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厚植高質量扶貧之路 昌盛日電讓脫貧見實效

2019-06-28 14:25:00 中國能源網

近年來,我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我國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8年的1660萬人,6年時間減少了8000多萬人,連續6年平均每年減貧1300多萬人,已經做到了85%左右脫貧。在脫貧攻堅路上,企業的力量不可或缺,眾多企業跟隨國家脫貧攻堅的步伐,貢獻自己的力量。其中,全國“萬企幫萬村”民營企業百強企業昌盛日電,始終深化企業的扶貧之路,將企業發展深度融入精準扶貧中,通過創新“光伏+農業+扶貧”模式,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昌盛日電充分發揮“光伏+農業”的獨特優勢,以可復制、標準化的模式,開創了“光伏+農業+扶貧”三者疊加的造血式精準扶貧之路。通過土地流轉+雇工+大棚承包或自主創業收入,幫助農民實現從農民到產業工人再到承包戶或創客的“三級跳”。厚植產業,因地制宜,已在全國29省份的88個縣市布局100余個千畝以上的光伏農業園區,脫貧實效顯著。

沙漠披上綠裝 浩瀚“沙海”開出廣袤“綠洲”

在資源短缺、自然環境惡劣的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昌盛日電憑借光伏農業模式優勢,讓原本單一化發展的農業項目煥發出綠色“活力”,在沙漠種出廣袤“綠洲”,帶動當地產業升級,農民增收。

昌盛日電內蒙古磴口光伏農業園區建設前

昌盛日電內蒙古磴口光伏農業園區建設后

磴口縣地處烏蘭布和沙漠東部邊緣,全縣68.3%是沙漠,土地沙化嚴重,降水稀少,作物存活率低。自昌盛日電在此建設園區以來,園區以光伏設施大棚為載體,集成現代農業科技示范、高效設施蔬菜種植、特種養殖示范等產業,建成現代化光伏農業綜合體。以土地為一級平臺,農業設施為二級平臺,引入產業發展基金和銀行,搭建食品檢測、電子商務、交易平臺、銷售渠道等支撐體系,形成新型農業產業綜合體。

昌盛日電的光伏農業項目在烏蘭布和沙漠中實現了由單一發電向光伏設施農業、光伏治沙等多個領域的快速發展。光伏發電與荒漠治理相結合的“光伏治沙”新模式,不僅改善了磴口的生態環境,也成為了磴口縣域經濟增長新動能,帶來了經濟上的效益,帶動磴口當地就業100余人,實現人均增收翻倍。

打造大山里的田園綜合體 唱響光伏與農業的“合奏曲”

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縣的光伏農業產業園是昌盛日電將光伏農業與扶貧緊密結合而打造的大山里的田園綜合體。元江縣因遠鎮北澤壩村由于地勢低、周圍群山環抱,與外界聯系少。過去,由于當地氣候條件限制,當地農民只能“靠天吃飯”,或是搬家舍業進城務工。項目建成后,該園區選擇人工成本和維護成本比較低、經濟附加值比較高的品種種植,其中包括花卉、水果、食用菌等。

昌盛日電云南元江光伏農業園區建設前

昌盛日電云南元江光伏農業園區建設后

園區還通過農業創業孵化,發展第三產業,實現一二三產聯動,整合產業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豐富產業結構,增加生產產值。公司提供大棚設施、噴滴灌設施等基本農業生產設施,出租大棚等農業設施給農戶,農戶自行進行農業生產。園區種植蔬菜每畝產值可達到3萬元,種植花卉苗木每畝產值可達4萬元以上。依托這個園區帶來的先進農業技術以孵化當地的農業新主體,農民可到園區務工或創業,獲得經濟收入,不再靠天吃飯,實現了脫貧增收。

繪就華北平原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喚醒脫貧致富活力

對于精準扶貧,習近平總書記曾言,開對了“藥方子”,才能拔掉“窮根子”。根據當地特色因地制宜地制定園區發展規劃,昌盛日電在華北平原布局的山東德州武城項目、菏澤巨野項目和河南焦作馬村光伏農業產業園等多個項目,繪就了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

昌盛日電山東巨野光伏農業園區建設前

昌盛日電山東巨野光伏農業園區建設后

以巨野項目為例,巨野縣屬于山東省重點脫貧攻堅縣,貧困人口較多,當地主要以傳統農作物種植為主,項目企業少,農民靠天吃飯,脫貧任務艱巨。昌盛日電以優勢產業進駐,并結合當地產業特點進行產業培育,以光伏設施大棚為載體,實現了園區清潔能源利用、現代農業科技展示、農業創客、精準扶貧、循環農業一二三產聯動發展的五位一體的新型農業產業綜合體,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用工優先以當地農民為主,帶動了當地多戶貧困戶成功脫掉“貧困帽”。

在光伏扶貧的路上,昌盛日電走出了一條“光伏+農業+扶貧”融合發展的新路,通過多措并舉,喚醒當地貧困人口的主體意識,幫助貧困群眾穩定、靈活就業,帶動群眾增收脫貧,并結合當地產業優勢,改變了過去“輸血式”、“填鴨式”扶貧,大力推進“造血式”產業脫貧,授之以漁,真正讓貧困戶自身成為產業扶貧的主體。

昌盛日電負責人表示:“在扶貧上,昌盛日電始終專注于因地制宜發展脫貧產業,厚植高質量扶貧之路,以脫貧實際情況論成效。我們將繼續加大科研投入和特色扶貧模式創新的力度,充分發揮產業資源及技術創新的優勢,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