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深圳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第一總指揮王偉中、總指揮陳如桂簽署《關于全市決戰決勝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命令》(以下簡稱《命令》)。昨日《命令》正式發布。記者獲悉,今年深圳將決戰決勝污染防治攻堅戰,主要目標是:空氣質量指數達標率≥96%,PM2.5年均濃度≤25微克/立方米,地表水考核斷面優良比例≥28.6%,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
《命令》提出,今年要重點開展“水污染治理成效鞏固管理提升年”工作,推動治水從“治污”向“提質”邁進。全市5大干流考核斷面及74條一級支流、42條入海河流達到地表水Ⅴ類及以上,26條入庫河流達到地表水Ⅳ類。對159個水體、1467個小微水體實施日常巡查,嚴防返黑返臭。
在大氣治理方面,深入實施“深圳藍”可持續行動,著重解決臭氧污染問題,開展臭氧防控技術攻關,狠抓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前體物協同減排,并繼續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推進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碳普惠等低碳試點。今年,深圳各轄區臭氧濃度控制在125微克/立方米以內。
作為“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之一,深圳將積極推廣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構建具有深圳特色的固體廢物管理制度、市場、技術、監管體系。
在土壤治理方面,深圳將構建全市土壤環境質量“一張圖”,發布全國首部土壤背景值地方標準。今年,寶安區、坪山區、光明區、大鵬新區分別完成100畝、415畝、266畝、78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全市受污染地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達到95%以上。
在環境監管執法方面,深圳將厲行鐵腕治污,突出交叉執法、聯合執法和科技執法,強化“兩法銜接”,保持對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打擊態勢。
同時,深圳將堅持先行示范,從“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共享共治”四方面大力推進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其中,在突出科學治污上,開展臭氧等“卡脖子”問題技術攻關,加快生態環境監測監管智慧平臺建設,加強會商預警、形勢研判和技術指導服務,為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在突出依法治污上,健全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完善環境信用評價和修復制度,穩步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并完成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許可證核發工作,推動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
責任編輯: 江曉蓓