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近日報道,因“歐佩克+”加大力度落實減產措施,12月份歐佩克日產量實現下降。根據此前“歐佩克+”深化減產協議,該組織今年將實施新的、更大程度的減產措施,將進一步緩和市場對原油供應過剩的擔憂情緒。
但與此同時,國際能源署(IEA)表示,盡管歐佩克及其盟友加大了減產力度,但全球原油庫存仍可能大幅增加,外加中東局勢突變,未來油市局面將面臨更多變數。
沙特、尼日利亞成減產“主力”
去年12月6日,經過為期兩天的艱難談判后,“歐佩克+”最終達成深化石油減產的決定,在目前120萬桶/日的基礎上再增加50萬桶,即實現170萬桶/日的減產力度,加上沙特自愿“貢獻”40萬桶/日的額外額度,2020年第一季度,“歐佩克+”石油減產規模最高將達210萬桶/日。
根據彭博社最新的一項調查,歐佩克去年12月的日產量下降了9萬桶,至2955萬桶。歐佩克最大的產油國沙特目前的日產量為983萬桶,當下正朝著設定的970萬桶的新配額穩步前進。阿聯酋的減產幅度也超過了協議要求,每日減產6萬桶,至304萬桶。
與此同時,作為非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尼日利亞原油產量每天下降約8萬桶,創下歐佩克最大降幅紀錄,這使得尼日利亞成為與沙特并列的合規度最高的國家之一。
俄羅斯等國減產仍不積極
“歐佩克+”圍繞“是否深化減產”的談判促成了歐佩克十年來最大的減產量。根據協議,50萬桶/日的“新額度”將由以沙特為代表的歐佩克11國和以俄羅斯為代表非歐佩克10國平攤,歐佩克負擔37.2萬桶/日,非歐佩克負擔13.1萬桶/日。但由于俄羅斯一直不愿深化減產,沙特又擔心其他產油國不按規定完成減產執行率,業界對“歐佩克+”的減產目標是否可持續仍然存疑。
據彭博社報道,去年12月,伊拉克承諾將日產量削減6萬桶,但其現有總體日產量為465萬桶,僅略低于去年減產的起點,因此為了實現2020年的減產目標,伊拉克還需要再削減18萬桶。
此外,作為歐佩克以外最大的產油國,俄羅斯的表現同樣令人喜憂參半。俄羅斯能源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俄羅斯原油和凝析油日產量為1125萬桶,高于2018年的1116萬桶,這是俄羅斯在后蘇聯時代的最高產量紀錄。另據彭博社最新計算,俄羅斯去年一直未能完成減產指標,12個月里有9個月超出目標產量。
根據最新減產協議,凝析油將不再被列為各國石油產出的一部分。俄羅斯同意在今年第一季度將日產量削減7萬桶,鑒于俄石油產量中包括凝析油,而其他產油國不包括,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坦言,凝析油被剔除在外,可能會降低減產的整體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諾瓦克近日在接受電視采訪時表示,歐佩克和其他產油國可能會考慮在2020年結束對石油產量的限制,對俄羅斯而言也需捍衛其全球市場份額,并讓本國石油公司開發新項目,因此俄羅斯可能將逐步做出退出協議的決定。
2020年油市“難淡定”
受歐佩克各成員國進一步減產推動,加之美伊沖突升級中東局勢持續緊張的國際政治因素影響,近日國際油價快速上漲。截至1月6日,布倫特原油盤中突破70美元/桶大關,創近7個月新高;紐約原油高開高走,超過64.3美元/桶,破近8月來紀錄。
但與此同時,有分析認為,“歐佩克+”并未如預期般將減產協議延長至今年中或年底,因此很難對長期提振油價以及緩解供應過剩壓力帶來積極影響。
據路透社報道,今年年初,原油價格回升至每桶70美元以上,較2019年的漲幅擴大23%。石油經紀商PVM的分析師Stephen Brennock表示:“未來,地緣政治風險仍將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分析人士指出,倘若中東事件繼續發酵導致伊拉克原油供應中斷,減少的400萬桶/日左右的供應缺口是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和其他石油出口國在短時間內難以彌補的,一旦這種極端情況發生,油價極有可能出現爆發式增長。
排除石油斷供的極端情況,盡管多數受訪者對近期油價仍持樂觀態度,但接受調查的分析師中沒有一位預計基準布倫特原油價格將升至2019年4月觸及的每桶75.60美元的高點之上。
另有行業咨詢機構LBBW的分析師Frank Schallenberger表示:“供應面最大的問題是,在產量水平已經很低的情況下,歐佩克是否真的會堅持最新協議并減產至期望的目標產量有待觀望。”
除了地緣政治的影響和減產不可持續的可能性,IEA近日還表示,盡管“歐佩克+”在美國生產增長放緩之際加大了減產力度,但全球原油庫存仍可能大幅增加,據IEA估計,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庫存可能每日增加70萬桶。
高盛分析師Damien Courvalin表示,今年第二季度開始,油市會出現什么情況,暫時無法預料,但可能會反映出沙特代表的歐佩克,以及俄羅斯代表的非歐佩克產油國的新立場。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