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氫能
  • 國際氫能委員會最新報告解讀:規模化是氫成本競爭力的關鍵

國際氫能委員會最新報告解讀:規模化是氫成本競爭力的關鍵

2020-02-24 11:06:30 燃料電池發動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月20日,國際氫能委員會發布了最新報告《氫競爭力之路——成本視角》。

該報告由第三方獨立數據團隊通過收集處理氫能委員會成員單位的數據完成。報告基于2017年《Hydrogen Scaling Up》報告中的產量預測對分析案例進行了規模預測。

其中,所有規模假設是根據低碳及可再生氫能產量達到2050年全球終端能源需求占比18%的要求倒推出來的,以保證全球溫升低于2攝氏度。

報告中的規模假設不代表對實際產能的預測,但已知跡象表明,道路交通領域的發展規模極有可能實現。各應用領域假設碳價從2020年的每噸30美元增至2030年的每噸50美元。

主要結論

規模化是本報告的核心理念。大規模的氫氣生產和分銷體系將比之前預期的更早釋放氫在許多應用領域的競爭力。

規模化是降低成本的關鍵手段,當且僅當規模及產量跨越了某個零界點,氫應用在多數領域才會成為有成本競爭力的替代選項。這種影響不僅針對單個領域和應用,其效應是跨越所有關聯領域的。

然而,要達到規模提升,需要投資、政策協調和創造需求。大規模持續性投資和恰當的政策、監管、標準化及工業聯合,將釋放氫經濟在許多應用領域的價值。

到2030年,氫在22個應用領域成為有競爭力的低碳選擇

本報告重點分析了35個有代表性的案例,其中22個案例的TCO將在2030年達到與其他低碳替代方案相當的水平。這22種氫應用將滿足全球能源消耗的15%。

研究表明,35個氫應用案例中,重型運輸、長途客運等9個領域最先實現氫成本競爭力,包括區間火車、出租車、叉車、中-重型貨車、SUV、大型乘用車、長途客車及公交。

氫應用的成本將同時比純電動等其它低碳技術及內燃機等傳統技術更具競爭力。幾個典型領域如下:

·到2030年,由于更低的設備和燃料補給成本,商用車、火車和長途運輸領域,氫將與純電動等其它低碳替代品展開競爭;

·氫鍋爐將是一種有競爭力的低碳建筑供暖選擇,特別是對目前使用天然氣網絡的建筑;

·在工業取暖方面,氫是某些情況下唯一可行的脫碳方法;

·隨著制氫成本下降和市場需求上升,氫在平衡電網方面發揮越來越系統的作用;

·隨著氫氣成本下降和碳價上漲,低碳及可再生氫將與灰氫在工業原料方面形成競爭。

短期來看,2020-2025年間,交通領域尤其是大型/長里程車輛最先實現成本競爭力,在這些領域,純電動將不具備成本優勢。同時,氫也是工業燃料低碳化最具競爭力的選項。

中期來看,2030年前,隨著氫氣制儲運成本降低,氫在更多的領域顯示成本競爭力,如除短途運輸外的所有道路交通領域、單循環氫渦輪機、氫鍋爐、工業取暖。

長期來看,2050年前,報告評估的多數應用,氫都將較其它低碳技術具備成本競爭力。

規模化是成本競爭力的關鍵

該報告涉及的氫產業鏈很廣泛,但導致氫成本競爭力的核心因素是一致的:即在不考慮技術突破產生的額外影響下,規模擴大將實現顯著的成本削減。擴大氫價值鏈,提高年產規模是降本的關鍵手段。

非交通運輸領域,90%的成本降低來源于供應鏈規模擴大

非運輸應用領域,氫的供應成本占TCO的70%以上。

今后10年,由于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不斷下降,電解器制造規模不斷擴大,以及低成本碳捕捉和儲存設施的發展,低碳和/或可再生氫的生產成本將大幅下降60%。

其次,隨著銷售基礎設施系統利用率的提高,銷售成本將大幅下降。

例如:隨著規模和利用率的提高,300公里單程拖車運輸成本將下降40%。現有的管道網絡如果充分利用,可能會進一步削減運輸成本。更低的國際海運成本也有利于天然氣或可再生電力資源有限的國家更多使用外來低成本氫,而不必本地化生產。

對于供應鏈較短的應用領域,2020到2030年間總TCO下降比例中高達90%來自于供應鏈擴大。

交通運輸領域,70%的成本削減來自終端應用設備的生產規模擴大

對于很多終端設備成本占TCO比例很大的氫能應用領域,如燃料電池及運輸儲罐,擴大生產規模是另一種成本削減的方式。

部件及車輛集成的大規模生產、加上低成本的氫源,將導致TCO成本在規模化初期減半,其中70%來自于設備生產規模擴大。

例如:按每年約60萬輛氫燃料汽車的生產規模,每輛汽車的總擁有成本將比目前下降約45%。其中,30%的成本下降得益于制造業規模擴大,5%來源于低碳和/或可再生制氫成本下降,10%來源于氫燃料補給設施規模的擴大。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氫成本,氫能委員會,可再生氫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