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堅決打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戰”新聞發布會,省大氣辦和省生態環境廳對今年以來全省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以及組織實施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的有關情況進行了介紹。
成效
1-10月我省“好天兒”超六成
截至今年11月18日,全省PM2.5平均濃度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0%;1-10月,空氣質量綜合指數5.55,與2018年同期持平;優良天數184天,優良天數比例為60.5%;其中10月份,全省PM2.5平均濃度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5%;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85,同比下降10.4%。
特別是今年5-9月份,全省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33、35、32、24、33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
措施
調整產業、能源及交通運輸結構
在產業結構調整上,截至10月底,全省完成壓減煉鐵產能733萬噸,煉鋼產能718.75萬噸,壓減煤炭產能1006萬噸,淘汰火電產能50.6萬千瓦;實施停產水泥產能352.3萬噸;停產焦化產能270萬噸;停產平板玻璃產能660萬重量箱;省定18家重污染工業企業全部完成退城搬遷改造;全省新排查發現“散亂污”企業4123家,完成整改3573家,基本實現“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
在能源結構調整上,截至11月7日,全省共計完成氣代煤電代煤工程220.849萬戶,完成潔凈煤配送527.69萬戶、431.26萬噸,完成型煤爐具配送96.71萬戶;取締散煤銷售網點500家;淘汰燃煤鍋爐2715臺3072蒸噸,完成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7594臺23283.2蒸噸,完成35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提升改造346臺20558.7蒸噸。
在交通運輸結構調整上,截至10月底,全省完成地方鐵路貨運量3.93億噸,開通多式聯運線路29條,完成多式聯運集裝箱班列22.86萬標箱,累計建成港口高壓岸電29套,推廣新能源汽車6.44萬輛標車。開展打擊黑加油站點行動,累計查處黑加油點3158座、非法流動售油車1486輛,收繳油品6492.8噸;全省2019年7月1日起實施輕型汽車國六標準。
在用地結構調整上,強力推進建筑工地、城市道路、城鄉裸露地面、企業料場、公路和露天礦山“六塵共治”。截至10月底,全省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地5195個,建筑工地安裝視頻監控5147個,安裝PM10在線監測系統5156個。
亮點
制定“一企一策”實施差異化管控
今年以來,我省重點實施差異化管控,研究制定31個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分級管控績效評價指標和9個其他行業績效評價指標,針對5.56萬家涉氣企業,制定了“一企一策”應急減排清單,對40個高排放、高污染重點行業的2.2萬家工業企業,分級提出差異化管控和應急減排要求,并建立了涉及1640個(家)項目(企業)的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
持續開展大氣環境執法檢查專項行動,累計檢查企業10萬多家次,查處并督促整改涉氣環境問題5.8萬多個,有效地解決了一大批環境污染問題。
對2018-2019年秋冬季未完成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任務、問題突出的保定市、廊坊市和定州市,以及唐縣、望都縣、保定市清苑區、霸州市和廊坊市廣陽區政府主要或分管負責人予以責任追究。并每月通報考核,對5個設區市政府和79個縣(市、區)黨委或政府負責人進行約談,對11個縣(市、區)實施區域限批,1-9月份共獎懲市、縣資金5080萬元。
此外,我省建成省大氣環境監管大數據平臺,已具備空氣質量監測、空氣質量預報、重點排污企業監控、移動污染源監控、建筑施工工地、露天禁燒、應急減排措施等功能,接入國控、省控、鄉鎮、港口、園區空氣質量監測站點2632個,企業5535家,秸稈禁燒監測點4336個。全省納入網格化監管的企業達到6.8萬家。
目標
今年秋冬季全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
經專家預測,今年京津冀區域秋冬季氣象條件相比往年總體不利,將面臨霧霾持續時間長、覆蓋范圍廣的情況。對此,我省印發《河北省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通過壓能、減煤、治企、降塵、控車等工作,實現今年秋冬季全省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的目標,促進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持續減少。
壓能
實施去產能和退城搬遷攻堅行動,破解“污染圍城”和傳統產業治理水平不高的問題,加快壓減退出過剩產能,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推進重污染企業退城搬遷。同時,對產業集群進行升級改造,推行清潔生產審核。
減煤
實施清潔取暖和散煤清潔替代攻堅行動,清潔取暖特別是氣代煤電代煤是解決散煤污染的最有效路徑。據測算,“雙代”對PM2.5濃度改善貢獻率達到40%以上,環境效益十分明顯。在確保群眾溫暖過冬的前提下,進入采暖季后,將嚴防清潔取暖工程覆蓋地區的散煤復燃。同時,繼續推進35蒸噸以下燃煤小鍋爐淘汰治理。
治企
實施重點行業深度治理攻堅行動。鞏固“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成果。繼續推進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大力實施工業爐窯專項治理,對涉VOCs排放企業實施全過程治理。同時,加快出臺更加嚴格的工業爐窯、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地方排放標準,清理無證排污單位,嚴厲查處無證非法排污行為。
控車
實施移動源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大力推進“公轉鐵”和海鐵聯運,禁止汽車短駁集港等變通行為,大幅減少重型柴油貨車污染物排放。建立重點用車單位常態化監督檢車制度,對超標柴油車及所屬企業,實施黑名單和信用懲戒制度,并集中打擊和堅決清理取締黑加油站點和流動加油車。
降塵
實施面源污染治理攻堅行動。落實建筑施工場地揚塵治理達標驗收八條要求,全面強化揚塵面源污染管控。推進礦山跡地綠化修復,加快停產礦山達標整治。全面禁放禁燃煙花爆竹,實現煙花爆竹常態化禁放禁燃。
減排
科學應對重污染天氣,進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對涉氣污染源做到全覆蓋。指導工業企業制定“一廠一策”應急響應實施方案,啟動第二批正面清單篩選,對納入正面清單的項目和企業原則上不停產、不限產、不打擾。加強聯合會商,提前預報預警,最大程度“縮時削峰”。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