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最嚴垃圾分類制度上海落地 為何準備期近20年?

2019-07-02 09:20:12 《財經》   作者: 相惠蓮 俞琴 朱弢  

你在這個六七月之交的上海醒來,迎接你的不只是黏膩的梅雨季節,還有你每天必須面對的垃圾分類,并迫使你大腦運轉,偶爾使你拿起手機查詢,玉米棒、果核、小龍蝦、珍珠奶茶、貓砂、蟑螂屋……或許恍然大悟,或許似懂非懂。

分類垃圾桶在超市里被擺在顯眼處;熱鬧的南京路上的垃圾桶明顯減少了;運輸干濕垃圾不同的清運車駛過你面前。你幾乎可以遠遠分清楚家門外的垃圾桶究竟收容哪一類垃圾,不管它駐扎在馬路邊,還是放置在店鋪門口。貼有藍色標識的是可回收,黑色是干垃圾,棕色則對應濕垃圾。

不過,很難在街頭見到濕垃圾桶,除非你走進一家便利店,把你中剩下的食物倒進濕垃圾桶,再把包裝投進旁邊的干垃圾桶。

在你購房或者租住的小區里,垃圾桶們不再全天候工作,它們有了上班和下班時間,一般在上午7點到9點、下午6點到8點左右營業。急匆匆地上班前,你需要提著兩袋垃圾,由于塑料袋屬于干垃圾,你把濕垃圾從塑料袋里倒出來,再把空的垃圾袋和另一袋垃圾扔到一旁的干垃圾桶里,接著把手洗干凈,如果附近建了洗手池的話。

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進入正式實施期,意味著強制垃圾分類時代的到來,制度向嚴格的那端滑行。即使你不在上海,你也未必躲得過——成都、深圳等城市對垃圾分類的態度都很可能從鼓勵轉向強制。

垃圾分類前夜

今年6月對上海的意義與以往不同。

對坐公交通勤、早出晚歸的靜安區白領陸沁來說,她在前一天晚上就籌劃好了如何迎接自己小區垃圾分類的第一天: 趁著分類啟動前把前兩天攢下的垃圾偷偷扔掉,哪怕能省掉一天的煩惱也是好的。事未遂人愿,提著幾袋干濕混合垃圾的她發現常去的垃圾桶消失了,只能奔去小區的另一個角落。在那里,迎接她的是眾多志愿者,他們為她的垃圾稱重、留下她的手機號碼、詢問她是否注冊了垃圾分類小程序。這耽擱的幾分鐘使她錯過了一班公交,她決定以后每天再早起10分鐘。

對退休賦閑在家的川沙鎮居民王蕓清來說,7月1日會是她的又一個上崗機會。作為垃圾分類志愿者,整個6月,她在家自學了鄉鎮發放的各類材料,迎接未來每周兩三天一早一晚的“值日”,和一名搭檔一起,她站在垃圾投放點旁注意每個前來者,在必要時打開他們的垃圾袋檢查。垃圾桶被拖走之后,村里還會再度檢查,如果不合格會重新分類。

垃圾分類是上海這座超級都市今年的重頭戲。在過去幾個月,張貼宣傳品、向居民家中發放分類垃圾桶、招募和安排志愿者,成為許多社區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另一邊,相關硬件設施的更新換代也在進行。例如,《財經》記者從招投標網站上獲悉,上海市青浦區徐涇鎮57個居民小區的垃圾分類設施要進行改造,工程總投資達1271萬元。6月28日,在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有官員稱,全市已完成1.3萬個分類投放點改造,完成率75%。

定時定點投放垃圾幾乎是做好垃圾分類的必要條件,保證能夠用較小的人力成本來確認垃圾被正確地分類。《財經》記者6月底在上海多個區縣走訪時看到,不少小區開始推動這項制度,但步調并不一致,許多還沒有嚴格執行。

在普陀區,緊挨著的三個小區就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形態。

在第一個小區,新建的垃圾投放點就位于小區入口處,像是一間半開放的倉庫,內部沖刷得干凈、無異味。濕垃圾桶在四色垃圾桶的最左側,挨著新建的洗手池。這天下午微雨,垃圾房依然開放,兩名居委會干部忙著幫居民培養新的垃圾投放習慣,還有一名清潔工坐在一旁。

“要給居民適應的時間。”一名居委會干部介紹,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在4月初就開始了,但他們依然會請清潔工在志愿者不在時多留一段時間,幫助居民做分揀。一個攝像頭被安裝在正對著垃圾房的位置,供未來的督查使用。

在第二個小區中,拉著小車前來的舊貨回收人員拉開了垃圾房的門,將干濕兩個垃圾桶拖到門外,在其中翻找,無人打擾。第三個小區用水泥砌出一間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減量房,兩塊畫有綠樹和藍天的“鐵幕”在下午緊閉。但它無法防止的是,小區深邃處的一處綠化帶旁邊,臌脹的黑色垃圾袋和白色塑料袋倒在地上,即便旁邊擺放著明顯的警示牌。

“7月1日以后可能就不同了吧。”一名還不太在意垃圾分類的市民對《財經》記者說。

“準備期”花了近二十年

事實上,垃圾分類在中國可以追溯到多年之前。2000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8個城市就被確定為全國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但結果不盡人意。

“任何政策和法律如果沒有一個監督機制、考核標準,那么這個政策就永遠停留在紙面上。”南京大學(溧水)生態環境研究院研究員張雪華認為,垃圾分類之所以提了20年仍無明顯效果,原因就在于沒有明確責任在哪兒,“沒說具體要分成什么樣子,沒強制性,更像是一個建議。”

轉折點出現在2017年。這年3月,發改委、住建部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要求全國46座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到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達到35%以上。住建部部長王蒙徽曾表示,到2020年,各城市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基本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

熱身20年的垃圾分類終于進入快跑道。不同于以往,這項制度的重要推力來自高層。據新華社報道, 2016年1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2018年11月,習近平在上海實地了解基層開展垃圾分類工作情況時表示,垃圾分類工作是新時尚。“我關注著這件事,希望上海抓實辦好。”

2019年6月,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初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對“生活垃圾污染環境的防治”進行了專章規定,并提出國家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

張雪華認為,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后,最大的改變在于,把垃圾分類的責任明確到人,也就是源頭分類,每家每戶、每個單位都要承擔責任。

《財經》記者獲得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行政處罰裁量基準文件顯示,7月1日起,對于個人將濕垃圾與可回收垃圾、干垃圾混合投放的,若首次被發現且拒不改正,會被處以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罰款;第二次及以上的罰款金額則是100元以上、200元以下。針對單位的處罰更為嚴格,若拒不執行分類規定,最高會被處以2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處罰。

“我們也在等新聞,看上海什么時候會有第一個因垃圾分類處罰個人的案例。”一名上海的城管人士告訴《財經》記者。“翻垃圾桶”現在是他的日常任務,但主要是檢查企業和大型餐飲業的情況,且真正罰款的很少,因為只有在個人和單位拒不改正的情況下才能夠罰款。小區若分不做好垃圾分類,更主要的壓力會來自運輸企業,對方可選擇拒絕清運。

末端處理準備好了嗎

6月底,居民胡善林在家嘗試垃圾分類兩天后放棄了。由于無人監督,附近的不少居民直接將混合垃圾投入干垃圾桶,有人則把垃圾袋直接拋在戶外,那里本來放著一個垃圾桶,但在分類啟動后被移走了。

“開進小區的干垃圾清運車還滴著泔水”。胡善林有些沮喪,他感到自己的認真不會有什么作用,如果分好類的垃圾最后依然被按老辦法處置的話。

胡善林的想法不僅是現在,也是過去不少居民對垃圾分類結果的擔憂,垃圾處理產業鏈的完善正在消除這些困惑。比如說,以上海市嘉定區的一個小區為例,盡管由同一家企業收運,但濕垃圾、干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的去向明確不同,分別去往上海環興資源有限公司、嘉定區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委托第三方統一回收和資源化利用。

還有一部分居民被如何分類所困,這也是網絡上近期充斥著各種有關垃圾分類調侃的原因。比如,為何大棒骨是干垃圾,而不跟雞骨頭一樣屬于濕垃圾?外表堅硬、內心柔軟的變質核桃算干垃圾還是濕垃圾?外賣餐盒是可回收垃圾嗎?

事實上,垃圾分成哪幾類、各自如何歸類,跟末端處置工藝有關。不同國家和地區由于地理條件、末端處理工藝不同,分類情況千差萬別。比如日本,生活垃級分類細致,有些地方高達30多種分類,500多項條款。

以上海為例,生活垃圾分為四大類: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濕垃圾、干垃圾。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環衛處處長徐志平曾向媒體解釋,干垃圾以焚燒處理為主,濕垃圾經過粉碎后進行無氧或有氧發酵。“大棒骨太硬,如果作為濕垃圾處理,粉碎時容易造成機器磨損,所以被歸為干垃圾。”

面對種類繁多的生活垃圾,不熟悉這套政策背后邏輯的居民,很難準確判斷每一個生活垃圾所屬的類別。

判斷一個物品屬于干垃圾還是濕垃圾,并不能以干燥程度為依據。在很多地方,濕垃圾被稱為廚余垃圾或有機垃圾,干垃圾則被稱為“其它垃圾”,也就是除濕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以外的垃圾。

混合垃圾時代,焚燒和填埋是中國城市生活垃圾主流的兩種處理方式,但這兩種方式處理不當很可能會造成二次污染。隨著垃圾產生量增加,不少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處于滿負荷或超負荷狀態,垃圾圍城問題凸顯。

理論上,實行垃圾分類后,意味著有更多樣化的垃圾處理方式替代焚燒和填埋。比如,可回收垃圾及部分有害垃圾可以進行資源化利用,占生活垃圾總量一半左右的廚余垃圾,可用來堆肥還田、轉化為沼氣后發電。

多樣化的處理方式意味著需要建設新的處理設施配套,并形成相關的產業鏈。在后端配套不完善、產業鏈不成熟的情況下,垃圾分類難見成效。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告訴《財經》記者,東部某城市在推行垃圾分類過程中,分離出來的廚余運送到專門的廚余垃圾處理廠,加工后生產出了肥料,但由于缺少銷路,肥料又被送回了垃圾焚燒廠。原本可以花一筆錢解決的事情,最后花了三筆錢:做垃圾分類的錢、加工廚余的錢、焚燒肥料的錢。

深圳市零廢棄環保公益事業發展中心創始人毛達認為,垃圾分類牽扯面巨大,涉及城鄉垃圾清運系統和處理模式的更新換代。重要的、比較大類別的垃圾,要有相應的多元的處理設施,并配備分類運輸物流。上海市強制垃圾分類后,會有大量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分出來,現有的分類處理設施配套是否能經受住考驗,是非常關鍵的問題。

“如果接下去,你讓大家分類好了,卻還在處理混合垃圾,這就是個很大的問題。”毛達說,能讓居民做到分類投放,短期來講并不難,但是如果分類好的垃圾沒有得到分類的處理,必然會打擊居民積極性。

(文中上海居民為化名)




責任編輯: 張磊

標簽: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