固定變動費率制要求固定成本全部通過容量費來回收,可變成本則通過使用費來回收。各家管道公司采用不同的定價法,包括區域定價法、距離定價法和郵票定價法(即同網同價)。區域定價法根據入氣口所在區域和出氣口所在區域及所跨越的區域,決定管輸費費率(各區域費率相加)。距離定價法根據輸送距離確定管輸費費率。郵票定價法不論運輸距離遠近,也不論入氣口和出氣口,按照統一費率征收。還有很多管道公司將這幾種方法組合起來定價。
虛擬交易樞紐的管輸費定價和容量分配機制非常復雜。先利用成本加成法計算出允許收入,再根據當年經營績效對允許收入進行浮動(激勵目的),然后收集需求預測數據并進行計算機管網模擬,還要根據各入氣口和出氣口的長期邊際成本進行費用分配,以確定各入氣口和出氣口的費率,最后組織容量的公平拍賣。整個核算過程涉及到多個理想化數學模型的嵌套,難度陡增,而且必然與現實情況有所偏差。管輸費主要通過固定容量費來回收。
我國跨省管道實行政府定價,以管道運輸企業作為監管對象,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則制定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缡」艿乐饕沼陂L距離輸氣,因此核定單位距離的運輸價格,依據路徑和運輸距離確定輸氣價格;僅西南油氣田周邊管網實行同網同價,輸氣價格與路徑或距離無關。擁有省內管道的省份,制定運輸價格時也均以管道運輸企業作為監管對象,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進行核定,定價機制分為距離定價、同網同價和區域定價三種,天津、江蘇、山東和廣西施行距離定價,浙江、安徽、福建、廣州和江西實行同網同價,北京施行區域差別氣價,有些省份根據實際情況綜合實行多種定價機制。目前尚無省份采用“入氣口+出氣口”的定價機制。
2.4管網設施投資和建設
采用實體交易樞紐的輸氣管網,任意兩個樞紐之間的價差保持基本穩定,且小于或等于兩地間的管輸費。如果兩個樞紐之間的價差長期高于管輸費,說明管輸能力受限或競爭不充分;如果價差突然拉大,一般是交叉點出現阻塞。這兩種情況都預示著存在新修管道或擴充容量的市場機會。很多管道公司會密切關注各交易樞紐的基差變化,隨時跟進投資和建設。
虛擬交易樞紐投資建設的主體是該輸氣管網的運營商。運營商從配氣管網開始逐級統計和匯總未來十年的用氣需求,根據需求數據進行計算機管網模擬,發現系統約束和阻塞,并結合遠期容量拍賣情況,決定管網設施的擴容和新建。
我國跨省管道主要由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縱向一體化油公司投資建設,以保障供給和帶動銷售為目的,將天然氣產區或進口口岸與消費區域連接起來。用氣量較大、周圍氣源豐富的省份,成立省級天然氣公司并建設省內管道的積極性較高,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多元化來保障供給和降低用氣價格,也可增加省級政府收入;陜西等油氣生產大省也希望通過建設省級管道來提高資源收益。
LNG接收站投資建設前,通常通過簽署長期協議來鎖定上游氣源供應和下游銷售,降低投資風險。地下儲氣庫部分為跨省管道的配套工程,捆綁建設,部分使用所得稅返還資金建設。實施管網獨立并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則核定跨省管道和省內管道運輸價格后,需盡快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推動輸氣管網建設。省內管道已形成發達的環網,且運輸價格已實行同網同價的省份,可考慮轉變為“入氣口+出氣口”的定價機制,以降低承運人之間的交叉補貼,提高市場的公平性和效率,同時建設配套基礎設施,逐步發展為虛擬交易樞紐。
3兩類交易樞紐所構建的交易市場對比
3.1交易的流通標準化
基差是某一特定地點某種商品的現貨價格與同種或同類商品的某一特定期貨合約價格間的價差?;鶞式灰讟屑~產生基準價格,其他交易樞紐可通過其與基準交易樞紐之間的價格差來定價,即基差價格?;畎〞r間基差、地點基差和產品基差,分別反映流通過程中的儲存成本、運輸成本和加工成本,因此基差越大,商品流通的標準化程度越低,對應的流通成本越高。表2運用“最大基差/基準價格”這一指標來測量天然氣交易樞紐的標準化程度,該數值越小,說明交易樞紐的標準化程度越高,市場的流動性和透明度更好,行效率也更高。
實體和虛擬交易樞紐所在的管網都要求天然氣在進入之前必須實現氣質的標準化,因此樞紐內的產品基差均為0。交易樞紐內的地點基差也為0,但實體交易樞紐受限于管道或交叉點這樣的狹小設施,而虛擬交易樞紐覆蓋整片管網,消除了更大范圍內的地點基差,有利于匯集市場流動性,促成價格發現。
對比各交易樞紐相對于基準樞紐的地點基差,美國的“最大基差/基準價格”指標遠高于歐洲。一方面由于美國國土面積大,運輸成本占比高;另一方面,反映出美國部分實體交易樞紐的流動性欠佳,天然氣流通過程也過于復雜,全國市場的一體化程度較低。實體交易樞紐和虛擬交易樞紐都形成了日前、日內、月前、月和季度等期限的合約,但因天然氣倉儲費用較高,很難抹平時間對價格的影響,時間基差將一直存在,長期、連續的固定價格合約較難達成。
基差給交易和流通造成摩擦的同時,也提供了無風險套利和套期保值的機會?;趯嶓w交易樞紐構建的交易市場,可以利用時間基差和地點基差及其二者的組合進行套利,金融產品種類和套利手法更為豐富,市場體現出更強的金融屬性?;谔摂M交易樞紐構建的交易市場,只能利用時間基差進行套利,交易相對簡單,體現出更強的商品屬性,有利于提高實物流通效率。
3.2交易市場的運行及效率
在美國,每個實體交易樞紐都會形成一個實物交易的批發市場,以日前(現貨)和競價周(月前)交易為主,遠期交易一般與HenryHub的指數掛鉤。但實物交易僅限于場外交易,并未發展出效率更高的現貨交易所(場內市場),主要原因:現貨交易所要求實現不間斷競價,而實體交易樞紐數量多,分布分散,交易不夠集中,流動性不足;現貨交易所要求實現集中、快速和大批量的交割,而實體交易樞紐因自身缺乏平衡能力,無法直接作為交割對手方而需要協調買賣雙方及各自指定的交割設施。交易量較大的實體交易樞紐,在實物交易的基礎上形成了期貨、期權和掉期等金融交易市場。
天然氣從氣田到最終用戶,往往要途經多條管道(美國通常需要經過5~6條管道),所有權也發生多次變更,每條管道和每個交易樞紐的運營和定價機制又各不相同,造成天然氣流通過程非常復雜。批發市場的參與者包括生產商和進口商等供氣方,地方配氣公司、電廠和工業用戶等大用戶,大型能源公司和大宗商品貿易商等中間商,還包括提供交易平臺和撮合的中介公司。華爾街的投行等金融公司也大量參與天然氣金融交易,對市場發展和價格走勢有很大影響力。交易商們隨時跟蹤各個交易樞紐的市場價格和交易量,一旦時間基差或地點基差發生變化,就產生了套利機會,套利交易使基差恢復平穩,市場實現無套利均衡。有些交易商還是做市商,在各個交易點進行不間斷報價,為整個市場提供價格信號和流動性。
基于虛擬交易樞紐的天然氣批發市場,交易的標的物已經完全標準化,與具體地點無關,買賣雙方只需要約定價格、交易量和執行日期三個合同要素即可達成交易,交易過程清晰而簡便。實物交易從場外市場開始發展,逐漸產生了現貨交易所。ICE-ENDEX(隸屬洲際交易所)基于英國、荷蘭和比利時的虛擬交易樞紐運營現貨場內交易,不間斷競價,當日實物交割,并采用中央對手方清算和交割模式?;赥TF、NBP等虛擬交易樞紐建立的期貨、期權等金融交易市場也很發達,透明度高,流動性充沛。
虛擬交易樞紐的市場參與者同實體交易樞紐類似,但以生產商、進口商、直供用戶和供氣商等天然氣行業相關企業為主,投資和投機的氛圍要淡很多。歐洲范圍內,各虛擬交易樞紐內部通過供需平衡形成樞紐價格,樞紐之間保持較為穩定的價差,當價差大于連接線的管輸費時,套利交易使天然氣從價格低的虛擬交易樞紐流向價格高的虛擬交易樞紐,區域間重新恢復平衡。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和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目前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雖然交易量上升較快,但無法實現價格發現功能。
3.3市場的公平性
在美國,居民、商業等小用戶在市場中處于不利地位。居民用戶主要通過配氣公司的捆綁銷售來購氣,用氣價格是HenryHub現貨均價的約4倍,電廠、工業等直供用戶的2~4倍,聯邦能源監管委員會曾嘗試將零售市場也放開,但收效甚微。首先,小用戶不具備在這樣過于復雜和波動的市場中參與交易的能力。其次,小用戶用氣量少且分散,對供氣穩定性要求也高,大部分交易樞紐僅能形成近期(日前或競價周)或遠期可中斷供氣的市場價格,樞紐價格雖低,但并不能保障平穩供氣。最后,手中積累大量交易頭寸的交易商,一方面能實現風險在企業內部對沖,降低風險敞口;另一方面能實現不同地點的天然氣在企業內部互換,減少管輸費用。小用戶持有單一頭寸,處于劣勢地位。
在英國,居民用氣價格較為合理,是國家平衡點價格的近2倍。隨著智能氣表的推廣應用,需求側管理發展很快,最終用戶可以根據實時價格和服務質量自由切換供氣商。
我國歷來重視天然氣的公共服務屬性,居民用氣價格一直低于非居民。隨著兩類價格的并軌及去年以來的氣荒,預計居民用氣成本將有較大幅度增加。
4我國天然氣交易樞紐的選擇與構建
4.1選擇和構建交易樞紐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1)天然氣與石油相比,具有更強的公共事業屬性和環境保護意義,因此應該把降低最終用戶的用氣價格和提升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作為首要政策目標。推動天然氣交易的流通標準化,有利于簡化交易,提高實物流通效率,降低最終用戶的用氣價格。全國范圍內,交易樞紐的數量不宜過多,每個樞紐所覆蓋的市場內部應該盡量均勻、一致,管網和樞紐的定價方法不宜過多或過于復雜。
2)客觀上,氣源豐富,有儲氣庫、自產氣和進口LNG的區域,供給彈性較大,更容易形成交易樞紐。主觀上,政府的決心和強制力對于建立交易樞紐至關重要。
3)實體交易樞紐和虛擬交易樞紐并不矛盾或排斥,可以因地制宜,同步發展。實體交易樞紐的監管和運營較簡單,但市場的金融屬性更強,交易復雜,價格波動大,系統性風險較高,中間商在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虛擬交易樞紐的監管和運營非常復雜,但市場交易簡單、便利和直接,有利于最終用戶,尤其是居民等小用戶。相比實體交易樞紐,虛擬交易樞紐更容易集中交易量,產生影響力,并快速成長為基準樞紐。
4.2我國構建天然氣交易樞紐的建議
1)我國天然氣氣田和進口管道氣入氣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而消費地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因此跨省天然氣管道輸氣距離較遠。按照改革方案,跨省管道未來將走向集中運營和監管定價。因此,利用管道交叉點或一段管道建立實體交易樞紐,不僅依賴管網運營商的積極性,還需要政府從全局出發進行布局和推動。
2)很多天然氣生產和消費大省建立了省內管道,如廣州省、浙江省和陜西省等,省網努力向多氣源、環網和儲氣調峰的方向發展,希望解決當地市場的供需矛盾,提高用氣穩定性并降低用氣價格。但實際上,省網受到了較多爭議,如多出一個環節,捆綁銷售,輸氣費用過高,交叉補貼等,甚至有很多大用戶希望跳過省網直接接入國網。省網如果發展為虛擬交易樞紐,一方面能取消掉捆綁銷售和交叉補貼,實現“離氣源越近,輸氣費用越低”;另一方面實現供給側與需求側的直接交易,匯集省內甚至更大范圍的交易量,有利于降低用氣價格,并形成有影響力的交易樞紐,建立虛擬交易樞紐考驗地方政府的決心、規劃和監管能力。
3)從地域分布來看,西北部地區供氣方過于集中,且當地消費需求有限,形成實體交易樞紐較為困難;從西北部氣源地到東南部消費地的跨省管道在中部地區交匯,這些交匯點適合發展為實體交易樞紐,如西安、武漢和鄭州等;消費地網狀分布的管網適合發展為虛擬交易樞紐,如川渝地區、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和山東省等。
4)每個交易樞紐通過供需均衡形成樞紐價格,樞紐之間通過無套利均衡實現全國天然氣市場的一體化。各交易樞紐通過競爭實現優勝劣汰,參與者多、交易量大、流動性好和透明度高的交易樞紐逐漸成熟并發展為基準交易樞紐。交易樞紐與交易中心互相協作,共同促進我國天然氣市場的容量增長和流動性提高。(文/周璇董秀成周淼麻林和,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石油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北京設計分公司中石化長城燃氣投資有限公司,轉載自《中國礦業》)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