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瀚海為“琴”,新能源奏響美的律動

2019-12-19 13:48:55 青海日報   作者: 蘇烽  

冬日里,黎明的曙光劃破天際,透過薄薄的云霧直射在太陽能光伏電板上,發出耀眼的光芒。或許你曾看到過陽光灑在湖面時波光粼粼的夢幻場景,但眼前這由數以萬計的太陽能光伏電板組成的陣列其產生的能量毫不遜色,壯觀、絢麗!只叫那觀賞之人發出陣陣的驚嘆聲。

這里天藍、地綠、水清……

這里被譽為“資源寶地”、“光熱之都”、“祖國聚寶盆”……

這里能滿足你對詩和遠方的一切幻想……

這里便是臂攬八百里瀚海戈壁的柴達木盆地。柴達木,這片蒙古語意為寬廣遼闊的地方,總是給人們帶來驚喜,從前是如此,現在也是如此。

曾經,在水天一色的茶卡鹽湖、察爾汗鹽湖景區還未被開發之前,工人們還在鹽田里用鐵鍬采鹽,靠著腳下豐富的礦產資源,成為我省石油天然氣、鹽湖化工、有色金屬等基礎工業基地。但現在,轟隆的機械聲也早已被往來游客的歡笑聲所替代,無人問津的大漠戈壁也在清潔能源快速發展的勢頭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高聳的風力發電設施,以及綿延如海的蔚藍色光伏、光熱發電設備,抹去了昔日里的荒蕪和孤獨。

這里還有你不曾見過的詩與遠方。

一望無垠的“鏡面草原”映襯著頭頂的藍天和白云,太陽的每一束光和熱都能在這個地方匯聚成能量,這對路邊的游客和過路人來說也許是剎那間邂逅的景色,而對這個來自東北的“光伏人”劉文闖來說是夢想,是他的詩與遠方。

守望著遼闊無垠的荒漠戈壁,扎根在高原高寒、干燥的艱苦環境里,這里究竟是有什么魔力吸引著一批批像劉文闖一樣的“光伏人”不遠千里、萬里在這里設廠建樓。

“這里的陽光就像姑娘一樣溫暖。”青海中控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工程師劉文闖回憶起當初的情景時這樣說道,剛到海西的時候,我們廠區選在了離市區幾十公里外的大片荒漠中,氣候干燥很難適應,周邊的配套設施也沒有現在完善,但太陽能就需要這樣遼闊、干燥的地域。

的確,新能源產業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快速崛起,仍得益于其得天獨厚的寶貴資源。這里年日照小時數在3000小時以上,全年風能可用時間3500~5000h,年太陽總輻射量達到每平方米6618.3~7356.9兆焦之間,僅次于西藏,位居全國第二位。加之境內可用荒漠化土地面積達10萬平方公里,新能源發展的土地面積接近于我國的浙江省。

當第一塊太陽能光伏發電板架設在大漠戈壁中時,亙古悠久的柴達木盆地便與現代化的清潔能源產業結下了不解之緣。光熱示范電站拔地而起,并網運行;全國光熱技術研發中心成功落戶,格爾木、德令哈兩市入圍國家光伏產業領跑者基地……這一切預示著海西州正在迎來風電和光伏產業發展的黃金期。

走近“光熱之都”,這里的景色美得與眾不同。

順著德令哈市區的公路驅車向西北方向直行20多公里,我們便能在3.3平方公里的狹長戈壁灘上一瞥海西新能源產業勢頭猛進的壯闊景象,這里便是令人震撼的“光熱之都”在沙漠中拔地而生的緣起。

或許也正是因此,這條通往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德令哈光伏產業園區的公路也被稱作“金色大道”,映襯著道路兩旁2.7萬塊光伏發電板組成的“蔚藍海洋”。

來到這里,有一處景觀是你不容錯過的。稍許抬頭看向天空,兩座高達近百米的吸熱塔聳立其間,這里便是中國首個大型商業化光熱示范電站——中廣核德令哈50兆瓦光熱示范區的所在地。

吸熱塔塔尖閃耀著奪目的光芒,塔底25萬片玻璃鏡子組成的集熱陳列將太陽光聚焦在塔頂的接受器上,想要領略這樣蔚為壯觀的場景,這里獨此一家。

如果你看得足夠仔細、細致,你還會發現面前這些板子形狀迥異、大小不同。這里,你可要注意了!這些板子的作用可是大不相同的,比如在你剛步入園區時看到的藍色間隔的板子是太陽能光伏發電板,它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的核心部分,可以將太陽的輻射能力轉換為電能。

還有一種就是分布在吸熱塔周圍的定日鏡,這些鏡子通常要比太陽能光伏太陽板看起來要大一點、寬一些,鏡面和家里的普通鏡子沒有多大區別。如果你看到像這樣的鏡子,你就可以向小伙伴科普,說這里是光熱發電的地方了。

不過,你也別因為定日鏡的模樣小瞧了它們。以中廣核新能源德令哈有限公司的太陽島SOF項目為例,一個集反射鏡、集熱管、集熱器單元等組成的光熱發電集群,每年可節約近6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萬噸,環保效益相當于造林280公頃,而且壽命還比普通的多晶硅太陽能電池板更長。

說到這里,你可能覺得這些離你都很遠。不過,家住德令哈市柏樹山新村的祁長斌對這片“蔚藍海洋”有著特別的情感。

“就幾年的光景,我們從原來的土坯房住進了小洋樓,還用上了太陽能。村子周圍的樹也越來越多了,風沙變小了,環境也越來越好了!”在德令哈生活了幾十年的他親身經歷了這幾年因為太陽能而給自己生活帶來的各種實惠。

祁長斌的家就在離德令哈市光伏園區不足5公里的地方,從二層小樓房便能看到不遠處的太陽能發電機組,他說:“剛開始只有一小塊,慢慢的周圍都鋪滿了太陽能光伏發電板。”

冬日里,走進祁長斌家里,陣陣暖意撲面而來。他家分上下兩層,下面是客廳和廚房,上層是臥室,整個屋子收拾的整潔敞亮。這么大的屋子要保持溫暖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原來在他家的二樓墻壁上有一塊碩大的黑色板子,祁長斌告訴我們這是用來整個屋子供暖的太陽能取暖設備。

“以前覺得太陽能離我們很遠,現在就在眼前、就在身邊。”現在整個柏樹山新村的村民家家戶戶都用上了太陽能取暖設備,告別了過去煙熏火燎的日子。而且,隨著光伏園區的建設,周邊的綠化環境一年年發生變化,從三三兩兩的枝杈到環繞四周的綠植,柏樹山新村越發靚麗起來。

值得欣喜的是要不了多久,建設當中的德令哈市光熱旅游發展項目很快就要上線了。屆時,往來的游客們便能登上觀景臺,俯瞰綿延十公里的光伏、光熱發電全貌,親身體驗光伏、光熱發電的奧秘,而祁長斌也在家中籌劃著賺錢致富的法子……

湛藍的太陽能光伏板交相輝映,高聳的太陽能光熱發電塔直指蒼穹,蝶式光熱發電機組翩翩而舞,瀚海為“琴”,新能源產業在海西奏響美的律動,這美在于源于對新發展理念的融會貫通;這美,始于在希望和抉擇中展開蝶變之翼。

如若你欣賞過這里的美后仍意猶未盡,那還可以來一場“光”與“風”的穿越,沿著“金色大道”往格爾木方向驅車300多公里,你便會在路邊看到綿延成片的風能發電機組,個個矗立在廣袤的鹽澤地上隨風而動,將源源不斷的風能轉化成電能,傳輸到千家萬戶。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柴達木盆地,太陽能光伏,新能源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