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內討論多次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服務網點建設和運營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開始征求意見。這是去年出臺《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后又一重要的政策,將促使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進一步具體化,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規范管理,有利于促進行業發展。
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永鋒說:“《指南》帶給行業發展積極和正面的影響,堅決支持《指南》的頒布。”
《指南》規定了很多具體的要求,有利于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不過也有專家認為有些條款過于嚴苛,值得商榷。
■動力電池回收難度較大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已超過210萬輛,也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和消費國,截至去年底,動力電池裝機量已經超過150GWh。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已經超過10年,逐步迎來了動力電池回收的高峰。有機構預測,2018年開始我國動力電池報廢量將呈現翻倍式增長。
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不斷增長,也帶來了動力電池回收的問題,這是一個難題。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曾經有過鉛酸蓄電池回收的慘痛教訓。有數據顯示,我國每年生產的330萬噸廢舊鉛酸蓄電池,正規回收的比例不到30%。大量的廢舊鉛酸電池進入了黑市。動力蓄電池回收管理體系不完善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為了扭轉不利局面,避免重走鉛酸電池的老路,去年我國出臺了動力電池回收《暫行辦法》。按照《暫行辦法》的要求,確定了第1批《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5家企業分別是衢州華友、豪鵬科技,格林美、邦普循環和光華科技。
浙江華友循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鮑偉說:“有些企業和投資機構誤以為這是一片藍海,紛紛沖進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動力電池回收的政策不明確、標準也不規范,造成了一定的市場混亂。”有資料顯示,預計2018年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超50億元,2020年至2023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到136億元~311億元。
■標準要求相對嚴苛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無論是紅海還是藍海,首批5家企業之后,還會有更多的企業加入進來。為了促進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發展,并且做大做強回收市場,我國適時出臺了《指南》。雖然只是一個征求意見稿,但是可以看出要求不低。
在網點布局方面,《指南》要求,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應在本企業新能源汽車銷售行政區域(至少地級)內建立收集型回收服務網點,在本企業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8000輛或收集型回收服務網點的貯存、安全保障等能力不能滿足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要求的行政區域(至少地級)內建立集中貯存型回收服務網點。
在網點場地方面,《指南》要求,收集型回收服務網點的貯存場地面積應不低于15平方米,廢舊動力蓄電池貯存量應不超過5噸;集中貯存型回收服務網點的貯存面積應不低于100平方米,廢舊動力蓄電池貯存量應不超過40噸。
在日常運營方面,《指南》要求,新能源汽車生產及梯次利用等企業應依托回收服務網點,加強對本地區廢舊動力蓄電池的跟蹤。回收服務網點負責收集、分類、貯存及包裝廢舊動力蓄電池,不得擅自對收集的廢舊動力蓄電池進行安全檢查外的拆解處理。廢舊動力蓄電池應規范移交至綜合利用企業進行梯次利用或再生利用。
在安全方面《指南》的要求更高。廢舊動力蓄電池應獨立貯存,不得與其他貨物、廢物混合,不得側放、倒放,不得直接堆疊。A類廢舊動力蓄電池應進行清潔等處理,B類及C類廢舊動力蓄電池應進行絕緣、防漏、阻燃、隔熱等特殊處理。處理后的廢舊動力蓄電池應正立放置于貨架上,且應預留出電池起火輻射范圍。
從回收的源頭上做好規范管理,有利于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以及報廢處理。
■對部分條款有不同意見
鉛酸電池存在著重金屬污染。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不規范,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但與鉛酸電池的污染并不相同。成都新能源汽車推廣產業應用促進會法定代表人兼秘書長、成都雅駿新能源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范永軍認為,將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與鉛酸電池同樣對待,事實上要求過于嚴格。
“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中,鎳鎘電池的污染比較大。目前,鎳鎘電池已經基本被禁止生產。鋰電和鎳氫電池都是相對比較環保的綠色電池。即便電解液有所泄露,也不會對環境造成什么污染。“范永軍說。
動力電池燃燒是最大的安全隱患。拆解下來的動力電池即便靜置,也可能會自燃,為了防范這種安全事故,《指南》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范永軍認為,動力電池標識溯源管理主要是為了梯次利用。《指南》分別規定的A類、B類、C類電池的處理要求。回收網點如果沒有相應的檢測設備,很難判斷屬于哪一類電池,另外,判斷哪類電池對回收網點人員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回收網點工作人員普遍不具備這種能力,在實際操作中難以做到,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設備,成本較高。“這種分類工作應該由綜合處理機構去執行。” 范永軍說。
在具體條款上,范永軍也提出了修改意見。“既然回收服務網點不能從事除安全檢查外的拆解工作,就沒有必要規定廢液收集處理作業示意圖。“范永軍認為。
國內已經有一汽、東風、比亞迪等十一家企業與中國鐵塔簽訂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合作意向書。我國的相關政策規定整車企業是動力電池回收的主要負責人。為了完成使命,整車企業在積極布點。
業內專家認為,《指南》適時征求意見,將有利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