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18日),國家發改委在其官方網站發布《關于規范煤制天然氣產業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指出在產業政策未明確前,煤制天然氣及配套項目要由國家發改委統一核準,地方無權審批。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通知》下發后,未來一兩年內煤制天然氣項目無序上馬的局面將得到有效抑制,短期內多數項目或許難獲“順產”。
蜂擁而上
由于進入門檻較低,煤制天然氣在全國多個地區掀起高潮,本報記者查閱大量資料發現,僅2009年一年,國內有據可查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就達到14個,這些項目一旦形成實際產能,年產量超過741億立方米。
上述數據并不包括大量未公開露臉的項目。知情人士稱,截至目前各地上馬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已超過40個,“但由于審批權分散,通過公開途徑很難獲得準確的統計數據。”
煤制天然氣為何變得炙手可熱?
一個被業內普遍承認的事實是,國內市場對天然氣不斷增加的需求,為發展煤制天然氣提供了強大的支持,而天然氣漲價的預期使得企業上馬煤制天然氣項目信心大增。
但天然氣近期的兩次漲價與企業投入煤制天然氣產業并不存在必然聯系。
“第一次調價是管道運輸部分,第二次調價是出廠價,兩次調價后,天然氣每立方米的價格調高了0.31元,但煤制天然氣還沒有設定出廠價,這將是一個與管道公司協調的價格,中間存在一定的議價空間。”一位煤化工行業的人士稱。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通知》出臺之前,煤制天然氣的界定并不清晰,缺乏相應的產業政策引導,在項目審批上相對寬松,導致煤制天然氣在2009年迎來發展的高峰,各地準備大量上馬煤制天然氣項目,熱潮一直持續至今。
“蜂擁而來的企業既有中海油、大唐發電在內大型的能源企業,也包括一些中型的煤炭企業。一些企業甚至將發展煤制天然氣作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但在這些不斷上馬的煤制天然氣項目中,真正被國家發改委審批通過的卻是鳳毛麟角,只有大唐克旗、內蒙古匯能和大唐阜新三個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其他已經宣布奠基或開工在建項目包括神華鄂爾多斯、慶華伊犁、中電投與新汶伊犁項目等。這意味著目前在建和規劃中的許多項目都沒有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正式批準。
“《通知》出臺之前,國家尚未制定明確的產業政策,也沒有明確項目審批的權限,部分項目在各地自治區和省級發改委備案后即開工建設,煤制天然氣很容易就能干起來,導致一些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煤化工項目扎堆上馬。”上述知情人士稱,能夠通過公開資料查詢到的煤制化工項目只是全部項目中的很少一部分,還有一些處在暗處的項目無法統計。
在該人士看來,行業投資涌動導致局部呈現出過熱的跡象,最終引起國家主管部門的密切關注,因此,《通知》的出臺并沒有出乎業內的意料之外。
項目審批收緊
盡管煤制天然氣項目不斷升溫,但并沒有形成實際產能,大多數項目都停留在規劃中,只有少數項目開工建設。
“煤制天然氣是新興產業,目前正在進行工業示范階段,并沒有形成實際產能。”亞化咨詢的分析人士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知》出臺后,煤制天然氣的發展將更加規范,獲得發改委審批的項目數量將大量減少,行業發展的步子更穩健。
2009年頒布的《石化行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細則》中,煤制天然氣并列為煤化工的五類示范工程之一,并強調要重點抓好現有的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潔轉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發展的新途徑。
在亞化咨詢的分析人士看來,隨著這些示范工程的建成投產,2011年對于煤制天然氣或將是一個時間節點。
“大唐發電在明年年底將形成煤制天然氣的實際產能,這對煤制天然氣的成本是否經濟、工藝的成熟度、環境的污染情況等都會有一個說法。”該人士據此判斷,未來一年內將很少有煤制天然氣項目獲得批準。
相比被叫停的煤制油和處于尷尬中的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氣受到企業青睞。它的技術成熟度更高,可操作性強,地方政府和企業投資煤化工項目的熱情不斷高漲。
新疆伊犁相關部門近日公開表示,到2015年,伊犁要形成150億立方米的煤制氣生產能力。慶華集團、新汶集團、中電投等公司都將在當地設立了煤制氣業務。
事實上,由于進入的技術門檻相對較低,倘若不進行規范引導,煤制天然氣極易陷入無序發展的狀態。
亞化咨詢的分析人士向本報記者強調,在當前投資過熱的情況下,收緊項目審批權限,將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但與此同時,國家主管部門也應該重視煤制天然氣的協調工作,包括煤制天然氣入管網和CO2捕獲與封存利用的跨行業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已經開工和正在上馬的煤化工項目未來的出路,國家發改委在《通知》中并沒有給出明確說法。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