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在第十六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主論壇的主題演講環節,國際能源論壇秘書長孫賢勝表示,在能源轉型、綠色低碳發展的同時,應保證對油氣的投資,避免因油氣行業投資不足引起的油氣價格大幅上漲。
據孫賢勝介紹,作為全球重要的能源供應中心,我國有48%油氣用量來自中東地區。中東地區最早的石油合作是從伊朗開始的,是一個簽訂于19世紀初的租讓合同,而伊朗地區的第一口油井則是在1908年發展的。
而原油的戰略物資地位,則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確定下來的。孫賢勝介紹,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更為機動的交通運輸工具(車輛)、武器(坦克、飛機)等在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這些工具的主要驅動能源,原油至此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成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雖然近年來隨著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技術的快速發展,市場興起了一股能源改革的熱潮,傳統能源被逐步替代的趨勢看似已成定局,但據OPEC、IEA等國際原油組織研究,這一改革仍需要較長的時間。
孫賢勝表示,“據幾大能源組織預測,2040年以前,全球對能源的需求將持續增長,但仍將以油氣能源為主,且將占到世界能源用量的50%左右。至于新能源,在這期間雖然會持續快速發展,但對其的需求到了2040年最好的情況也只是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三大能源持平,形成四分天下的情況。”
對于油氣能源,考略到目前的地緣政治情況,在他看來,并未如部分專家認為的那樣已成為常規物資。“畢竟若霍爾木茲海峽真的被封鎖,對于亞洲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因此油氣能源仍是重要的戰略物資。”
基于此,他認為,在推動能源轉型、發展綠色低碳能源的同時,不應過度降低對油氣行業的投資。“因為這樣會造成油氣行業的供應不足,導致未來油氣價格大幅上升,影響能源的安全供應。”
此外,他認為,未來能效也將成為影響能源供需的主要因素。至于目前影響原油供應的兩大集團——美國和OPEC+的產量情況,據他了解,美國的產能可能要到2030年后才會逐漸下滑。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