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2020能源機遇

2020-01-08 13:36:51 中國石油報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中國的崛起,不是為了與某國一爭高下,而是希望把我們的發展成果和理念經驗,與世界共享,與全球共榮。經濟發展離不開能源,能源主力仍在油氣。2020年,相信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發揮的作用將更加舉足輕重,油氣能源也將為中國與世界的共贏更加添彩。

歲末年初油氣觀察

劉朝全 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轉眼迎來“十三五”的收官之年——2020年,油氣行業的政策制定者和企業,都在謀劃今年安排乃至更為長遠的規劃。

2019年世界油氣行業憂中有喜

從世界范圍看,油氣行業更多的是面臨壓力。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中美貿易戰經過14輪艱苦談判,于12月13日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緩解了雙方貿易摩擦升級的壓力,但對未來仍然不能盲目樂觀,威脅中美經濟的因素仍然存在。全球對低碳、清潔、綠色、可持續能源的發展力度更大,能源轉型在科技創新的助力下獲得加速發展,盡管目前規模還不大,但未來將給油氣行業帶來持續的影響。美國在頁巖革命的推動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以LNG方式出口的天然氣快速增加,并逐步實現原油凈出口。全球石油市場供應寬松,國際油價比2018年降低一成左右,迫使OPEC宣布進一步減產以穩定油價。沙特阿拉伯作為單一石油經濟的傳統石油生產大國,將其沙特阿美公司1.5%的股份在國內上市,希望以杠桿作用估高其市值,為未來的國際上市獲取更大的融資,為國家經濟轉型提供資金支持,但這些目標很難全部實現。

油氣行業面臨的地緣政治形勢愈加復雜。委內瑞拉受美國制裁,經濟受到嚴重影響。美國加碼制裁伊朗,使霍爾木茲海峽頻發險情,沙特油田設施遭遇襲擊導致全國石油產量短期減半。美國繼續施壓俄羅斯,遏制歐美公司在俄羅斯的油氣投資。美國對這些國家的制裁,也使中國受到不利影響。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沙特、阿聯酋、俄羅斯出于市場多元化等考慮,加大了與中國的油氣合作,這對中國來說是好事。

從中國國內看,油氣行業成績可喜。以三家央企為主的石油企業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在新疆、四川獲得了油氣大發現,石油產量也實現了3年來首次止跌回升。國家管網公司在千呼萬喚中掛牌成立。中國投資環境持續改善,從2018年的世界排名第46名大幅提升至2019年的第31名,預計中國將在“十四五”末躋身全球投資環境最佳的20個國家和地區之一。中國成功舉辦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第二屆進口博覽會,油氣行業對外合作也取得較大進展,中資公司成功中標俄羅斯北極LNG2項目、巴西深水項目,中俄天然氣管線成功輸氣。

2020年中國油氣行業要重點關注5個問題

第一,國際油價在正常情況下將略低于2019年,如果控制成本措施不落地,多數石油公司將面臨效益下滑局面。

第二,煉油產能過剩局面將加劇。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下放煉油項目審批權后,地方政府出于吸引投資、發展經濟等考慮,不顧全國煉油產能已經嚴重過剩的局面,繼續新建煉油廠,其效率、收率總體上均好于現有煉廠,但落后產能的置換,實際上處在失控狀態。如果沒有政府的強力干預,聽任市場競爭被動淘汰落后產能,演化下去,有可能產生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

第三,深化油氣體制改革,要求油氣行業切實落實混合所有制改革,三項制度改革必須有所突破。這是改革的難點,油氣企業的改革已經滯后于政府要求,應加大力度。

第四,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將油氣田開發方案審批改為報備,這將會導致未來部分企業破壞性開采。幾乎所有的國家對資源開采方案都要審批,從某種意義上看,這是國家主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的放管服動機是好的,但可能會帶來不良的后果。

第五,《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措施于今年1月1日起實施,油氣行業國企、外企、民企將激烈競爭。油氣行業將逐漸面臨勘探開發、煉油化工銷售等全方位的外資企業競爭,以及內部民營企業的競爭。時間越久,這種局面會越明顯。預見到這種趨勢,盡早采取提升能力的各項措施,對油氣企業十分重要。

直面中美大變局 自信百年復興路

曾興球 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中國中化集團原總地質師

2019年,對中國和世界來說,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中美關系大變局,美國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集中政治、外交、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力量,采用各種方式全面遏制中國發展,不僅改變了中美關系未來的走向,對世界經濟發展格局也產生了深刻影響。

中美關系的大變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直面中美關系大變局,冷靜、客觀、全面地分析研究中美關系,認清形勢,對于謀劃2020年的工作,打好“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中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信心,有著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充分認識中美貿易戰的長期性、復雜性和嚴峻性

2019年11月14日,我國商務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美雙方就妥善處理解決各自核心關切進行了認真建設性的討論,抓緊協議正式簽署的后續工作。中美貿易磋商達成“第一階段”協議,是中美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

中美通過協商談判解決分歧意見,有利于中美雙方和世界經濟的穩定發展,中國有關方面一再表示,中方將信守和履行承諾,中方為協議已經投入了大量精力和時間,希望達成的任何協議都能夠得到有效落實。執行過程中如有分歧,雙方應通過密切合作協商解決,為改善中美關系、增強中美合作,做出最大努力。

美國特朗普政權積極推行霸權主義,奉行“美國優先”的政策,戰略目標很明確:遏制中國崛起,維護美國霸權地位。特朗普將貿易戰從“狹義”擴展至“廣義”,對中國全面開戰:以貿易戰加征關稅,將失去的制造業重新拉回美國;用科技戰遏制中國的創新活力,阻止中國科技進步;用金融戰全方位沖擊中國經濟,阻止中國發展;用地緣政治戰制造地區動亂,挑戰我國領土主權,破壞我國發展的國際大環境;用輿論戰混淆視聽,故意抹黑中國;擴大軍備,炫耀武力,為世界反華勢力壯膽。最近,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出臺了一份《美國怎么打政治仗》的報告,提出一個重要觀點,美國需要改變過去依靠軍事戰爭的傳統做法,這種做法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地區連續失敗,美國應積極構建政治戰爭能力。

我們要認清形勢,搞清美國的底牌和最終訴求,直面中美大變局,堅定信心,挺起脊梁,高舉多邊主義旗幟,繼續推進全球化治理,積極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堅持互利共贏原則,擴大開放,促進世界經濟繁榮發展。

把美國遏制中國發展變成實現民族復興的動力

美國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單方面要求修改WTO規則,單方面對華為、海康、大華等多家中國企業和政府機構實行制裁的措施,使我們從另一個側面看到,在國際市場競爭和大國博弈中,我們確實還存在一些短板。中美貿易戰像是一服清醒劑,使我們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復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科技創新、高端制造、金融服務、軍事實力、基礎教育等方面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較,還有較大差距。在對外擴大開放、保護知識產權、降低稅費等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在企業深化改革、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方面,還要下很大功夫。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真正建成國際一流水平的企業和繁榮富強的偉大國家。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中美貿易戰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產物,化解中美之間的矛盾,首先在于中美雙方在合作的前提下,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內因是決定因素,外因是必要條件,中國的問題不在美國,美國的問題也不在中國,只從對方身上去找解決自己問題的做法,注定是行不通的。面對中美大變局,解決中國的問題,關鍵是如何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中國有信心、有條件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們最大的優勢是制度優勢、市場優勢和產業門類齊全的優勢。只要我們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四個自信”,做到“四個全面”,銳意改革,勇于創新,就一定能夠擺脫美國為我們設置的困境,走出一條現代化建設的新路,中國的發展也是歷史的必然,是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擋的。

在能源安全方面,我們面臨著諸多挑戰,要樹立全球資源配置的理念,提升全球資源配置的能力,打破美國試圖主導全球油氣市場的霸主地位。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迅速攀升,要根據實際情況,優化能源發展戰略,推動能源革命,堅持“低碳、綠色、安全、環保”發展的方針,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加快開發新能源,建立“多元、多點、多渠道”供應基地,確保我國能源供應安全。

中俄能源戰略合作 內生驅動前景廣闊

龐昌偉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 俄羅斯中亞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連續18年穩居全球能源消費增長榜首。2018年中國占全球能源消費量的23.6%,達32.73億噸標油。中國進口原油4.64億噸,同比增長7.8%,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70%。

2014年5月21日,在美歐日聯合制裁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半島的背景下,中國石油與俄氣達成總值4000億美元、380億立方米/年、合同期為30年的東線天然氣供氣合同,價格與國際油價掛鉤。管道滿負荷運營后,每年將分別減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1.42億噸、182萬噸。至此,始于1994年的中俄天然氣合作談判歷經20年終成正果,經過5年多的施工建成投產。這條南北干線管道的開通,將改善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促進俄羅斯天然氣出口通道多元化,減輕其對歐盟出口依賴并加速遠東資源開發和提振地方經濟。

俄羅斯能源政策和戰略重心向東部地區轉移

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2018年兩國貿易額突破1080億美元,增長24.5%,預計2024年將提升至2000億美元。2018年中俄原油貿易量為7160萬噸,同比增長19.7%,占中國進口量的15.4%。俄羅斯石油公司、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諾瓦泰克公司、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和西布爾控股公司與中國展開了互利合作,未來北極地區油氣資源開發和北極航道利用將成為中俄合作的新亮點。

俄羅斯能源政策和戰略重心向東部地區轉移,中俄油氣合作是能源市場與資源的精準對接。俄羅斯提出能源政策轉向東部的戰略任務,規定2030年俄對亞太地區燃料出口在出口中占比將達到26%至27%,以改變對歐盟市場的依賴。俄羅斯實施東部資源開發戰略將瞄準亞太地區能源消費市場,積極推進東部地區油氣資源開發,發展對華油氣合作已經成為俄羅斯能源外交優先戰略任務。

2009年4月13日,俄羅斯時任總理普京主持召開政府會議,批準當年2月17日簽署的3億噸中俄石油領域合作的協議。普京表示,鋪設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至中國的支線協議,將為東西伯利亞石油銷往東方創建穩定可靠的市場。

2010年1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投入運營,2018年1月1日,中俄原油管道二線正式投入運營,開始從漠河向大慶林源煉油廠輸送俄羅斯原油。從俄進口管道油量將從過去每年1500萬噸增加到3000萬噸。2013年10月17日中國石油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簽署了《擴大東西伯利亞上游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根據備忘錄,中國石油和俄羅斯石油公司將在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規模開發中鮑圖奧濱等一批大型油氣田。雙方成立合資公司,此項合作是中俄開展上下游一體化油氣合作邁出的重要一步,是上游合作方面取得的新突破,并將帶動雙方在下游及其他領域的合作。這意味著俄羅斯初步克服了對中國參與俄遠東地區能源開發的心理障礙。

中俄推進能源科技和全產業鏈合作

2019年6月5日,中俄元首達成商定共同舉辦中俄能源商務論壇,6月6日至7日,第二屆中俄能源商務論壇在俄羅斯圣彼得堡舉辦,預計2020年第三屆論壇將在中國舉辦。按照《中俄能源商務論壇章程》,確定論壇為面向中俄兩國能源及相關行業企業、金融機構、協會、科研機構、智庫等雙邊開放性、機制性交流平臺。

中俄雙方將本著相互尊重、互利共贏、長期合作、經濟可行的原則,在“一帶一路”倡議和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框架下,促進中俄能源科技和上中下游全產業鏈合作,進一步推動中俄能源合作行穩致遠,向走寬、走深、走實的方向推進。

進入新世紀,中俄不再過分強調相對利益而展開全面深入的能源合作。俄羅斯是中國重要能源進口國,俄羅斯石油工業對中國資本陸續開放上游和下游產業。俄羅斯能源出口從過去專注歐洲市場,變為現在兼顧遠東市場。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合同簽署于西方對俄羅斯發起制裁期間,投產于中美貿易戰之時。目前,為管控能源安全風險,中國已初步構建獨立于西方的能源體系并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伴隨著特朗普上臺后的中美—俄美結構性矛盾的加深,中俄能源合作內生性驅動前景廣闊,將向構建能源共同體邁進。

東南亞油氣合作 穩字當先

余功銘 王軼君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 海外投資環境研究所

東南亞地區作為與中國南海直接相鄰的地區,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同時,東南亞地區作為中國主要的海上通道,對中國海上運輸安全,特別是海上能源運輸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國絕大部分的原油進口通過海上運輸,且主要途經馬六甲海峽,確保該地區的安全穩定是確保中國能源安全的關鍵。

東南亞各國政局基本穩定,但也有個別國家內政受外部力量干預而影響對外關系。2019年,部分資源國舉行大選,現任領導人均獲連任,整體政局較為穩定。盡管東南亞國家依然注重平衡發展與世界各國的關系,但在很多領域,更看重本國的發展利益,并以此作為發展對外關系的重點和目標。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給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帶來更多機遇,并逐步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相互對接,互利互惠,共同發展。隨著中國與東南亞互聯互通的推進,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系更加緊密。

現狀:油氣合作項目眾多

中國石油企業與東南亞多國有油氣項目合作,如緬甸、印尼、馬來西亞、文萊等國。截至2018年底,共有3家中國公司在緬甸運營著5個項目,其中中國石油運營1個勘探項目和2個管道項目;在印尼共有4家中國的石油企業運營著7個項目,其中中國石油運營3個勘探開發項目。在馬來西亞,中國山東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6630萬美元收購殼牌馬來西亞煉油有限公司51%股權,標志著中國地煉企業第一起海外并購達成。此外,中國石化為馬來西亞RAPID綜合煉化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車總承包商,合同總額約為13.29億美元。在文萊,中國浙江恒逸石化為文萊大摩拉島一體化石化項目控股股東,持股70%,文萊財政部旗下主權基金持股30%。一期項目于2019年11月投產,規劃煉油年產能800萬噸,包括年生產150萬噸對二甲苯、50萬噸苯、近600萬噸汽柴煤油品。未來,二期項目計劃新增1400萬噸/年原油加工能力,包括150萬噸/年乙烯、200萬噸/年對二甲苯。

貢獻:全方位促進當地發展

中資石油企業踐行“互利共贏,合作發展”理念,切實履行社會責任,修建道路、通電架橋,提供凈化水設備,實施健康與醫療計劃,改善和提升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環境和水平,造福當地社會。在緬甸,東南亞管道公司立足當地物資供應與服務市場,在中緬油氣管道建設期間大力支持當地工程分包商、材料供應商和服務商,先后有200多家緬甸當地企業參與項目建設;中國石油還大力推進本地化采購,開展與當地企業的技術合作,帶動和促進了當地相關中小企業的發展。在印度尼西亞,中國石油積極響應員工本地化政策,不斷完善符合員工本地化的管理制度、規定和程序,員工本地化率達到98.6%以上。

中國的石油企業注重社會公益事業投入。中緬油氣管道項目啟動至今,累計投入公益資金近3000萬美元,實施社會經濟援助項目200余項,涵蓋醫療衛生、教育、供水供電、道路、通信等多個領域。2萬余名緬甸青少年的就學環境得到改善,80多萬人獲得了更加便利可靠的醫療服務,許多村莊實現了24小時供電、安全清潔飲水。

與此同時,中國的石油企業還注重對當地人才的培養,并把當地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緬甸,東南亞管道公司從強化在職員工培訓體系建設入手,加大本土化用工培養力度,重點在提升人才專業化、國際化水平上下功夫。如持續推進緬籍員工留學工作列入計劃,推薦選拔優秀員工赴中國留學,到中國的石油院校學習先進理論知識及參加現場實踐,提升石油技術、企業管理等理論知識水平,將一批緬籍員工培養成優秀技術、管理人才。

思考:更多將地緣優勢轉化為務實成果

東南亞地區油氣資源較為豐富,地理位置與中國相鄰,同時東南亞地區又是我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域。持續推進和加強在該地區的油氣合作可以增進互信,對中國的能源進口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未來,要更注重倡導互利共贏的合作理念,提倡不同政治制度、文化傳統、資源稟賦、社會制度的國家間平等合作,共享發展成果,將地緣優勢轉化為務實合作成果。

在合作方式上,推進多層次務實合作,不打破區域現有制度安排,充分利用已有的國際機制,多種合作形式并舉。

在合作維度上,人文交流與商貿交流并重,為各領域的合作夯實民意基礎,有效保障我國的海上油氣運輸路線,為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向前發展提供資源和海上交通保障。

地緣政治變局下 開辟互利共贏之道

彭云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海外戰略與開發規劃所戰略室副主任

中東地區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戰略支點,油氣合作則是中國與中東合作的基石,也是確保中國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新形勢下中國—中東能源合作面臨嚴峻的地緣政治挑戰,更需正視威脅,有所作為,開創互利共贏之道。

中東油氣合作新局面:

貿易合作持續拓展

投資合作不斷升級

2012年,中國已成為中東地區最大貿易伙伴,原油貿易構成了雙邊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持續發展的拉動下,中國油氣對外依存度屢創新高,對中東油氣合作的戰略重要性也日益凸顯。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近10年來,中國對中東地區原油進口占比雖然波動性下調,原油進口多元化進一步增強,但對中東地區原油進口絕對量則呈逐年增長態勢,中東地區在確保中國原油供應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2019年前10個月,中國從中東進口原油1.8242億噸。

隨著雙邊貿易的持續發展,中國在中東地區的油氣投資合作也取得了長足進展,合作領域從上游拓展到下游煉化及工程服務,合作國家從伊拉克、敘利亞等中東高風險國家拓展到阿曼、阿聯酋等中東低風險國家。2017年2月,中國石油獲得阿布扎比陸上石油區塊8%特許經營權;2018年3月,獲得阿布扎比Umm Shaif-Nasr油田及Lower Zakum油田項目各10%權益;2019年7月,阿聯酋國家石油公司與中國海油簽署協議,探索上下游領域及LNG領域的新合作機會,并同中國海油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工程公司和中國油田服務有限公司簽署協議,探索油田服務領域合作商機。

中東地緣政治變局新挑戰:

結構性矛盾深化

地區動蕩持久化

2011年以來,中東地緣政治格局進入調整期,地區局勢出現反復動蕩,地緣政治不穩定已成為阻礙中國—中東油氣合作的主要因素。

當前中東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并非由偶發性因素導致,而是存在深刻的結構性根源,中東地區的持續動蕩將是中國—中東油氣合作不得不正視的長期挑戰。

大國博弈層面,維護中東地區穩定的大國共識減弱,美國單邊主義政策成為破壞地區穩定的重要誘因。據EIA數據,美國從歐佩克國家石油進口占比從1977年的約70%減少到2018年的29%,其中沙特占比下降到9%。美國能源獨立的重大進展大幅提升了其全球戰略部署能力,以制裁、軍事威脅等多種手段制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時候,不必再忌憚美國國內因原油供需和價格波動產生負面政治經濟影響。當前由美國制裁引發的伊朗、委內瑞拉緊張局勢加劇,如果不出現軍事對抗等極端情況,對油氣市場的影響已日趨邊緣化。同時,美國還可借機搶占傳統產油國出口市場份額,通過重塑全球油氣貿易格局,加強對主要需求國的制衡。

總體看,當前中東地緣政治亂局對于美國來說呈現出利大于弊的發展態勢,伊朗等影響地區局勢發展的重大熱點問題可能進一步復雜化和持久化。

中東地區層面,在教派分歧、民族矛盾、安全沖突和爭奪地區主導權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地區主要大國間呈現出對抗加劇,難于調和的態勢,并在外部大國干預下,陣營分化更加明顯,中東地緣政治進一步碎片化。

中東破局新出路:

依托“一帶一路”合作

開創互利共贏之道

中國是唯一同中東地區所有大國都保持友好關系的國家,具有特殊的第三方協調優勢,作為負責任的大國,積極推動地區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將有利于地區局勢朝向穩定發展。此外,“一帶一路”合作倡議也給中國—中東油氣合作帶來新的機遇。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已累計同122個國家、29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70份政府間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其中包括沙特、埃及、伊朗、伊拉克、黎巴嫩、土耳其、卡塔爾、科威特、約旦、巴林、阿聯酋、阿曼等絕大部分中東國家。

一方面,隨著中國全球石油消費中心地位的鞏固,中東地區主要資源國“向東看”趨勢加強;另一方面,阿聯酋、沙特等國家在美國油氣及全球能源轉型挑戰下持續提升對外油氣開放程度,中國和中東能源經濟的互補性進一步加強,將為中國—中東油氣合作拓展和提升帶來新的機遇。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以構建互利共贏利益共同體的發展理念,來推動漸進式地區政治和解,有望為中東安全困境和發展難題的解決提供“中國式方案”。

發揮上合組織優勢 保障能源供應安全

姜勇 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分公司生產運行部高級工程師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能源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

作為世界第一大天然氣進口國,2018年,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已經增至45.3%。從2011年到2017年,短短7年間,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快速上升。我們需要關注并研究中國的海外油氣管道對國家能源安全保障的影響,畢竟中亞油氣管道資產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有資產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21條規定“完善資源能源運輸戰略通道建設和安全保護措施,加強國際資源能源合作”,想要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必須完善中亞油氣管道建設和安全保護措施,應充分發揮上合組織作用,加強國際間合作,未雨綢繆應對中亞地區的嚴峻反恐形勢。

合作管道將遍布中亞五國,地區形勢值得關注

中油國際管道公司成立于2017年,該公司所轄的中亞油氣管道處于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區,是我國陸上進口能源大動脈和中國石油集團海外油氣產量保供國內的重要通道。建設和運行管理著6條長輸天然氣主干線管道和3條原油管道,目前覆蓋中、烏、哈、塔、吉、緬六國,總里程超過1.1萬公里。2018年,中油國際管道向國內總輸氣量達517億立方米,歷史上首次突破500億立方米大關,同比增加21.5%。目前,已經啟動了中亞D線工程建設,計劃每年新增300億立方米天然氣輸氣量,不久的將來油氣管道將遍布中亞五國全境。

土庫曼斯坦擁有探明的世界第四大天然氣儲量,為中亞管道的主要氣源供應地和通過地,其中土庫曼斯坦的阿姆河天然氣公司和國家天然氣康采恩是中亞最大的兩個供氣商。土庫曼斯坦是中國管道天然氣進口第一大國,2017年來自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進口量為1932.2萬噸。

中哈原油管道總體規劃年輸油能力為2000萬噸,終點為新疆阿拉山口,全長2798公里,作為中國首條陸路跨境原油運輸管道,據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已經向中國管輸原油累計超過1億噸。同時作為在哈投資最大的外國企業,中國石油累計投資油氣基礎設施建設達420多億美元,直接提供當地就業崗位3萬多個。

塔吉克斯坦與中國成立了合資公司且雙方各參股3億美元,塔吉克斯坦段的建設成本約為32億美元,管道長度400公里。該項目的實施將吸引中國對塔吉克斯坦經濟的直接投資超過30億美元。

烏茲別克斯坦是中亞油氣管線樞紐,中亞天然氣管道氣源主要來自烏茲別克斯坦國家輸氣公司。世界經濟與和平研究所公布的2016年全球恐怖主義指數排行榜中,烏茲別克斯坦的恐怖主義指數為0.154,位列第117位。

中亞D線橫跨吉爾吉斯斯坦,吉國段管道全長215公里,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管道局承建,項目施工期限為3年,預計2022年竣工。中國與吉國有約1000公里邊界線,其恐怖主義問題是中亞五國中最嚴重的,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影響也是最直接的。中國的“東突”恐怖主義分子在境外(主要是阿富汗)接受恐怖主義軍事訓練后,一部分通過中吉邊境潛回國內,在新疆地區持續制造恐怖事件。

發揮上合組織作用,加大反恐力度

上合組織從成立之初就以反恐為己任,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三股勢力”碩果累累:從2013年至2017年,上合組織成員國共制止各國600多起具有恐怖主義性質的犯罪活動,摧毀500多個武裝分子培訓基地,抓獲2000多名國際恐怖組織成員,繳獲1000多件自制爆炸裝置、50多噸爆炸物、1萬多支槍支及100多萬發子彈。

建議繼續充分發揮上合組織作用,加強多邊反恐合作和問題處理的有效協調機制,切實落實《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提高多國聯合反恐演習(代號:和平使命)的層次,加大規模、次數、范圍,對各路恐怖分子進行有效震懾,同時考慮完善上合組織國家聯合反恐的國際法立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最后,就像2018年6月在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發表致辭時所講的那樣——“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20個字濃縮了“上海精神”,這是創造性地以和平方式化解恐怖主義,實現可持續安全發展的合作理念精神,由此我們確信,遍布中亞五國的中亞油氣管道的安全是有保證的。

中拉能源合作 欣欣向榮

鐘文新 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 海外投資環境研究所

拉美地區油氣資源豐富,政局相對穩定,是全球油氣行業最具投資吸引力的地區之一。拉美地區不僅是保障我國原油進口多元化的重要來源地,也是中國石油企業重要的海外戰略選區。“一帶一路”倡議為中拉油氣合作提供了一個平等交流的平臺,也為中拉實現“規劃對接、優勢互補”提供了廣闊空間,將推動中拉雙方繁榮共享。

拉美政局基本保持穩定但社會危機凸顯

2019年,拉美地區國家在經歷大選之后,新政府平穩過渡。但由于左右勢力政治博弈加劇,傳統政黨的失勢和新興政黨的崛起加劇了地區政治格局的深刻調整。巴西極右翼總統博爾索納羅執政以來,政局穩定,新政府推動國有企業私有化和新的自由市場經濟,將發展對華關系放在巴西外交的優先方向。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連任后,遭到反對派的反對和美國的制裁,政局存在不確定性。

2019年,拉美多國相繼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群眾游行示威和暴亂事件,波及范圍不僅有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厄瓜多爾和秘魯等中、左翼執政國家,也有哥倫比亞和智利等右翼掌權國家。未來,隨著政局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拉美地區的局勢將更加復雜多變。

與此同時,拉美地區經濟整體衰退,增長乏力。2019年,拉美地區整體經濟略有增長,平均增長率為1.8%,但漲幅不大,這主要是因為墨西哥經濟增長疲軟、阿根廷宏觀經濟危機以及委內瑞拉經濟危機加劇,阻礙了地區經濟增長。預計2020年,拉美地區將在克服危機、復蘇經濟的同時探索新的改革和發展之路。

拉美地區油氣資源豐富投資不足致使產量下降

油氣資源豐富,在全球占據重要地位。2018年,拉美地區擁有油氣剩余探明儲量分別為515億噸和8.38萬億立方米,分別占全球的21.2%和4.1%。其中,委內瑞拉是拉美地區第一大油氣資源國,擁有油氣剩余探明儲量分別為474億噸和6.3萬億立方米,分別占拉美地區的92%和75.6%。

由于投資不足,油氣產量總體呈下降趨勢。2018年,拉美地區油氣產量分別為4.5億噸和2138億立方米,分別占全球的10%和5.4%,同比分別下降7%和3%。其中,委內瑞拉受美國制裁,石油行業投資嚴重不足,石油產量大幅下降,2018年為8641萬噸,比上年下降31.2%,估計2019年繼續下降至5626萬噸;墨西哥新政府采取緊縮對外合作政策,上游投資缺乏,石油產量連續15年下降;巴西石油產量保持穩定,2018年為1.4億噸,已超過委內瑞拉成為拉美地區第一大產油國,預計未來隨著深海鹽下大型油氣田的投產,巴西石油產量將快速增長。

雙邊經貿合作不斷加速

中拉油氣合作自1993年秘魯的塔拉拉油田開始,逐步發展到委內瑞拉、巴西、阿根廷和厄瓜多爾等國。投資主體為以中國石油為主的6家國有企業,投資活動頻繁,合作范圍涵蓋上游勘探開發、工程技術服務、管道運輸、原油貿易、金融合作、環境保護等全產業鏈。

近年來,隨著中拉雙邊經貿合作往來的不斷加速,中國對拉美地區油氣投資合作的規模逐步擴大。截至2019年,中國在拉美地區油氣領域的投資項目已達36個,累計投資額超過500億美元,其中,中國石油的權益量約占70%以上。中拉雙方共簽訂油氣投資協議金額超過上千億美元,其中已執行協議金額達750億美元以上。

此外,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向拉美地區200多個項目提供了融資支持,包括基礎設施、能源、礦產、制造業、電力、通信、航天及高科技等重點領域,累計承諾貸款超過1800億美元,累計發放貸款達1000億美元以上,貸款存量尚有600多億美元。其中,“貸款換石油”項目包括委內瑞拉650億美元、巴西250億美元和厄瓜多爾30億美元。委內瑞拉是拉美地區接受中國貸款最多的國家。

中拉油氣合作對拉美地區的油氣工業、經濟發展、社會就業、環境保護和社區建設等做出了巨大貢獻,為進一步深化中拉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中拉合作的重點是對接“一帶一路”倡議,拉美地區是“一帶一路”倡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方和共建方。近年來,拉美國家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經濟,例如巴西和秘魯利用資源優勢提出了大力開發油氣礦產的5年規劃,因此“一帶一路”倡議所提倡的產能合作和創新發展與拉美自身的發展規劃具有一致性,既可促進中拉油氣產業與貿易政策的協調和對接,又可推動中國先進的油氣裝備制造業與拉美的油氣礦產資源開發等各自的優勢產業實現規劃對接和優勢互補,創造中拉共同發展、共享繁榮的新機遇。

透過能源看世界

儲殷 國際關系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數字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能源是反映中國和世界關系的一面鏡子。上世紀50年代,大慶油田的發現打破了“中國貧油”的論斷,我國實現了石油自給,大慶也成為幾代人獨立自強、戰勝困難的縮影。90年代初,中國再次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既曾受益于彼時的低油價,又是之后高油價時代的重要支撐。如今,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氣乃至煤炭進口國,世界能源價格深受中國經濟表現和能源政策的影響,而中國的能源安全同樣受到世界的牽動。當前,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在能源維度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加大非常規油氣開采力度

降低石油消費需求

能源決定了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因為當前的能源進口難以被替代。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超過20%,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分別為70%和40%以上。中國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如此之多,容易讓人忽略中國石油產量在全球能排進前5位,天然氣產量排名也是全球前10位,但即使在消費增速已經放緩的情況下,中國油氣產量與需求之間的缺口仍然越來越大。

在石油方面,2016年以來,中國石油產量連續3年出現下降,2019年溫和上升,主要原因是以大慶為代表的主力油田開發60年來,國內開采成本較低、品位較高的石油已經被開發殆盡,類似沙特阿美那樣的平均采油成本不到3美元的低成本石油很難再有。以現有油價要求的成本計算,中國一些地區的石油可能永遠也不會被開采出來。

在天然氣方面,增產寄希望于我國儲量排名全球第一的頁巖氣,但要想大規模增產,無法復制美國路徑。中國已經發現的頁巖氣主要集中在地質條件復雜的四川盆地,美國的既有技術未必適用于中國。更重要的是,美國頁巖氣革命是靠大批敢冒風險、靈活創新的中小企業在能夠吸引更多風險投資的高油價時代,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獲得成功,這種場景可能很難在中國的制度和市場條件下重演。

總之,國際油價越低,高成本的國內油氣資源開采越會受到抑制。同時,清潔煤和新能源雖能在發電、交通等領域節省一些油氣,但目前已有的巨大市場需求,決定了中國的油氣消費需求還會繼續增長,這兩個趨勢相向而行,中國能源對外依存度難以顯著下降。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需要練好內功

當前世界形勢下,中國的能源安全問題只會越來越突出。國內曾有人對能源安全有過比較樂觀的估計,認為可以信賴國際市場,最多多花一些錢。但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隨著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外部供應的不利因素越來越多。

從供應來源看,由于聯合國對朝鮮的制裁,中國暫停從朝進口煤炭。因為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對與伊朗做生意的第三方大搞長臂管轄,中國的石油進口來源也受到影響。委內瑞拉形勢動蕩,原油產量屢探歷史新低,兼之美國對委升級制裁,石油出口備受影響。曾一度被視為潛在可靠能源供應的美國,對華天然氣和石油出口的高增長也遇到中美貿易戰的明顯干擾。

從運輸安全來看,“馬六甲困局”還未化解,曼德海峽與霍爾木茲海峽的油輪也不時被襲擊和扣押。這些重要海上能源通道,實際上又全都掌控在能源日益獨立、對華日益不友好的美國政府手里。2017年冬季中國北方用氣緊張,中國在全球大量購買液化氣,難免受制于人,都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應該繼續堅持,練好內功和加強在世界能源體系中的治理乃至塑造能力,將是我國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提高新能源、清潔煤的能效是必要的,但也要做好未來再打一場類似大慶那樣的大會戰的心理與物資準備。另外,如何利用中國這一最大的消費市場,爭取更優惠的價格和更有力的承諾,需要中國企業做出更多的努力。

中國是非洲 重要的合作伙伴

Mahaman Laouan Gaya 非洲石油生產國組織(APPO) 秘書長

非洲地區資源豐富且開發程度低

非洲的資源種類豐富,碳氫化合物儲備占有量超過全球的13%,其中石油儲量更是超過了全球石油儲量的20%。非洲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儲備,發電潛力為350吉瓦,目前只有8%用于發電。此外,非洲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3/4的土地可以接受太陽垂直照射,太陽能發電可用程度高,潛力巨大。

然而,非洲人均一次能源消費水平為0.63個油當量,目前仍為全球最低,能源消費成為非洲大陸最大的缺口。非洲擁有的自然資源潛力巨大,但目前無法利用這些豐富的自然資源推動經濟發展。

再看非洲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早在1000年前石油天然氣生產就已開始,直到21世紀,在亞洲、歐洲包括美國才開始真正進行石油天然氣的大規模開發。目前,北美、中東、北海等地區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將逐漸枯竭,但在非洲有一些資源正在被開發,還有很多資源尚未被開發。20世紀60年代,非洲只有4個國家開始做一些石油天然氣勘探,現在有30多個國家在做石油天然氣的勘探研究工作,有20多個國家成為產油國。

非洲油氣資源豐富,其資源潛力能夠和世界上任何地區競爭。在過去15年中,世界上有1/3的石油是在非洲發現的。然而,西方國家的很多數據在低估非洲的資源儲量,有一些研究機構提到非洲的碳氫化合物儲量占全球的6%至8%。非洲大陸有潛力在未來的幾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區。

中非合作歷史悠久,如兄弟一般

從20世紀中葉開始,非洲國家就開始通過經濟合作進行經濟發展。非常遺憾的是,一些援助國家只是給非洲財政支持、食品援助,“授之以魚”而沒有“授之以漁”。非洲很多國家解決不了營養不良的問題,發展就更不必說了。沒有經濟獨立性和政治獨立性,很多愿景是實現不了的。

在過去的20年,中國一直鞏固在非洲的合作。未來,非洲和中國的合作不僅涉及政治、經濟等領域,還要滿足非洲發展目標。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中非有很長時間的合作歷史,互相尊重。中國向非洲出口的商品物美價廉,給非洲提供了很多機會,有效促進了非洲經濟增長。特別值得強調的是,中非合作遵循平等互惠原則,互不干涉內政,這對非洲來說非常重要。此外,中非合作還有很多社會項目,包括學校、醫院、基礎設施、公路等,還有技術支持。

非洲的領導人和知識分子做了分析,看到了中國經濟的成功,希望能夠學習中國經濟,抓住中國給予的機會來打破非洲過去盲目依靠西方這樣一個姿態。非洲希望和中國通過合作達到雙贏。

中國積極參與非洲能源合作,尤其是電力合作方面。2014年至2017年,中國的銀行向非洲提供了約50億美元的資金用于電力項目,使中國成為非洲主要的發電供應商。

從2009年開始,我們看到中國將可再生能源作為與非洲合作的重點。2009年,中國政府發布了100個清潔電廠的計劃。2018年9月,在中非論壇上APPO組織了一個可再生能源論壇。

大家可以看到,非洲能源的發展在中國和非洲合作下不斷推進。非洲同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等企業進行合作,推動非洲經濟發展。石油合作已經成為中非合作的一個關鍵詞。

最后,以尼日爾為例。西方一些公司在1948年開始研究,2008年西方的公司說尼日爾沒有足夠的石油可以生產。隨后,尼日爾外交部決定和中國石油簽署合同。經過4年的勘探,中國石油在尼日爾發現了石油。2012年,中國石油兌現承諾,履行合同,幫助尼日爾成為石油生產國,油品不僅滿足本國需求,還部分出口,對尼日爾經濟發展產生了顯著的推動作用。根據這個案例,我想說的是,中國是非洲重要的合作伙伴,如同兄弟一般。

非洲缺少政治、經濟、治理能力,希望能與中國這樣像兄弟一樣的國家進行合作,以此幫助非洲克服貧窮,特別是能源短缺的問題。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