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核電安全——牽動公眾神經

2010-06-21 15:55:33 中國婦女報   作者: 吳學安  

6月16日,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日前向媒體通報,大亞灣核電站二號機組反應堆中的一根燃料棒包殼出現微小裂紋,其影響僅限于封閉的核反應堆一回路系統中,放射性物質未進入環境,未對環境造成影響和損害。該負責人指出,大亞灣核電站二號機組核反應堆一回路冷卻劑放射性水平雖然較往常有異常升高,但仍低于正常運行限值的十分之一,滿足核電站運行技術規范的要求,不影響核電站的正常運行。大亞灣核電站二號機組反應堆中有4萬多根燃料棒,個別燃料棒出現破損,屬于正常運行工況。

談“核”不應色變

田灣核電站是中俄兩國迄今最大的技術經濟合作項目,于1999年10月20日正式開工,一期工程建設兩臺單機容量106萬千瓦的核電機組,年發電量達140億千瓦時。田灣核電站從5年前進入全面系統調試階段。在某些方面已接近或達到國際上第三代核電站水平。兩臺機組全部投入商業運行后,為華東電網新增了212萬千瓦的發電能力,向華東地區提供安全可靠、清潔高效的能源。

隨著國內核電建設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人們無不對于國內核電站安全感到擔憂。因為在核電技術發展的短短幾十年時間內,核災難已經不止一次降到人類的頭上。從1957年歐洲核反應堆事故,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電站失水事故,到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事故……每一次核事故都足以勾起人們對于歷史的痛苦回憶。

核安全專家指出,人們對核的恐怖心理,往往是由于對核知識知之甚少,加上道聽途說、以偏概全、偏聽偏信所致。有關資料表明,自從1954年前蘇聯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到1997年的43年間,全世界共有437座核電站在運行,其總裝機容量為3.5億千瓦,發電總量達2.28萬億千瓦小時,其間除了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電站發生重大事故得以及時排除,沒造成任何災難性后果外,造成重大環境污染和人員傷亡的核事故的僅為1986年發生在前蘇聯境內切爾諾貝利核電事故一例。專家指出,核電是一種安全、清潔的能源。

當然,核應急工作是公共危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核事業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2009年11月10日14時20分至17時,中國成功舉行了代號為“神盾—2009”的首次國家核事故應急演習。演習模擬的事故情景是,位于江蘇連云港市的田灣核電站2號機組一回路主管道發生泄漏,最終導致主管道大破口事故,安全系統因多種原因失效,放射性物質向環境釋放,對核電站周邊公眾和環境造成了較大影響。各參演隊伍、各級工作人員按照指揮到崗到位、實施應急響應和救援行動;北京、南京、連云港、田灣異地同步,密切配合……經過各級核應急組織的艱苦奮戰,事故最終得到了及時有效地控制。

按照核電站安全設計,實際發生上述演習模擬事故的概率極低,一個核電機組運行10億年以上才可能發生一次。

核電是一種清潔能源

那么,到底什么是核電?20世紀初科學家們發現,原子核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當原子核結構發生變化時能夠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一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重大發現,首先被用于軍事目的,其后實現了核能的和平利用──用核能代替石油、天然氣和煤發電。

1951年,在美國愛達荷州的阿科,美國國立反應堆測試站第一次利用核反應堆發電。當時,利用實驗茲生反應堆一號的熱量來產生蒸氣,驅動一臺小型渦輪發電機來產生電能。1954年美國公布了當時視為機密的核反應堆設計資料,從此核電開始了較快的發展。自1954年前蘇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后,到了1956年,英國的4200萬千瓦的克得霍爾反應堆開始發電,標志著核電正式進入民用。盡管相同規模的核能發電站比起化石燃料發電站的造價要高許多,但運轉費用卻低得多。尤其是規模大于50萬千瓦的核能發電站最為經濟。因此,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利用核能發電在一些工業發達國家取得了長足發展。

與其他發電方式相比,核電的優越性無可比擬。譬如,火電無論是燃煤、燃油還是燃氣的,都會對環境產生有害排放,只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又如,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都是綠色供電,但穩定性不足,供電能力不夠強大;再如,水力發電盡管沒有上述缺陷,但造壩蓄水勢必會改變自然水文環境。問題是這種變化一般說來都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而核電卻能擺脫上述這些不足之處,在目前已經達到的技術條件下能夠確保安全,可見發展核電是國內解決能源難題的一條重要途徑。同時,從調整能源結構,保護環境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切實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來看,加速核電建設也應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核災難可防可控

對于已經發生的核事故,專家們的看法幾近一致,除了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設施有設計缺陷外,幾乎都是可以避免的工作責任事故。但是人們對于核電站安全的擔心卻沒有完全消除。尤其是核電站一有“風吹草動”,公眾就會繃緊神經。這一點有些像空難事故。空難給人的恐懼感,是飛機一旦失事,就很難有人生還。可若進行統計分析,航空實際上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空難之所以發生,并不是飛機這種交通工具技術不成熟,許多情形依靠人的努力是可以避免的。

20世紀90年代以后,中國核技術應用步入產業化快速發展階段,在工業、農業、醫學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國內約有300多家企業從事核技術應用開發,總產值達400億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4%。

應該看到,核電技術誕生以后,伴隨著科技進步,世界核電技術所積累的經驗更加成熟。目前,中國已經具備自主發展核電的研究、設計、制造能力和營運經驗。中國在加快引進國外先進核電技術的同時,自主發展核電的能力不斷增強。

2010年5月23日,大亞灣核電站二號機組正處于正常的功率運行狀態,一回路放射性水平例行監測中,發現核反應堆一回路放射性碘核素及放射性氣體活度異常上升,經研究判斷為一根燃料棒包殼出現微小裂紋,其影響僅限于封閉的核反應堆一回路系統中。核電站設置的監測儀器顯示廠房內和廠房周圍環境的放射性水平無異常變化,環境保護部在大亞灣核電站周圍設置的放射性監測點的獨立監測也未發現異常變化。

縱觀核電發展歷史,確實發生一些核事故,有的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核災難,但我們要科學地分析這些事故,不能一見事故就談核色變,更不能對國內加快核電建設的戰略表示懷疑,因為在目前技術條件下,核電是最清潔安全、技術成熟、供應能力強的發電方式,也是以科學發展觀解決能源瓶頸的一條重要途徑。




責任編輯: 江曉蓓

標簽:核電 公眾 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