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調研結果顯示,盡管政府政策趨于利好,但受市場波動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環保產業發展一度遭遇瓶頸期。
最近一年,東方園林、碧水源等一度出現了現金流危機,被迫或主動地進行股權轉讓。
“環保產業流動資金的市場周轉環境很不樂觀,部分大型環保公司出現資金鏈斷裂。”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天津工業大學環境經濟研究所9日晚發布的《2018中國環保產業發展指數測評結果》稱。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介紹,此項調查的相關數據,來自于該協會2017~2018年度開展的全國環保產業重點企業基本情況調查,涉及1702家環保產業重點調研企業,以及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固廢處理與資源化和環境監測等環保產業細分領域。
這是繼2015、2016和2017年之后,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第四次推出《中國環保產業發展指數報告》。
課題組介紹,環保產業發展指數指標體系由3個一級指標(產業發展基礎、產業發展環境和產業發展能力)、10個二級指標(產業規模和產業結構;經濟因素、政策因素和市場因素;營運能力、融資能力、投資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和出口能力)和26個三級指標(從業人員、資產總計和環保業務出口收入占比等)構成。
發展指數以100為基數,若考察時期指數指標值大于100,則說明環保產業發展向好;反之,則說明環保產業發展呈下滑態勢。測評結果顯示,2018年度,中國環保產業發展指數值為96,產業發展基本穩定但略有下行。
課題組稱,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工業占比的不斷增加為環保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市場;在環保政策的推動下,社會環保投資有所增長,但并未完全抵消經濟下行和環保產業資金周轉率下滑的負面影響,因此環保產業發展環境的指標值出現了小幅下滑。
此外,產業發展能力方面,投融資活動活躍,創新人才集聚,為環保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但未能完全抵消金融防風險和出口能力下行的負面影響,因此環保產業發展能力的指標值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研究發現,在強勁的發展能力增長的帶動下,固廢處理與資源化領域發展的指數穩居第一,環境監測領域緊隨其后,上述兩個領域的發展指數都大于100,都遠遠超過環保產業整體的發展指數。而由于發展能力增長滯緩,水污染防治領域指數和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發展指數都小于100,并且都低于環保產業整體發展指數。
從環保產業整體來看,我國環保產業在經歷了2015年和2016年的快速成長后,2017年和2018年都出現了增長放緩趨勢,產業發展基礎、發展環境和發展能力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產業發展能力弱是造成環保產業發展指數出現負增長的重要因素。而其中,資金周轉和利潤增長情況都不理想,環保產業融資難的狀況仍未得到顯著改善。但同時,環保企業對環保項目的投資熱情持續高漲,有利于形成環保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課題組表示,當前,需要增強環保企業自身造血功能,同時調節和完善產業結構,進而促進產業發展能力的提升。由于環保產業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即面向社會),因此環保市場環境的完善既需要發揮市場的微觀調控作用,更需要政府相關規制的推動。
在日前召開的“2019中國環境上市公司峰會”上,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凱軍表示,從政策和市場層面上看,我國正面臨著城市水環境管理重大戰略轉折期,從追求工程結果轉到關注環境效果,水污染防治的主戰場由點源控制向流域綜合整治轉變,從被動防治轉變為主動開展生態修復和建設,一些地區開始主動追求與其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更高的環境質量。
責任編輯: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