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山東省肥城市把握機遇,創新機制,攻堅克難,全力推動污染防治工作,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第一,優化配置,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肥城市是一個以電力、煤炭、食鹽、化工、家具制作等諸多類型產業集聚的縣級市,這些產業支撐著當地經濟發展,但由于布局散亂,生產工藝落后,給生態環境造成非常大的壓力。近幾年,肥城市騰籠換鳥,重新布陣,建立了多個工業園區,先后遷入項目146個,新建項目嚴格規劃產業布局。在項目審批上,嚴把項目準入關口,綠色生態產業得到迅速發展,推動傳統產業不斷優化升級。
第二,抓住重點,提升城市基礎建設水平。肥城市在北部新建和疏通污水管網17公里,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3萬噸。在北部以康王河為主線,沿線城市人口密集區、工業集中群的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實現全覆蓋處理。在鎮街、社區建設小型污水處理站69個,鎮街區駐地、社區生活污水全部進行處理,消除了黑臭水體,居民生活環境得到改善。肥城市的出境斷面水質實現穩定達標排放,確保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入東平湖水質。
第三,政府主導,“一盤棋”抓污染防治。在污水處理廠建設、機動車尾氣治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等問題上,在山石開采、打石洗沙等違法問題整治上,如果沒有相關職能部門發揮作用,難有成效。為此,肥城市構建了以政府為主導、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大環保格局。生態環境部門充分發揮統一監督管理、牽頭抓總和專業指導作用,各相關部門發揮自身職能,形成了部門聯動抓生態環境、各司其職促污染防治的良好格局。
第四,創新機制,打擊環境違法犯罪行為。肥城市為強化環境行政執法工作,堅決依法懲治環境違法犯罪行為,積極探索了環境執法與司法聯動的機制。嘗試建立了行政執法與司法結合機制,環保、司法各自發揮職能優勢,暢通了信息渠道,實現了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密切銜接,提升了對環境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有效遏制了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
第五,鏈條延伸,環境監管實現傘狀覆蓋。隨著環境治理技術的提高,工業污染物排放日趨穩定,項目審批加嚴,部分唯利是圖的企業主轉移到偏僻地方進行違法生產。肥城市審時度勢,將生態環保工作重心下移、向農村延伸,推行了環保網格化監管。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屬地管理”的原則,將網格化管理引入環境監管,加強街鎮區生態環境機構的建設,明確了職責要求,強化了對轄區排污企業、生態環境、違法建設、非法打石洗沙項目等問題的管控。環境監管鏈條的延伸,實現了區域生態環境監管全覆蓋、無死角。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