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2019年1-8月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40+, 創歷史新低

2019-09-17 09:22:06 北京市昌平區生態環境局

9月3日下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19年8月細顆粒物(PM2.5)月均濃度23微克/立方米,1-8月平均濃度降至42微克/立方米,兩項數據均創有監測數據以來歷史同期最低。

以PM2.5為代表的大氣主要污染物濃度持續下降,是北京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文明水平全面提升的一個縮影。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北京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首都生態環境保護事業飛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在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持續改善,生態文明水平全面提升,廣大市民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久久為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70年來,北京作為國家的首都、國際化大都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與此同時,北京市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協同并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空氣質量持續改善。2018年北京市空氣中的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分別為6、42和78微克/立方米,與歷史高值的1998年相比分別下降95.0%、43.2%、58.5%,均創新低;特別是SO2濃度從2004年起開始穩定達到國家標準,目前已連續兩年保持“個位數”。2013年開始監測PM2.5以來,PM2.5濃度連年下降,2018年比2013年下降43%,達到51微克/立方米;2019年1-8月PM2.5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3%。

水環境質量穩中有進。密云水庫等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到國家標準;河流、湖泊水質穩步改善,2018年全市Ⅰ-Ⅲ類水質河長占監測總長度的54.5%,劣Ⅴ類水質河長占比由“十二五”末的44.5%降低到21%。

生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生態環境狀況指數保持在“良”的等級;2018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3.5%。

砥礪奮進,生態文明水平全面提升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從1971年開始起步并快速發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的重要講話精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生態文明水平全面提升。

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取得累累碩果,根本原因是黨中央的堅強領導,關鍵在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最重要的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扎實工作。在組織機構上,從1979年市環保局成立到2018年市生態環境局掛牌,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轉變。在體制機制上,從1985年成立的北京市環境保護委員會,到2019年的市委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黨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不斷加強。在隊伍建設上,從環境監測、監察執法隊伍擴展到環境督察、環保警察隊伍,逐漸鍛煉出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的生態環保鐵軍。在治理體系上,從政府“單打獨斗”,逐步發展到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責、公眾參與的“社會共治”局面,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格局。

減量發展有效落實。緊緊圍繞“四個中心”的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硬約束,切實減重、減負、減量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建設,逐步建設形成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1個;劃定4290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占市域總面積26.1%,并實施最嚴格的保護,確保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拓展綠色生態空間。

污染防治深入推進。從生產領域到生活領域,從城市環境到農村環境,從本地治理到區域協同,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逐步從末端治理走向結構優化調整等源頭控制,從工程減排走向工程與管理減排并重。聚焦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等重點領域,持之以恒開展大氣污染治理;深入實施污水治理和再生水利用,有效保障飲用水源安全,逐步消除黑臭水體;以農用地土壤污染分類管理和建設用地土壤風險管控為抓手,切實保障土壤環境安全,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齊頭并進、集中發力。污染減排持續領跑全國,“十一五”以來,北京市均是率先完成國家五年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的省市。在2017年提前動態完成“十三五”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基礎上,2018年四項主要污染物減排幅度進一步擴大。

治理能力有效提升。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支撐能力不斷提高,從最初的以行政管理為主,到目前采用法規、標準、政策、技術等綜合施策,且多項政策、技術等走在全國前列,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制定實施了嚴于國家要求的水污染防治條例、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地方法律法規;累計出臺70項地方環保標準,體系全國最全,標準限值全國最嚴。運用市場、稅收、補貼、價格等經濟政策推動生態環境保護,2018年起排污收費改環境稅后,應稅大氣、水污染物適用稅額標準按國家法定幅度上限執行。集中攻關,取得PM2.5來源解析、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協同等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以落實屬地責任和精準執法為目標,建立了覆蓋街道(鄉鎮)的高密度PM2.5監測網、總懸浮顆粒物(TSP)監測網和地表水監測網,開創了低成本高密度小型化傳感器技術在大氣監測領域應用的先河。

生產和生活方式綠色化深入推進。突出創新驅動發展,嚴格重點行業監管,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生產方式綠色化水平不斷提高。建立綠色制造示范體系,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入選國家綠色園區。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學校教育、干部教育體系;向公眾開放52個生態環境教育基地、41個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開展有獎舉報,引導社會監督;實施綠色政府采購政策,推進市民綠色消費;在聯合國環境大會等國際會議上,介紹北京治理大氣污染的經驗,講好北京環保故事。

“一微克”行動,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北京市將藍天作為市民幸福生活的標志之一。針對不同階段污染特點,扎扎實實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目標,攻堅克難、久久為功。20世紀80年代,以消煙除塵大會戰治理二氧化硫、煙塵等煤煙型污染為主;90年代以來,實現從工業污染治理延伸到生活等領域綜合防治,1998年起組織實施了16個階段的大氣污染控制措施;2013以來,聚焦PM2.5治理,深入開展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特別是從2018年開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贏藍天保衛戰。

統籌“煤氣電”,推動能源結構清潔化。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四大燃氣電廠、淘汰了9萬余蒸噸燃煤鍋爐、4.4萬個茶爐大灶和2.7萬臺小煤爐、實施110萬戶居民采暖清潔化、開展5.2萬蒸噸燃氣鍋爐低氮改造,燃煤總量與2005年峰值相比下降了87%,優質能源比例達到96%,平原地區基本實現無煤化。

嚴管“車油路”,推動交通運輸結構綠色化。在國內率先實施最嚴格的機動車排放和油品標準,率先解決黃標車排放污染問題,率先實施重型柴油車氮氧化物排放檢測;累計報廢轉出220余萬輛老舊機動車,推廣27萬輛新能源車;設置國Ⅲ柴油貨車、非道路移動機械低排放區;累計17.9萬輛超標車納入黑名單數據庫,實施“閉環管理”。

堅持“疏整促”,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修訂北京市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以及污染行業和工藝調整退出目錄;先后調整退出近3000家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性污染企業,完成1.1萬家“散亂污”企業分類處置。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第三產業占比達到81%,逐步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

應用“人技防”,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強化揚塵污染管控,明確各部門職責、細化管理標準。依托在線監測、視頻監控、道路揚塵走航監測、遙感等科技手段,不斷提升揚塵監管能力。定期公布街鄉鎮的粗顆粒物濃度、主要道路塵負荷“干凈度”排名,強化社會監督。

協同“防控治”,加強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將大氣污染防治作為區域生態環境協同發展的率先突破口,不斷完善信息共享、結對治污、聯動執法、重污染預報會商、應急聯動等機制。共同開展秋冬季污染攻堅行動,協同應對重污染天氣,實現了區域空氣質量整體改善。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微克一微克去摳、一天一天去爭取,北京市實現了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藍天含金量也大幅提升。從優良天看,2018年優良天數227天,占比62.2%,比2013年176天增加51天,其中一級優天數為72天,增加31天。從重污染天看,2018年重污染日共15天,比2013年58天減少43天。2019年前8個月,本市空氣質量繼續改善。其中,在5-7月連續三個月月均濃度保持“30+”之后,8月份月均濃度更是出現歷史新低的23微克/立方米,市民藍天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回首70年艱苦奮斗、波瀾壯闊的歷程,成績來之不易。面向未來,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為全市人民創造優美的生態環境,北京市將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設“天藍、水清、土凈、地綠”的美麗北京。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北京市,PM2.5,藍天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