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日涉(左二)參加交通志愿服務
日前,北京團市委面向社會招募了70余名在各自領域事跡突出、在青年中具有較大影響力和代表性的青年榜樣,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先鋒志愿者。
北京團市委聯合北京青年報推出“我的志愿+”系列報道,講述志愿者故事,展現志愿者風采。今天,我們要認識兩位先鋒志愿者,他們都是從小開始志愿服務活動,在志愿活動中服務他人也實現自我成長。他們一位是從6歲起關注環保的袁日涉,另一位則是年紀最小的先鋒志愿者周圍。在國慶志愿服務中,他們用青春的活力感染他人,充分展示了新時代首都志愿者風采。
從6歲時發起成立“一張紙小分隊”開始,20年來,袁日涉堅持植樹、節水、護鳥等一系列環保活動。如今已經是燈市口小學一名教師的她,又帶著學生開展“以廢換綠愛心認養”活動,將環保的種子種在學生心里,培養他們對環境和社會的責任感。
國慶假期,作為先鋒志愿者,袁日涉又在地鐵站為往來旅客服務。她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志愿者是北京的“金名片”,希望用自己的服務讓游客感受到首都的熱情。
讓游客感受首都的熱情
見到袁日涉時,她正在地鐵東單站進站口閘機為旅客服務。國慶期間地鐵1號線部分站點封站,東單是旅客參觀天安門廣場和故宮的中轉地之一,客流量很大。做了近20年志愿服務,這是袁日涉第一次在地鐵站當志愿者。
“乘客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不會使用手機二維碼刷卡,有的對路線不熟悉,還有一些帶著嬰兒車、輪椅的特殊乘客。”袁日涉說,雖說是在地鐵站內引導,但工作還是挺忙碌的。
志愿服務期間,袁日涉始終帶著微笑,筆直地站在崗位上。她說,前不久帶著父母去甘肅玩了一圈,出發前母親摔傷了腿,行走不便,沒想到游玩的十多天里,每到一處都受到當地人民熱情的接待,“一個城市的風貌與城市中的人息息相關。作為北京人,希望通過我的服務,讓每一個來北京的游客不僅能看到美麗的風景,更能感受到北京人的熱情好客”。
今年26歲的袁日涉已經在環保這條路上走了近20年,她也從當年那個在臺上不敢講話的小姑娘,成為動員上百萬人參加環保志愿活動、累計參與志愿活動一萬余小時的先鋒志愿者。袁日涉告訴北青報記者,志愿服務不僅是服務和幫助他人,更重要的是志愿者自身的成長,多年參與志愿活動,她自己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受鼓勵走上教師崗位
袁日涉說,自己走上環保這條路,與老師的鼓勵密不可分。小學一年級時,袁日涉做了一個回收電池的活動,環保組織給學校寄了一封表揚信。收到信后,大隊輔導員在學校廣播里表揚了袁日涉,受到鼓勵的她又在班級里成立了“一張紙小分隊”,鼓勵同學們節約用紙。班主任知道后,將活動在全班開展,隨后大隊輔導員又推廣到全校。袁日涉說,正是因為老師們的鼓勵和支持,她才能一直堅持下來,這也影響了她的職業選擇。
大學畢業后,袁日涉進入燈市口小學,成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成為老師后,袁日涉又帶著孩子們開展起環保志愿服務。如今,燈市口小學的同學們已經通過認養的方式植樹1000多棵。
袁日涉發起“綠色銀行”,讓孩子們分類回收垃圾,通過“以廢變綠”變賣可回收垃圾,得來的錢用于認養樹木。
孩子們主動參與環保活動
帶著孩子們一起做志愿活動,袁日涉感受最深的是這些孩子真的在環保服務中學習并成長。她說,無論是綠色銀行還是認養樹木,大多數的活動并不是老師布置和要求的,而是孩子們在參與中自己提出的。
為了避免認養后撒手不管,袁日涉召開班會,和同學們一起研究,認養之后還能做什么。同學們集思廣益,從認識樹、認知樹到認養樹,孩子們不僅學習掌握了樹木知識,對認養的各類樹木如數家珍,還學會了養護樹木,會定期參與樹木養護。遺址公園內樹木很多,但是園林部門只有地圖,沒有樹木分布圖。為了更好地劃分各單位的樹木區域,孩子們主動去實地調研,用八張大海報紙手繪了樹木分布圖,把每一棵樹木的位置都清楚地標在圖上,一目了然。
一次次的環保志愿活動,孩子們不僅收獲了知識,同時也培養了責任感。如今,袁日涉的環保路仍在繼續前行,她希望志愿服務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