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農村污水處理行業中游主要以污水廠建設為主,由于農村居民點較為分散、建設大型污水處理能力需要敷設較長的管網、投資巨大、經濟性較差等,與建制鎮相比,鄉污水處理廠數量明顯要少很多。根據住建部統計數據,2017年全國建制鎮污水處理廠有4810座,而鄉污水處理廠僅為874座。污泥最終處置向無害化、資源化方向邁進。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在最終處置上,可以根據污泥的分類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可以用化處置。比如,純生活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無害化處理后,可用做農肥;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混合污水的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也要經過無害化處理后可制作用于園林、綠化、鮮花的肥料;純工業廢水在進行無機化過程和有毒害氣體的處理后,污泥可作為建筑材料的原料。
產業鏈下游可增長空間巨大
農村污水處理產業鏈的上游是污水處理設備,中游是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污水廠)及污水處理工程或設施設備投入運營之后的運營、管理、監督、維護等以及其他管理性質工作,下游是需要進行生活污水處理及生產污水處理的農戶。
污水處理設備按處理污水的來源可分為工業污水處理設備、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前者適用范圍適宜住宅小區、辦公樓、商場、學校、部隊、工廠等生活污水和與之類似的工業有機廢水,后者主要滿足一般生活污水的處理需求。
按處理污水的過程不同,污水處理設備還可以分為污水預處理設備,包括攔污設備、沉沙設備等;污水生物處理設備,包括鼓風曝氣設備、潷水器等;污泥處理設備,包括排泥設備、污泥濃縮設備等。
近年來,我國污水處理總體發展迅速,取得顯著進步,而且我國水污染控制和水污染治理已經進入全面推進和綜合整治的新階段,新時期我國大規模水污染防治工程的投入,將進一步促進污水處理設備的發展。
農村污水處理行業中游主要以污水廠建設為主,由于農村居民點較為分散、建設大型污水處理能力需要敷設較長的管網、投資巨大、經濟性較差等,與建制鎮相比,鄉污水處理廠數量明顯要少很多。根據住建部統計數據,2017年全國建制鎮污水處理廠有4810座,而鄉污水處理廠僅為874座。
此外,鄉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也較建制鎮污水處理廠要低。數據顯示,2017年,建制鎮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達1714萬立方米/日,鄉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僅有49萬立方米/日,約為建制鎮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的2.86%。
農村污水處理行業下游是需求主體,目前我國有250萬個自然村、6.7億農村人口,污水處理率不到10%,潛在需求巨大。2018年,農村污水處理行業大約形成了614億元產值,隨著市場需求釋放,到2024年,這一數字可達1400億元。
向無害化、資源化方向邁進
首先,我國農村供水安全堪憂、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污水處理覆蓋率遠低于城鎮。而農村在我國的二元城鄉經濟結構中占有重要戰略地位,未來在農村飲水安全、污水處理等領域,國家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力度將有較大提高,農村污水處理市場有望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其次,我國地域發展不平衡,不同地域間農村差別較大,加之農村地區長期以來形成的居住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使得污水處理方式不能過于單一,而應根據農村具體現狀、特點、風俗習慣,以及自然、經濟與社會條件,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化的污水處理模式。
第三,我國一些地區農村水務市場初具雛形,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涉足這一市場。現行的“連片整治”及“拉網式全覆蓋”可能是未來主要的推進方式,社會參與型的第三方委托運營模式也將獲得發展。
最后,污泥最終處置向無害化、資源化方向邁進。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在最終處置上,可以根據污泥的分類和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可以用化處置。比如,純生活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經過無害化處理后,可用做農肥;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混合污水的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也要經過無害化處理后可制作用于園林、綠化、鮮花的肥料;純工業廢水在進行無機化過程和有毒害氣體的處理后,污泥可作為建筑材料的原料。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