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上午,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和平鎮貝灣村崖早村民小組艷陽高照,來自村外的一群客人將幾個垃圾桶團團圍住,討論得熱火朝天。
“你們瞧,綠色的桶上寫著‘會爛垃圾’,黃色的桶上寫著‘不會爛垃圾’,用詞通俗,農民一看就懂。”瓊中綜合行政執法局負責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工作人員拿起喇叭高聲講解,一場觀摩學習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村游”活動也由此開啟。
記者注意到,崖早村每戶村民家門口都擺放有一綠一黃兩個垃圾桶,墻上張貼的垃圾分類示意圖內容詳盡。“每天我都會開著垃圾清運車環村收集垃圾,在倒進清運分類桶前,還會再檢查一遍,確保沒有分類錯誤。”崖早村垃圾收集員林開平介紹,自今年7月15日啟動垃圾分類示范工作以來,崖早村的黨員干部反復向村民們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如今村里的垃圾分類準確率已達95%以上。
收集完滿滿一車垃圾后,林開平將清運車停在了建于貝灣村口不遠處的垃圾屋。在這里,“不會爛垃圾”會按照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分裝進麻袋,等待運輸至轉運站進行下一步處理;“會爛垃圾”則會被倒入粉碎機,之后進入堆肥房,經過2個月的密封厭氧發酵,最終形成有機肥用于農業生產,實現資源利用和生態循環。
站在堆肥房門口,不時有觀摩人員好奇地將頭探進去查看,發現這里不見蚊蟲蹤跡,臭味也并不明顯,且垃圾一捏就碎,不禁感慨這種化“廢”為“肥”的垃圾處理方法實在是妙。“厭氧堆肥運行成本低,利用自然光照,再放入菌種促進發酵,能將垃圾化為天然有機肥。”瓊中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李振高介紹,村民如有需要,可以隨時來取用,后期量多時,還能通過銷售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
從“源頭處理”讓垃圾變廢為寶,崖早村的垃圾分類處理妙招讓當天前來觀摩學習的瓊中各鄉鎮環境衛生分管領導、村干部及幫扶干部獲益匪淺。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下一步,瓊中將繼續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采取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的方式,穩步推進29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村建設。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