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在澳門舉行的第五屆中拉基礎設施合作論壇上,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指出,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是“一帶一路”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方。中拉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互補性強,發展潛力巨大。
王炳南
中拉基礎設施合作論壇與第十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同期召開。由中國商務部主辦,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和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承辦,來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區11位部級嘉賓,中國外交部、商務部,以及中外金融機構、商協會和企業逾800人參加了相關活動。
合作潛力巨大
隨著“一帶一路”的不斷深化,中拉基礎設施合作正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內容。目前,已經有19個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國家與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已成為中國海外投資的第二大目的地和海外承包工程第三大市場。”中國電建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宋東升談到,相對于亞洲和非洲,中拉基礎設施合作起步較晚,但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潛力巨大。近年來雙方在交通、能源、水利、通訊等基礎設施領域合作取得了很大進步。
韓鏡
中國外交部拉美局副司長韓鏡從三個維度談到中拉在基礎設施領域合作的巨大潛力。
一是中拉整體合作的發展。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是發展中國家的重要板塊,也是新興市場國家最集中的地區之一。中拉合作可以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受到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認可和歡迎。
二是“一帶一路”建設。目前,“一帶一路”從“大寫意”向“工筆畫”的方向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地區國家間的互聯互通是中拉合作的一個優先發展方向。
三是拉美地區對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旺盛。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中。中方具有成熟的技術、設備和豐富的經驗,以及一大批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國際性企業,雙方合作大有可為。
國家開發銀行國際合作業務局美洲非洲業務部主任靳濤同時提醒,面對巨大的機遇,不應忽視困難與挑戰。盡管中資企業和金融機構擁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技術資金和發展經驗,但也面臨著文化語言以及對拉美PPP模式的不適應。
多方合力助推高質量發展
推進中拉基礎設施合作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是中拉雙方需要共同面對和認真思考的話題。
從金融的角度,中國進出口銀行戰略規劃部總經理許波認為,一要秉承市場化原則。基礎設施需要長期投入,尊重市場原則,提高貸款質量,控制項目風險,有利于東道國和銀行的可持續發展。二要發揮多種資金作用,支持投建營一體化。三要攜手各類金融機構,加強第三方市場合作,通過多種方式吸引不同類型的資金參與拉美的建設。
中國港灣投資建設的牙買加南北高速公路
從企業的角度,中國港灣工程公司董事長林懿翀分析,首先,項目推進方式要全球化。鼓勵歐美企業參與,發揮他們文化與語言的優勢,項目的成功率更高。其次,商業模式要多元化,通過PPP、BOT考慮合作的新模式。第三,項目實施屬地化,在項目分包、項目設計、項目采購等方面,充分照顧當地企業和政府的利益。同時,提升當地企業的設計施工、管理能力,培養對基礎設施發展的建設水平。
王炳南對中拉基礎設施合作提出三點建議,一是中拉雙方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探索創新路徑,實現基礎設施合作提質升級。二是對標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的總體目標,做好戰略對接,確保基礎設施合作行穩致遠。三是秉承開放、綠色、廉潔的核心理念,推動良性發展,促進基礎設施合作走深走遠。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