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生產“暫時無虞”
“伊拉克石油設施目前安全無虞,生產活動仍在繼續。”歐佩克秘書長Mohammad Barkindo日前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這讓人松了一口氣,盡管局勢仍然緊張,但我們仍然持樂觀態度。”
但市場普遍持保守態度,認為伊拉克的石油生產活動只是“暫時無虞”。不僅是國際油氣公司,就連伊拉克政府官員都認為,美國和伊朗不斷升級的沖入,再讓伊拉克石油工業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國際能源署(IEA)指出,伊拉克有望在下一個十年成為全球石油產量增長的第三大貢獻者,僅次于美國和巴西。但美國和伊朗對峙關系加劇,正在威脅伊拉克石油工業復蘇。
“他們(伊拉克)處于風暴中心,生產中斷只是時間問題。”加拿大皇家銀行全球商品策略主管Helima Croft坦言,“伊拉克面臨的風險不言而喻。”
石油供應約占伊拉克政府收入的92%,盡管經歷了諸多磨難,包括2003年伊拉克戰爭和2014年伊拉克北部內戰,該國仍然實現了提產目標。過去20年,伊拉克石油產量增加了一倍以上,達到日均470萬桶,最新目標是計劃到2022年將日產量提高超過1/3達到650萬桶。
迪拜咨詢公司卡馬爾能源(Qamar Energy)首席執行官Robin Mills表示,伊拉克地下有充足的石油資源,足以使其產量再增加一倍以上,甚至可以挑戰沙特在中東的石油霸主地位。“但是,真正對產量帶來支撐作用的并非儲量和質量,而是那些更為實際的東西,比如物流和出口能力,吸引外資和技術經驗等,這都是伊拉克欠缺的。”
經濟被美“卡住脖子”
值得關注的是,伊拉克中央銀行在美國聯邦儲備銀行設有賬戶,這無疑將“經濟大權”交到了美國手中,后者極有可能通過“凍結”賬戶來反制伊拉克強令美國撤軍的舉措。
伊拉克議會1月5日投票通過了驅逐美軍的決議,隔日華盛頓就向巴格達發出警告,暗示撤軍將影響兩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伙伴關系。法新社援引不具名的伊拉克官員的話稱:“他們向伊拉克總理馬赫迪辦公室發出了驚人訊息,威脅稱如果美軍被踢走,會封鎖我們在紐約的賬戶。”
伊拉克在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后,于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第二聯邦儲備區紐約聯儲開設了賬戶,以存儲石油出口等外匯收入,必要時以美元支撐本國貨幣匯率,穩定經濟。伊拉克約90%的國家預算來自此賬戶,如果被凍結經濟將面臨崩盤風險。伊拉克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伊拉克在紐約聯儲的賬戶資金近30億美元。
伊拉克投資銀行拉比證券(Rabee Securities)董事長Shwan Taha直言:“這基本上就是卡住了伊拉克經濟的脖子,美國此前就干過一次(凍結賬戶)。”
2015年,美國以資金可能轉移給伊朗的銀行或極端組織為由,將伊拉克在紐約聯儲的賬戶凍結了數周,當時直接導致伊拉克第納爾匯率大跌,迫使當局削減公共開支,經濟蒙受嚴重沖擊。限制伊拉克獲得美元的能力,可能會導致伊拉克第納爾像2015年那樣大幅貶值,人們爭相獲取美元,由此可能嚴重的經濟困難,削弱工人、企業和政府的購買力。
嚴苛條款“不利引資”
在中東地緣風波持續發酵的情況下,伊拉克的商業環境也在持續惡化。彭博社消息稱,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已經撤離了他們位于伊拉克的工作人員,英國油服公司派特法(Petrofac)在向英國政府咨詢后,也停止派遣英國管理人員進駐伊拉克。
1月第一周,伊拉克南部日產量9萬桶的Nasiriyah油田發生了游行示威活動,導致該油田被迫停工。分析師認為,盡管伊拉克有能力依靠本國工人維持目前石油生產水平,但外國高管、工程師以及技術人員的流失,很可能切斷該國獲取專業技術知識的渠道,阻礙其進一步的勘探和開發活動。
伊拉克趨于嚴格的合同要求也讓外資敬而遠之。卡馬爾能源指出,外國企業與伊拉克政府達成的合同通常可讓前者每桶石油獲得1至2美元的收益,而在全球某些地區的合同分成能高達每桶石油14美元。僅從合同條款來看,伊拉克可謂全球最難賺錢的產油國。
據了解,殼牌2018年宣布退出伊拉克南部日產24萬桶的Majnoon油田,部分原因是嚴格的合同條款,關于雪佛龍或道達爾代替殼牌的談判迄今尚未取得成果。埃克森美孚與伊拉克政府一個價值500億美元的合作項目也陷入談判僵局,合作包括一個注水項目,這將對維持伊拉克南部的石油產量至關重要。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指出,伊拉克南部的油田每生產一桶石油需要注入1.5桶水。
事實上,早在美國和伊朗再次爆發沖突前,伊拉克的外國投資規模已經出現縮減。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2至2018年間,伊拉克的外國直接投資規模下降了一半至50億美元,不透明的監管環境和安全問題是該國難以吸引外資的主因。
外國投資縮水將對伊拉克經濟造成災難性影響。加拿大皇家銀行預計,2020年伊拉克預算赤字將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5%,而2018年其財政盈余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9%。
亞洲供應“面臨沖擊”
作為歐佩克第二大產油國,伊拉克石油生產受影響的預期,再一次讓石油貿易商和進口國憂心忡忡。美國CNBC新聞網日前報道稱,伊拉克石油設施如果成為襲擊目標,亞洲石油供應可能面臨中斷。至少有5名亞洲買家表示,由于伊拉克巴士拉輕質原油本就供不應求,其產量減少將帶來極大沖擊。
美聯社指出,巴士拉地區石油產量約占伊拉克石油總產量近85%,其中巴士拉輕質原油是一種中質含硫原油,頗受亞洲煉油廠青睞,伊拉克已經是亞洲最可靠的中東供應國之一。
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表示,伊拉克產量如果受到干擾,歐佩克恐怕很難彌補這一缺口。歐亞集團全球能源和自然資源主管Henning Gloystein表示:“當前,巴士拉石油設施正處于區域地緣政治風險的核心,如果這里沖到襲擊,市場將陷入困境,首當其沖的就是亞洲。”
亞洲主要國家都從中東進口石油,日本和韓國擁有大量戰略石油儲備,中國的石油儲備建設近年來持續加速,最受困擾的可能是印度。“最大的擔憂(潛在供應中斷)應該是印度,該國從中東進口約40%的石油,另外單從伊拉克進口20%。”Henning Gloystein表示,“由于美國對伊朗和委內瑞拉發起制裁,印度不得不將從伊朗和委內瑞拉的進口量轉移至伊拉克。盡管印度沒有參與其中,但已經無法在這場地緣政治危機中獨善其身。”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