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共同召開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會上,兩地生態環境部門簽署了《深化川渝兩地大氣污染聯合防治協議》《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白名單”合作機制》《聯合執法工作機制》等有關合作機制。
據了解,自2018年川渝兩省市政府實施《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以來,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與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簽訂《共同推進長江上游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協議》,在水污染聯防聯治、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環境執法、應急等方面建立8項機制、開展合作。
當日簽訂的《深化川渝兩地大氣污染聯合防治協議》(以下簡稱《協議》)明確,川渝兩地將建立完善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突出交通污染和PM2.5、臭氧污染協同防控,共同推進川渝兩地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實現成渝地區優良天數增加和PM2.5濃度下降。
根據《協議》,將組建深化川渝兩地大氣污染聯合防治推進工作領導小組,主要負責研究解決兩地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領導小組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分管領導任組長。
在深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方面,兩地將落實大氣環境信息共享、預警預報、環評會商、聯合執法工作機制,推進交界區域傳輸通道火電、鋼鐵、水泥、石油化工、玻璃、磚瓦、鍋爐、揮發性有機物等大氣污染重點行業、重點污染源協同治理,水泥、燒結磚瓦等重點行業企業錯峰生產,加大“散亂污”企業整治力度,開展高排放車輛和超標車輛協同整治。
同時,川渝兩地將聯合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科研攻關。依托現有資源,建立專家庫和技術支持團隊,組織開展區域大氣污染成因、溯源和防治對策等重大問題研究,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科學決策。
此外,《協議》還提出,共同推動建立大氣環境大數據平臺,共享空氣質量、污染預警預報、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監控和執法、機動車檢驗及交通污染等數據,實現信息互通、數據共享。
責任編輯: 江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