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月6日發布的名為《石油的未來和海灣國家地區的財政可持續性》報告認為,由于能效提高和石油消費日漸被替代,全球石油需求預計將在2040年左右見頂,依賴石油出口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CC)成員國的金融財富最早可能在2034年耗盡,這些國家需要進一步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和減少財政收入對油氣工業的依賴,并以更大的力度推進改革,才能有望在今后實現財政的可持續性和減少代際不平衡。
石油市場在過去幾十年經歷了顯著的長期性轉變,技術的發展催生了頁巖油產業,并提高了常規油井的生產力,世界上越來越不缺石油;同時,高油價、監管和氣候變化擔憂促使很過經濟體通過改進技術來減少石油消費。盡管這些減少石油消費的作用被全球經濟增長和人口擴張的影響掩蓋,但其作用正變得越來越明顯。
報告說,由于人口增長放緩,經濟增長對石油依賴減少和長期全球經濟增速預計放緩,預計全球石油需求在2041年左右觸頂,達到日均1.15億桶水平。如果能效顯著提高或實施碳稅,全球石油需求可能在2030年左右達峰。
在1997年至2007年之間,海灣國家受益于高油價,出現以基礎設施資本和金融投資為代表的財富的顯著積累,儲蓄率增長了一倍以上,在2007年平均達到40%。
從2008年至2014年,全球金融危機、石油收入減少以及顏色革命背景下政府支出的持續增長導致海灣國家政府儲蓄率大幅下降,財富積累放緩。
報告說,2014年-2015年國際油價大幅下跌超過50%,這相當于把6.5萬億美元的財富從石油出口國轉移至石油進口國。從2014年至2018年,石油出口國的累積石油收入下滑,海灣國家出現大量的財政赤字。在預計低油價將持續更長時間的情況下,很多石油出口國被迫調整財政政策,進一步推進經濟多元化改革。
在這些努力之下,海灣國家平均非石油基礎財政收支赤字率已經從2014年超過60%降為2018年的44%。盡管財政整頓實現了當前支出增長趨勢的停止,但尚未充分抵消石油收入的減少。從2014至2018年,海灣國家總體仍為財政赤字,導致公共財富累積停滯在3萬億美元上方水平,公共凈金融財富從2014年的近2.5萬億美元降至2018年的2萬億美元左右。巴林和阿曼政府儲蓄率依然為負,沙特和阿聯酋政府儲蓄率已經恢復到正的區間,科威特和卡塔爾則維持了財政盈余和正的政府儲蓄率。
假設非石油經濟板塊每年實現3%的增長,石油市場的轉變將使油氣工業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將持續下降,這一比例預計將從當前的23%降至2050年的11.5%左右。
海灣國家的財政可持續將受到嚴峻挑戰。仿真研究顯示,按照現有的財政支出水平,海灣國家當前2萬億美元左右的金融財富將在15年以后耗盡,預計在2034年變為負值,海灣國家將成為凈借款國。海灣國家所有的非石油財富將在隨后的十年內耗盡。巴林和阿曼將最為脆弱,而科威特的巨型主權財富基金將使其凈金融財富正值維持到2052年。
在石油市場將發生重大轉變的情況下,石油出口國的主要財政政策任務是把石油財富轉換成其人口的可持續的福利。要按照永久收入假說實現收入絕對穩定,海灣國家需要立即實施重大的財政政策調整。海灣國家非石油基礎財政赤字占非石油經濟的比重需要從當前的44%降至2060年的5%左右,才能長期實現財政的可持續。
報告說,海灣國家現有的改革將為今后5年提供動力,但需要加速改革,尤其除科威特、卡塔爾和阿聯酋以外的海灣國家。而且現有的改革看起來符合漸進主義路徑,這意味著后代將承擔更多的成本。
報告認為,更快的經濟多元化將不足以單獨解決財政面臨的挑戰,海灣國家還需要增加非石油收入。近期一些海灣國家引入增值稅和消費稅開始改變財政收入過度依賴油氣工業的情況,但仍有很大潛力。費改稅將帶來財政收入的多元化,便利中小企業的發展,并減少扭曲;政府規模將很可能需要縮小。如果單純依靠非石油產業彌補石油產業收入的減少,非石油行業的長期有效稅率需要提高至50%的水平,這不可行也將對經濟增長帶來太多破壞。因此,需要推動更大的改革,約束支出和實現最具經濟影響領域的優化。幾個國家已經減少能源和電力補貼,但在改革公共服務和減少公共服務工資金額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優化空間;海灣國家有應該重新評估儲蓄的方式。過去很大一部分石油收入被用來進行公共投資,這創造了非金融財富并支持了經濟快速發展,但對非油氣行業增長的支持時短暫的,金融儲蓄今后將更為重要,重點還應該放在持續的結構性改革上,以為非油氣行業提供持續動力。
責任編輯: 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