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殿銘 (作者供職于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
目前,我國能源消費依然以煤炭為主,2017年消費總量達44.9億噸,其中煤炭占 60.4%(自給率較高),石油占18.8%,天然氣占7.1%,其他占13.7%。“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能源生產和消費轉型是必然趨勢。
我國能源產業的特點決定了走中國特色的轉型道路:一是能源需求巨大,中國經濟體量大、增速快,人口基數高、需求量大;二是資源稟賦較差,雖然煤炭資源相對豐富,但是油氣資源條件較差,致使油氣進口量攀升;三是能源安全形勢嚴峻,對外依存度增加與地源政治風險相互聯系;四是綠色發展要求高,碳排放基數大,達到《巴黎協定》目標難度較大。
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攀升,已逼近 70%,威脅國家能源安全。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改變交通領域對石油強依賴的重要措施,對保障能源安全意義重大。
石油需求對外依存度面臨不斷攀升的壓力
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有效地支撐了國民經濟發展,并滿足了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石油消費進入了快速增長期,1990~2010年,石油消費年均遞增 7.1%;2010年之后,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降至中高速增長,同時經濟轉型、結構調整,2017年石油表觀消費達6.10億噸,2010~2017年年均增速降至4.2%。與此同時,國內原油產量增長相對緩慢,由1990年的1.38億噸增長至2015年的2.15億噸,年均遞增1.8%。近兩年,受國際油價下跌影響,2017年我國原油產量回落至1.92億噸。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1993年我國成為石油產品的凈進口國,1996年成為原油凈進口國,2017年我國進口原油4.2億噸,成為全球最大的進口國,同年石油對外依存度達到68.5%。
我國的基本國情是“富煤、缺油、少氣”,未來石油消費的對外依存度仍然有上升壓力。2017年我國原油進口占世界貿易的1/5,主要來源地一是俄羅斯,占14.3%;二是沙特,占12.4%;三是安哥拉,占12.0%。從伊朗進口原油3115 萬噸,排在第五位,占7.4%。原油進口量不斷攀升,使我國能源供應問題更加突出。
能源替代是改變交通對石油強依賴的重要措施
通常,石油消費并不是直接消費原油,而是石油產品,這些產品涉及國民經濟和人們生活的諸多方面。就產品而言,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液化氣、燃料油、化工輕油、石油焦、瀝青等九大產品占比90%以上。就消費領域而言,交通運輸用油占石油消費總量的 55%;其次是化工原料,占14%;工業燃料和民用生活燃料分別占11%和5%;其他是農用和建筑用油,占比雖小,但與民生關系緊密。有數據表明,全球交通運輸行業所需能源的95%來自石油。因此,今后,新能源汽車主要通過電能替代交通運輸中機動車的用油。
石油消費過快增長喚醒替代能源的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天然氣替代為主,電動汽車、生物能源、煤化工、甲醇等多種替代共同發展的局面。2017年,我國共實現替代石油4100 萬噸,占石油消費的7%。2025~2030年,隨著動力電池技術的進步,以及電動汽車商業化應用的不斷加快,電動汽車將成為交通領域替代能源發展的主要方向。
汽車行業“四化”成為未來發展的新動能
2001年我國加入WTO以后,汽車消費逐步進入家庭,2002~2007年市場規模年均增長21%,每年跨越100萬輛的臺階。2009年汽車消量突破1300萬輛,成為全球汽車產銷第一大國,2017年突破2900萬輛。
近年來,為應對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環境污染問題,世界主要汽車生產國紛紛將發展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戰略。在此形勢下,我國汽車工業“十三五”規劃不再強調數量發展,而是更加注重“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目前,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快速推進,給汽車產業帶來了新的技術變革浪潮,也給車用能源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轉型挑戰。
2010年以來全球新能源汽車實現了大發展,2017年年銷量超115萬輛,同比增加54%,保有量達310萬輛,同比增加57%。由于政策的鼓勵,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新能源汽車銷量約占全球的50%,保有量約占全球的40%。
從銷量的構成來看,2017年全球純電動汽車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64%,插電式混合動力占36%;在中國,純電動占83%,插電式混合動力占17%。雖然發展速度較快,但是目前全球(包括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汽車總保有量的比例尚未超過1%。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前景可期。
新能源汽車發展大幅降低我國汽柴油需求
燃油經濟性提高及電動化合力降低汽油需求。汽車保有量增長帶來用油量上升。以乘用車為例,如果僅隨保有量變化,2050年乘用車用油量將是2017年的3.7 倍,達到4.7 億噸。燃油經濟性提高,將使單車耗油量大幅下降。隨著燃油經濟性提高,2050年乘用車用油量將降為2017 年的2.1倍。研究表明,在三種情景下,新能源汽車對汽油的替代影響十分顯著。基準情境下,可減少燃油車保有量2.2億輛,減少用油量1億噸;激進情境下,可以進一步減少保有量9000萬輛,減少用油量5000萬噸;極端情況下,可以再減少3000萬噸。
在此基礎上,考慮摩托車用油,以及天然氣、乙醇、甲醇、煤制油等其他替代燃料,可以得出汽油消費總量。基準情境下,汽油消費峰值將達到2億噸,并在2050年回落至1.5 億噸左右;激進情景下,汽油消費峰值可以降低到1.8億噸,并在2050 年回落至1億噸左右;極端情景下,汽油消費峰值可以下降到7000萬噸。2050年汽油消費中,極端情景比基準情景下降了一半。
商用車電動化將加速汽柴油需求下滑?;鶞是榫诚拢?050年新能源替代柴油量3400萬噸,減少柴油消費量24%;激進情境下,2050年替代柴油4000萬噸,減少柴油消費量28%;極端情境下,替代柴油4700萬噸,減少柴油消費量三分之一。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汽柴油需求大幅減少。在不考慮電動汽車情況下,預計2050 年我國總石油消費約為7.8億噸。考慮電動汽車影響,基準情境下,石油消費將在2027年達到7.3億噸,之后將在較長時間維持在7.3億噸左右,2050年下降到6.5億噸;激進情境下,2027年石油消費將達7.1億噸左右,并在達峰之后較快下降,2050 年回落至5.9億噸;極端情境下,石油消費峰值仍為7.1億噸左右,但達峰之后加快下降,預計2050年回落到5.5 億噸,與2015年消費水平相當。
發展新能源汽車或可使石油對外依存度降低10%
按照2030年原油產量恢復到2億噸水平,2050年回落至1.8億噸計算:如果不發展新能源汽車,原油對外依存度可能高達77%,并且長期維持在75%以上;而發展新能源汽車,基準情境下,對外依存度最高值可以下降到74%,并長期維持在此水平;激進情境下,對外依存度最高值可以下降到73%,2050年可以下降到70%;極端情境下,對外依存度最高值可以下降到72%,2050年可以下降到67%。
在不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情況下,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到2050年呈上升趨勢;而發展新能源汽車可有效遏制原油對外依存度上升態勢,在理想情況下可使原油對外依存度下降10 個百分點,低于當前水平。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發展電動汽車對于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但仍無法徹底扭轉原油高對外依存局面。降低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之路任重而道遠,需替代、節約和國內資源開發三駕馬車合力共為,共保我國能源安全。
我國電力供給完全能夠滿足新增電力需求
新能源汽車發展在降低汽柴油消費的同時也增加了對電能的需求?;鶞是榫跋?,到2050年電動汽車會增加用電量0.45萬億千瓦時;激進情景下,將增加到0.64萬億千瓦時;極端情景下進一步增加到0.80萬億千瓦時。
2017年我國全社會發電量為6.3萬億千瓦時,據《我國中長期可再生能源展望研究》預測,2050年我國發電量將翻一番達到12萬億千瓦時。極端情況下,2050年電動汽車耗電量也只約為當年總發電量的6.8%,基準和激進情景下則占比更低??紤]到當年裝機量將達38萬億千瓦時,我國電力供給完全能夠滿足電動汽車發展帶來的新增電力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電動汽車發展雖然不會對電網帶來能量沖擊,但是卻會造成功率沖擊。隨著大量電動汽車接入電網進行充電,會增加電力負荷。如果原來的用電負荷高峰期和電動汽車充電的電力負荷高峰期疊加,勢必會導致電網用電負荷的峰谷差增加,電網調峰的難度加大,加重電網壓力,進而大大降低電網安全性及可靠性。此外,大量電動汽車接入電網,將產生諧波污染、電壓偏移、三相不平衡等電能質量問題,同時還會使變壓器加快老化程度,降低使用壽命。因此未來大力發展電動汽車,必須加大對電動汽車充放電策略、充電設施規劃、電力系統智能控制等內容的研究投入,優化充放電策略,減少對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影響;同時需建立分時充電電價,合理引導用戶在低谷復合時充電,躲避電網高峰復合,減少電動汽車充電對系統的沖擊影響。對于電動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采用換電運營模式,在電網負荷低谷期集中充電,改善負荷曲線,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經濟性。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