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于明年5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明確,餐飲經營者、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和旅館經營單位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并應當設置醒目提示標識。
垃圾桶邊的引導分類志愿者、商鋪里隨處可見的“垃圾分類”和“光盤行動”倡導語……12月3日,北京商報記者在南鑼鼓巷發現,近來街巷明顯干凈了不少。作為北京市著名旅游景點和歷史文化街區,南鑼鼓巷主街上林立166家商戶,其中包括50余家餐飲商鋪。如何解決游客垃圾亂扔、垃圾收運過載等問題,長期困擾著游客和周邊居民。
東城區南鑼鼓巷商會會長徐巖介紹,從今年7月,南鑼鼓巷就開始全面推行垃圾分類的工作。從原來的每天產生36噸左右垃圾,到現在大約每天20噸。制定商戶自律公約、倡導游客參與垃圾分類,南鑼鼓巷“花式”開展減量。
游客:鼓勵參與分類
一走進南鑼鼓巷,北京商報記者就被巷口的宣傳臺吸引,有不少游客在宣傳臺前參與活動。志愿者介紹,游客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了解垃圾分類、拍攝宣傳單發朋友圈,或擔任臨時志愿者等方式參與垃圾分類活動,根據不同的參與方式,可以獲得冰箱貼、明信片、商戶打折券等小禮品。
作為著名旅游景點,南鑼鼓巷每天接待的游客量都在8萬人次左右,如何保證游客文明扔垃圾是南鑼鼓巷推行垃圾分類主要面臨的任務。
徐巖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南鑼鼓巷可以說是我國首家在垃圾分類方面把游客管理好的特色商業街區。目前在南鑼主街設立了8個集中投放點,所有垃圾點由商戶志愿者輪流值守,指導游客科學投放垃圾。因為主要還是廚余垃圾,所以值守每天飯點兩次,每次兩個小時,其他時間也會有流動志愿者值守。另外商會成立了垃圾分類督導隊,負責對垃圾分類工作進行檢查。游客也都很自覺很配合。”
在垃圾點邊,一位游客拿著半杯奶茶在幾個垃圾桶前猶豫不決,一旁的志愿者快步向前幫助指導。志愿者付百靈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平時每周過來一兩次,待個一兩個小時,一般也都是流動的,看哪里有人需要幫助就過去。”
商戶:廚余垃圾減少1/3
除了引導游客文明扔垃圾,餐飲商鋪的源頭減量是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關鍵環節。
交道口街道網格中心副主任聶冊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南鑼鼓巷主街最主要的就是廚余垃圾,占到70%左右。從7月開始引導商戶垃圾分類,包括鼓勵游客光盤行動,吃不完的打包帶走。到現在,廚余垃圾量差不多壓到垃圾總量的40%。以前垃圾車運一趟500公斤,加起來一天36噸左右。垃圾車每次都是嚴重超載,保潔員站在車邊上都摸不到頂。推行減量分類之后,現在一輛車一趟運200公斤左右,一天一共20多噸的垃圾。”
今年7月,南鑼鼓巷推出《南鑼鼓巷商戶垃圾分類自律公約》,成為我國第一個特色商業街的垃圾分類自律公約。自律公約共十二條,從企業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包括要求定時投放垃圾、堅持“垃圾分類周三行動”等,實現南鑼垃圾管理全覆蓋、無死角、高標準。徐巖稱:“我們特別要求垃圾分類知曉率百分百、參與率百分百、減量化百分百、餐廚垃圾環比減量10%以上,餐飲企業對顧客告知率百分百。”
南鑼鼓巷商戶、紅寶鼎美食小院經理朱躍龍告訴記者,從加入垃圾分類以來,垃圾量大概減少了1/3。平時主要會提醒顧客垃圾分類小知識,參與光盤行動,參與了就會給顧客送飲料。每周都有一個垃圾分類指導員進行輪班,來指導顧客怎么分類投放。對于《條例》提到的“本市將采取措施逐步推行凈菜上市”,朱躍龍表示,現在進的貨基本上都是凈菜了,垃圾量少了很多。
徐巖表示:“垃圾分類工作推行4個月以來,廚藝垃圾減量化達到60%,接下來還需要進一步深化工作繼續減量。半個月內應該就會引進廚余垃圾的設備,可以在街巷內完成廚余垃圾的油水分離集中處理,固體直接變有機肥,現在就是還沒確定具體擺在哪里。”
居民:定時收運換積分
在商業主街之外,南鑼鼓巷南北走向、東西走向也各有8條胡同。“樓房區是有固定垃圾桶,工作人員專門進行二次分揀;咱這兒平房區智能定時定點上門收。”福祥社區衛生主任侯炳菊向記者介紹。
中環創新公司的劉浩是專門負責雨兒胡同的垃圾收運員,他告訴記者,每天上午七點到九點,晚上六點到九點是固定的收垃圾時間,中午也會再來回溜達幾圈,主要收的是居民的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和有害垃圾也有專人每天上門運,但垃圾數量相對較少,配備的人也少一些,交道口街道大概就七八個人。
“就負責這一塊,人都熟悉了。”劉浩敲開雨兒胡同30號院的門,將居民小垃圾桶里的廚余垃圾倒進大桶里,并通過居民小垃圾桶上的二維碼掃描進行積分,“上午有兩分,晚上三分,一天最多能積五分。三個月后可以用積分換日常用品。我這個是禁止二次分類的,所以會看居民分類的質量,大家的參與率都還行,有時候不在家的話就放在門口給收了。”
據悉,交道口街道平房區共45條胡同,整體采用定時定點收運工作模式,即前期逐一入戶為居民發放垃圾分類積分卡,并結合居民及社區建議,在每條胡同選取兩至三個點位,每日固定時間安排專人值守點位。在整體定時定點收運積分的基礎上,在福祥、蓑衣、雨兒及帽兒胡同確定了采取以樓門院長協助、流動收集為主、預約上門為輔、試點溯源到戶的創新措施開展垃圾分類工作。
此外,增加科技手段在垃圾分類中的應用也在不斷探索中。據悉,交道口街道開發垃圾分類回收App,居民注冊成功后就可在App中選擇將要投放的垃圾類型,預約上門收取時間,提交后系統會自動匹配距離最近的垃圾分類指導員進行上門回收,根據垃圾類型和數量給予一定的積分,積分將通過App反饋給居民。通過這種模式,能夠做到垃圾收集、分類、清運等數據采集智能化,進一步實現“居民掃碼呼叫、企業上門收運”的便利化分類收集模式。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