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星球健康》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在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的影響下,未來30年內全球糧食作物的營養價值將顯著下降。南亞、非洲、中東國家等本就面臨饑荒或糧食短缺的居民受到的影響最大,盡管他們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處于全球最低水平。
該研究預測,如果全球碳排放保持現在的增速,在30年內,小麥、水稻、玉米、大豆、土豆等主要糧食作物中包含的核心營養元素如蛋白質、鐵和鋅將大幅下降。從全球人均水平看,蛋白質、鐵和鋅的可供應量將分別降低19.5%、14.4%和14.6%。
健康的飲食不僅要保證卡路里(熱量)的攝入,還要保證獲得足夠的核心營養元素。這份研究指出,在科技和市場的驅動下,2050年,全球糧食總產量會超過現有水平,但由于作物營養價值下降,產量增加并不能彌補營養價值下降的負面影響。
較之生活在富裕國家的居民,生活在中低收入國家的人受到的負面影響更大。他們較依賴植物性食物來源,原本營養攝入水平就很低,再加上這些國家人口總量增長很快,預期在未來會面臨嚴重的營養供應不足。聯合國上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在氣候變化危機面前,貧富差距很可能會導致一種“氣候隔離”的局面,世界上最貧困人口不僅逃不開氣候變化引發的災害,還會因為缺乏必要的恢復資源變得更加貧窮,從而陷入一種惡性循環。(馮麗妃)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S2542-5196(19)30094-4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