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上,農工民主黨荊州市委員會提交《加強以洪湖為重點的四湖流域綜合治理,著力提升區域生態質量》的提案,得到了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和湖泊局等相關部門高度重視,經過治理,目前四湖流域水質環境正在改善。
近年來,受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以及農業種植與養殖污染源影響,四湖流域內水環境污染逐年加重。市委常委、荊州開發區黨工委第一書記向斌,市政協副主席張明軍帶隊督辦此項工作,積極推進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針對四湖總干渠污染成因,我市先后制訂發布了《四湖總干渠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方案》《荊州市四湖總干渠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荊州市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形成了荊州市水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制度。同時,重點圍繞工業、農業、生活以及生態修復等方面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
目前,我市四湖流域范圍內總計有排污口51處,其中生活污水排污口19處,工業污水排污口13處,混合廢污水排污口19處。針對這些排污口,市生態環境部門對未辦理入河排污口設置許可的單位,責令其限期補辦相關手續;水利、環保、住建、發改等部門建立聯合監管機制,實現信息互聯互通、監測結果共享。
“目前,在工業污染整治方面,我們加強沿線工業園區管理,沿線所有工業園區都建立了單獨的工業污水處理廠。”市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顧文俊告訴記者:“在生活污水治理方面,中心城區實施了水污染防治綜合整治項目,目前沿線所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已經完成提標改造工作,城區3座污水處理廠也在開展擴容工作,沿線大多數鄉鎮污水處理廠都已經進入通水試運行階段。”
針對四湖總干渠污染問題,我市全面推行縣市區跨界斷面考核措施,自2018年1月起,定期對荊州區、沙市區、荊州開發區、江陵縣、監利縣和洪湖市流入西干渠、四湖總干渠、豉湖渠、東荊河、排澇河等5條內河水系支渠的排口,共47個斷面進行水質監測,每半月監測考核一次。2019年增加洪湖和長湖監測斷面,共設立167個,并進行定期通報,以水環境質量倒逼各地整改。
市水利和湖泊局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積極實施退垸(田、漁)還湖。截至目前,已落實新增湖泊10個,新增湖泊保護面積5.449平方公里。針對“水系碎片化、水系人為割斷、涵閘長期關閉”的問題,該局制訂了《四湖總干渠涵閘水資源調度運用方案》《四湖流域水系連通及工程調度方案》,以及14座主要涵閘泵站調度運用規程,明確了調度時段、分級原則、控制水位、責任人和責任單位,達到了科學調度的要求。綜合考慮習家口總干渠最小生態流量、非汛期長湖生態可供水量及歷年習家口運用實際,我市制訂長湖生態放水方案,通過沮漳河萬城閘進行生態引水,改善城區水生態環境,并拆除四湖流域喪失排灌功能和影響水系暢通的涵閘57座。
責任編輯: 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