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消息,2019年東亞及西太平洋電力工業協會CEO會議在菲律賓宿務舉行。會上,由中國發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以下簡稱“合作組織”)首次發布《亞洲能源互聯網研究報告》,提出亞洲能源互聯網構建方案和重點互聯互通工程。
報告基于亞洲各國能源電力現狀、發展特征和能源資源稟賦,系統分析了亞洲電力供需趨勢和電力流向,形成了亞洲總體以及東南亞、東亞、南亞、東亞、西亞5個區域的互聯電網格局,提出了亞洲能源互聯網構建方案和27項跨區重點互聯互通工程,并對未來亞洲與歐洲、非洲電網互聯進行了分析展望。
合作組織主席、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理事長劉振亞發表題為《中國電力轉型與全球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的主旨演講。
劉振亞強調,亞洲能源電力發展迅速,但長期面臨能源需求增長快、碳減排壓力大、保障電力供應任務艱巨三大挑戰。目前亞洲一次能源消費量占世界的46%,其中化石能源占比高達83%,年排放二氧化碳170億噸,占全球能源消費碳排放的一半。此外亞洲人均年用電量僅為OECD國家三分之一,還有2.4億人用不上電。
亞洲水能、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儲量分別占全球的46%、25%、21%。“構建亞洲能源互聯網,是發揮亞洲清潔能源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劉振亞表示,要加快開發西亞、中亞、南亞南部、中國西部北部、蒙古等地區太陽能發電和風電,中國西部、東南亞水電,向南亞和東亞地區送電,形成洲內“西電東送、北電南供、多能互補”的能源發展格局。
據研究估算,到2050年,亞洲能源互聯網總投資18.7萬億美元,其中電源投資14.3萬億美元、各電壓等級電網投資4.4萬億美元,創造就業崗位1.5億個。
“能源網、信息網、交通網就像人的‘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和‘四肢系統’。”劉振亞表示,與信息網、交通網相比,能源網的互聯明顯滯后。隨著特高壓技術的突破,全球的“血管系統”也一定能夠建成,推動世界步入能源、信息、交通即“瓦特、比特、米特”三(特)網融合發展的新時代。
“中國電網是全球唯一沒有發生大面積停電的特大型電網,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劉振亞介紹說,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帶動能源需求大幅增長,但也帶來資源緊缺、環境污染等突出問題。應對挑戰,中國立足技術創新,加快能源轉型,推動能源電力清潔發展取得巨大成效,電力工業規模、結構、安全、效益均邁上新臺階。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發電裝機達19億千瓦,其中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分別達3.5億、1.8億、1.7億千瓦,均居世界第一;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達196萬公里,實現了“戶戶通電”;全社會用電量6.8萬億千瓦時,人均年用電量4900千瓦時,有力支撐了經濟社會發展。
清潔發展方面,2018年中國清潔能源發電裝機占比從2010年的25%提高到40%,近一半新增電力需求由清潔能源供應,每年替代電煤8億噸,減排二氧化碳15億噸、二氧化硫等污染物750萬噸。
特高壓方面,中國投運“十交十四直”24個特高壓工程,在建“四交四直”8個特高壓工程,建成世界最大的特高壓交直流混合電網。特高壓技術已在巴西成功應用,建成2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成為亞馬孫河水電開發外送的能源大通道。
智能電網方面,中國推動電網智能化,投運風光儲輸工程等一批世界領先的創新項目;建成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充電樁數量超過100萬個;累計安裝超過5億只智能電表,打造智慧用能綜合服務平臺。
本次會議以“保證國家供能充足,點亮每個城市社區”為主題。菲律賓總統羅德里格·杜特爾特出席會議并發表致辭。
據了解,合作組織目前會員超過700家,遍及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地區)。該組織已研究發布全球能源互聯網骨干網架、發展指數、技術裝備、標準體系及有關區域能源互聯網研究報告,年內將建立覆蓋全球及各大洲的研究體系。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