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精品综合人人爽人妻,日本最新不卡免费一区二区,最新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日韩视频无码中字免费观

關于我們 | English | 網站地圖

  •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新能源
  • 地熱
  • 地源熱泵多能互補 助力合肥走出南方供暖新路徑

地源熱泵多能互補 助力合肥走出南方供暖新路徑

2020-02-24 13:26:04 中國城市能源周刊   作者: 齊琛冏  

1月15日,安徽省合肥市少見地下起了中雪,落地即化的雪花讓空氣格外陰冷潮濕。然而,坐落于巢湖邊的安徽創新館內卻溫暖而干燥。為這座場館提供清潔熱力保障的,是合肥濱湖新區核心區區域能源項目3號能源站。


能源站位置圖

借助于地源熱泵等新能源,合肥走出了一條既有別于傳統北方集中供熱,又不同于南方電力空調的第三類集中供熱模式。

調研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該模式既涵蓋城鎮居民集中供熱,又廣泛涉及城市工商業用汽,同時依據合肥當地資源稟賦與氣候特點,集中供熱、供冷相結合,最大限度兼顧冬冷夏熱地區人民日益提升的生活舒適度,與企業經濟效益雙重需求,不可謂不是行之有效的南方特色城市供暖新路徑。

01

工業居民受益、冷熱聯供合肥開好頭

古稱“廬州”的合肥地處中緯度地帶,位于“秦嶺—淮河”以南。雖然合肥并不屬于強制性供暖地區,但年平均氣溫僅有15.7攝氏度,且平均相對濕度高達77%,體感氣候以夏季炎熱潮濕、冬季陰冷潮濕為主要特點,屬于典型的夏熱冬冷地區。隨著當地經濟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合肥冬季居民采暖挖潛空間巨大。

據合肥熱電集團董事長、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冬冷夏熱工作委員會主任方振介紹,從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合肥就開始專門成立熱力公司,啟動全面發展熱電聯產、集中供熱之路,2002年政府還頒布了《合肥市城市集中供熱管理辦法》。

“但與傳統的北方集中供熱和南方空調取暖不同,合肥走的是‘既涵蓋城鎮居民集中供熱,又廣泛涉及城市工商業用汽’的第三類集中供熱模式。”方振說。

相關數據顯示,經過近30年發展,截至目前,合肥集中供熱范圍已覆蓋主城區和三大開發區,合肥熱電服務的工商業用戶達到395家,居民小區193個,居民用戶超11.5萬戶,供熱面積達2500萬平方米。

方振指出,合肥獨特的供熱模式,既有其歷史原因,也與當地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尤其近年來,合肥高新區和經濟開發區入住企業增多,工商業企業用熱需求隨之增加;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供熱呼聲持續高漲,兩因素疊加共同推動合肥供熱呈現出“既服務于城市居民的集中供熱需求,又滿足部分工商業企業用熱需求”的特點。

在方振看來,除工業供熱,新增醫院、酒店、賓館、商場等公共及商業類冷熱聯供是南方城市發展集中供熱的優勢所在。

“尤其是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由于氣候原因,雖然冬季所需集中供熱總時長少于北方強制供暖地區,但夏季對于集中制冷的需求,也極為迫切,二者疊加之后的總需求在時長上并不弱于北方地區。我認為完全可將二者加以統籌考慮,依據各地資源稟賦,與城市發展規劃,合理布局不同規模的熱源,這樣既可滿足地理氣候條件及人民生活舒適度的客觀需要,也能滿足能耗及運行效益等方面的經濟性需求。這方面合肥已經開了一個好頭。”


合肥濱湖新區核心區區域能源項目3號能源站效果圖

據介紹,合肥近年來已開始積極推廣冷熱聯供,發展集中制冷業務。濱湖新區核心區區域能源項目就是區域性的集中供冷供暖項目,根據項目規劃,其將建設約500萬平方米的供冷供熱能力。其中一期3號能源站已于2019年4月正式投產,規劃供冷熱能力達150萬平方米。

02

清潔能源多能互補高效又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濱湖新區核心區區域能源項目采用的熱源以地源熱泵為主、其他清潔能源供熱為輔,這是全國首批、安徽首個全部采用清潔能源的多能互補型區域能源項目,是合肥對于新能源集中供熱的首次嘗試。

談及對新能源供熱的定位,方振形象地將其稱為供熱系統里的“靜脈”,地源熱泵、污水源熱泵等新能源綜合應用都屬于其中成員,與之相對應,傳統煤炭的清潔利用則為“動脈”,而天然氣壁掛爐等可滿足用戶個性化能源需求的清潔能源利用模式就是“毛細血管”。


合肥市濱湖新區位置圖

那么,濱湖新區核心區區域能源項目是如何借力新能源向供熱系統“輸血”的?用地源熱泵進行冷熱聯供好在哪里?據合肥熱電集團安徽科恩新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葛紹魯介紹,該項目綜合采用了地源熱泵、污水源熱泵、冰蓄冷、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等多種清潔能源利用手段,為濱湖新區用戶提供所需冷熱。

位于濱湖金斗公園中的3號能源站,占地面積僅1萬平方米,三個這樣的能源站就可以滿足500萬平方米的冷熱需求。

安徽創新館是3號能源站的首批用戶,記者在這里看到,在創新館地下換熱站,不到200平方米的空間里,水泵、板換設備、包著白色保護層的管道等設備布局井井有條,來自能源站的熱量通過換熱站向館內供應所需冷或者熱。


能源站vr視頻截圖1

“因無需配備常規能源站那樣的大型設備,從而為用戶大大節省了站房面積及設備投資,運行維護也更加簡便。”葛紹魯介紹,而且站外也無需配套室外機、冷卻塔等設備,既能有效緩解城市區域熱島效應,又能改善建筑外觀、美化城市形象。

安徽創新館之外,中科大金融學院、佳源廣場等均已簽約成為區域能源項目的集中供冷供熱用戶。

“在合肥,如果只是夏天單純供冷,最多有四五個月,單純冬季供暖也僅三個多月,但是如果開展冷熱聯供,一年就可使用10個月左右。” 葛紹魯對記者說,濱湖新區區域能源項目采用多能互補、冷熱聯供模式,不僅可以大大提升區域管網和能源站的利用率,而且還能顯著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與燃煤相比,年節約標煤6.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9萬噸、二氧化硫4800噸、氮氧化物2400噸。

而從經濟效益來看,該區域能源系統不僅能夠減少機房設備的直接投資,還能通過減少機房建筑面積、降低空調配電容量等途徑,節約項目間接投資,使項目綜合投資降低60%左右,運行費用降低30%,且因項目能源站全部位于公共綠地地下, 還能節約寶貴的土地資源。

03

掣肘仍存亟待政策“護航”

記者采訪時,3號能源站正在進行最后收尾,再過不久地面綠植就可完全恢復原貌,屆時能源站將與公園融為一體。地面碧水藍天綠草,風景如畫;地下清潔能源默默“勞作”,源源不斷奉獻千家萬戶。

3號能源站正式投產不到一年,簽約用戶所覆蓋的供暖面積已達到3號站150萬平方米設計能力,足見項目市場潛力。


能源站vr視頻截圖2

“項目建成后不對公園綠地造成任何影響,從一期項目的綠地恢復工作順利推進即可見一斑。3號能源站的部分地下井是和濱湖金斗公園新建區域一起施工的,事實上僅目前建成井的數量還不能滿足500萬平米的用戶需求,勢必需要在公園建成區域繼續布井。”葛紹魯說。

在這種情況下,規劃中的待建工程按理也應盡快啟動,但實際上記者注意到,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其他規劃布井區域尚無施工進展。原因為何?葛紹魯向記者道出其中最直接掣肘——“尚有部分地源熱泵打井用地還有待落實。”“在已經建成的公共綠化區域進行地源熱泵打井施工,因為目前還缺乏明確的規劃審批流程,導致后續工作推進緩慢。”

“能源站能否順利推進,政府統籌引導很關鍵。”對此,葛紹魯建議,就濱湖新區能源站項目而言,建設過程中需要將資源和用戶需求有機整合在一起,為避免重復建設,首先需要政府做好頂層設計規劃與用戶引導工作,在此基礎上,能源站在建設階段也離不開政府部門大力支持配合,為此相關審批流程也需要進一步細化。


3號能源站鳥瞰圖

以上只是在能源站實際建設層面遇到的難題。縱觀合肥市整體供熱事業發展,根據安徽城市建設方案,合肥目前仍有100多個小區面臨老舊熱力管網改造問題。南方供熱目前完全靠市場運作,大量的老舊管網改造所需要的商業貸款讓企業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

為此,方振呼吁:“根據住建部現行政策,老舊管網改造補貼只限于北方地區,能否適當往南方地區傾斜?南方供熱雖然靠市場運作,但也屬于民生工程,基于此考慮,政府能否參考北方經驗,探索推出符合南方實際的支持政策,如在稅收方面給予一定優惠等,希望能引起重視。”

此外,在規劃化管理方面,雖然合肥市在南方地區起步較早,且2019年對《合肥市城市集中供熱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但方振認為其仍然不能夠適應最新的發展需要。“我們希望合肥能將集中供暖管理辦法升級為管理條例,對供熱制冷行業在規劃、管理、產權界定、經營收費、處罰等方面進一步嚴格規范化。健全的法律無疑將對今后合肥市供熱事業的有序發展起到更大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 李穎

標簽:地源熱泵,多能互補,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